張永祥, 杜金生, 劉紅衛(wèi)
(1. 陜西省宜川縣中醫(yī)醫(yī)院 外科, 陜西 延安, 716200;2. 陜西省白水縣醫(yī)院 骨科, 陜西 渭南, 715600)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一種常見髖部骨折類型,多發(fā)于高齡人群,而骨質疏松為其最常見病理因素之一[1-2]。多數(shù)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常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等內(nèi)科疾病,身體免疫力、承受力差,保守治療療程長,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3-4]。近年來,隨著內(nèi)固定材料不斷完善,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內(nèi)固定手術治療取得較大進展,可有效解除病痛,促使患肢功能恢復[5]。但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較為特殊,術后仍面臨緩慢的康復過程,且可能因患肢腫脹、疼痛等而影響骨折愈合[6]。中醫(yī)認為骨折可引發(fā)血瘀,而骨折本身、手術創(chuàng)傷又會加重血瘀,引發(fā)瘀血阻滯,水道不通,造成腫脹。本研究探討內(nèi)固定手術聯(lián)用中藥消腫湯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隨機抽樣法選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80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納入標準: ① 符合《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7]中股骨粗隆間骨折診斷標準; ② 年齡≥75歲; ③ 患肢同側膝、踝關節(jié)無嚴重疾患; ④ 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nèi)釘(PFNA)術,經(jīng)術前治療、評估為可耐受本手術方案者; ⑤ 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② 存在開放性損傷及血管、神經(jīng)損傷; ③ 腫瘤等因素所致病理性骨折; ④ 骨折前存在肢體偏癱或全癱,無法下地行走; ⑤ 合并嚴重精神疾病、老年癡呆、抑郁癥; ⑥ 治療依從性差或研究期間脫落病例。采用抽簽分組法將患者分為2組,各40例。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 年齡75~87歲,平均(79.65±2.15)歲; 致傷原因: 25例車禍傷, 10例摔傷, 5例高空墜落傷; Evans分型: 17例Ic型, 15例Id型, 8例Ⅱ型。研究組男19例,女21例; 年齡75~86歲,平均(79.62±2.13)歲; 致傷原因: 23例車禍傷, 11例摔傷, 6例高空墜落傷; Evans分型: 16例Ic型, 14例Id型, 10例Ⅱ型。2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nèi)釘(PFNA)術: 全麻或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平臥位,于患肢大轉子上5 cm處做6~10 cm切口,逐層分離臀中肌、臀小肌,暴露大粗隆頂點。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恰當髓內(nèi)釘, C型臂X線機下,明確大粗隆頂點中外側進針點,開槽,導針插入,沿導針將PFNA主釘插入骨髓腔。C型臂X線機透視下,在股骨頸中央略偏下處放置螺旋刀片的導針,于股骨外側開口,打入解鎖狀態(tài)的旋轉刀片,擰緊,鎖定刀片,確保位置恰當。常規(guī)留置引流管,逐層縫合筋膜、皮膚。術后常規(guī)負壓引流24~48 h, 術后5~7 d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指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自術后第1天開始服用中藥消腫湯,藥方包括金銀花20 g, 蘇木、赤芍、生地、當歸各12 g, 蒲公英10 g, 紅花、桃仁、生甘草各6 g。以上藥材以水煎服,取汁200 mL, 100 mL/次, 2次/d, 持續(xù)治療14 d。
① 比較2組術后第1、3、5、7天時患肢腫脹程度。分別在上述日期8: 00—9: 00測量患側股部腫脹最明顯處周徑。② 比較2組術后第1、3、5、7天時患肢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8]。③ 比較2組骨折愈合時間。④ 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3、6個月時,采用髖關節(jié)功能Harris評分系統(tǒng)[9]評估2組患者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包括疼痛、功能、關節(jié)活動度、關節(jié)畸形等,分值范圍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關節(jié)功能恢復越好。
術后第3、5、7天時,研究組患肢腫脹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術后第3、5、7天時,研究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研究組骨折愈合時間(10.26±1.98)周,顯著短于對照組(14.19±2.15)周(P<0.05)。術后1、3、6個月時,研究組Harri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cm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n術后第1天術后第3天術后第5天術后第7天研究組404.46±1.182.13±0.75?1.15±0.52?0.72±0.25?對照組404.51±1.213.20±0.952.01±0.711.26±0.34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n術前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研究組4058.21±5.2278.95±6.21?82.54±5.11?84.75±4.95?對照組4057.95±4.9868.22±7.0272.25±5.2779.85±5.1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股骨粗隆間骨折主要是發(fā)生在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的骨折類型,可導致腹股溝中點附近壓痛、髖部疼痛等癥狀[10-11]。多數(shù)高齡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骨質疏松,導致骨強度下降,髖周肌群退變,對髖部有害應力抵消能力降低,導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風險更高。手術為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常用治療方法,尤其是PFNA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并發(fā)癥少、術后恢復快等特點[12-13]。高齡患者身體機能下降,其術后骨折愈合過程較為緩慢,且骨折愈合、功能恢復易受患肢腫脹、疼痛等因素影響。
中醫(yī)[14]認為,機體出現(xiàn)骨折后可傷及經(jīng)脈,筋傷骨斷,氣機不調(diào),血不循經(jīng),溢于脈外,積于肌膚,經(jīng)脈瘀阻; 高齡患者肝腎不足,血循環(huán)不佳,加上手術創(chuàng)傷、術后長時間臥床,氣血運行不暢加劇。特別是在術后早期(術后2周內(nèi)),經(jīng)脈受損、骨髓失養(yǎng)、氣血瘀滯等極易引發(fā)患肢腫脹。本研究中,研究組在手術治療同時加用中藥消腫湯,藥方中當歸可活血補血,善止血虛血瘀之痛; 紅花、桃仁、赤芍、生地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蘇木可活血化瘀,入血分而散瘀; 金銀花、蒲公英可清熱解毒; 生甘草可清熱解毒、益氣調(diào)中,且能對眾藥進行調(diào)和。諸藥聯(lián)用共奏活血化瘀、通暢血脈、消腫止痛之功效?,F(xiàn)代藥理學表明,當歸可活血補血,具有抗血栓、抗凝血等功效,可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抑制[15-17]; 赤芍可活血化瘀,能抑制炎癥介質生成,發(fā)揮抗炎作用,可消除腫痛[18-20]; 紅花可消散瘀滯,能改善血液流變學,調(diào)節(jié)微循環(huán),與甘草配伍還可增強活血化瘀功效[21-23]。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第3、5、7天時患肢腫脹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 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說明手術聯(lián)合中藥消腫湯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患肢腫脹及疼痛程度,考慮與中藥消腫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有關。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術后1、3、6個月時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手術聯(lián)合中藥消腫湯在促進術后骨折愈合、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方面效果理想。需要注意的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骨折術后前期辯證治療的要點,而骨折中后期不提倡使用活血化瘀類藥物,以避免愈合傷口出血,通常認為術后中期(2~4周)以補腎壯骨為主,后期(>4周)以強筋壯骨為主[24]。
綜上所述,手術聯(lián)合中藥消腫湯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效果理想,可減輕患肢疼痛程度,促進患肢腫脹盡快消退,促進骨折愈合,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