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著名教育家鐘啟泉教授曾經(jīng)指出,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在新課程實施的改革中,我們廣大教師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有效地建構(gòu)有生命的課堂教學,從而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教學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美國某科技館有這樣一則語錄:我聽過了,就忘記了;我看過了,就知道了;我做過了,就記住了。
這則語錄對我們教學來說有很大的啟示。以此為戒,在教學中我試圖創(chuàng)建一個少教多學的課堂?!吧俳獭辈皇钦f真的少,而是教得有效。針對語文課程,知識比較零散,不易系統(tǒng)化的特點。我認為要想讓學生最大可能的掌握知識,老師要要少一些繁瑣的講解,學生多一些必要的閱讀。這就需要老師的精心設(shè)計,在鉆研教材時,尋找一個切入點,或者尋找一條“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線,刪去一些不必要的繁瑣的東西,直擊主題。
老師也要少些浮腫的設(shè)計,學生多一些勾畫圈點。課堂上不需要一些形式花哨但對學生沒有收益的東西。我們可以在備課時,把補充習題、作業(yè)上的好題作為備課的資源,一起滲透進去,在課堂上一起進行教學,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在作業(yè)時沒有負擔,不是為作業(yè)而作業(yè)。
老師還要少一些浮躁的問答,學生多一些靜思默想。浮于表面的一問一答,填鴨式的教學顯然對學生的學習沒有提高,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缺少思維的訓練,缺少靜思默想的空間,所以我們讓學生多靜思,多默想,圈圈畫畫。
另外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許多問題都需要通過實踐進行應(yīng)用。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將課堂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運用知識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思維非?;钴S。教師應(yīng)該通過對學生進行經(jīng)常性的能力訓練和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我想,做了這些,老師“少教”了,而學生卻不僅把握了知識,有了朗朗書聲,而且還有了思維訓練,有了閱讀分析能力的訓練,這不就是“多學”嗎?
當然,這“多學”不僅指這些,從三維目標考慮,還指多掌握知識要點;多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的過程;多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自主的構(gòu)建;多在學習的過程中教會學生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就語文課堂來說,老師的指導可以讓學生知道把握知識的方向,;老師留出的空白,是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老師設(shè)計的拓展,是讓學生掌握課外的知識,對學習更有興趣;老師在關(guān)鍵處、疑難處的引導,是把學生推向思維的高潮;老師閑聊似的導入,淡化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自然融入課堂;老師富有魅力的語言藝術(shù),讓學生對課堂更感興趣;老師對教材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可以讓學生興致盎然的同時,掌握知識點……
用四十五分的時間,讓學生收獲大于四十五分,這就是我理想中的“少教多學”的生物課堂。只要慢慢做起來,我就離你不遠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