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河邊村已入夏,日落后,山里涼起來。在這個深藏滇南雨林的瑤族村寨里,幾十棟木樓燈火漸悄。四年前,自從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李小云帶著師生們住進來后,整個寨子像上了發(fā)條一樣突突猛沖,全村200多口人忙得不可開交。
扶貧真正的深水區(qū)
李小云最初來到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伴鎮(zhèn)河邊村,是在2015年初。那時,勐臘縣還是國家級貧困縣。
2015年3月,李小云在勐臘縣注冊了公益組織“小云助貧中心”(以下簡稱“小云助貧”),并招募了三個專職人員和不少志愿者,他在農(nóng)大的同事和博士生們也陸續(xù)進村。
“整個村,就沒有一棟像樣的住房?!边@是李小云對河邊村的第一印象。2015年8月,李小云拿出一張藍圖來,跟村民討論他們未來的房子。
鄧雪梅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新規(guī)劃的房屋設計仍沿襲了瑤族傳統(tǒng)的桿欄式木樓,方便就地取材。木樓從房梁到圍墻均為木質(zhì),上下兩層,一層架空,二層住人?!笆痉稇簟钡慕ㄔO中,幫工的、圍觀的村民眾多。很快,又一批新房動工,村民開始“放膽”。從2015年底到2017年中,整個寨子變成了一個大工地,油鋸“嗡嗡”作響。
瑤族木樓的設計,李小云琢磨了半年。他發(fā)現(xiàn),當?shù)噩幾宓睦戏孔佣紱]窗、沒陽光,因為山地只有木頭,沒有玻璃和磚頭,老房子靠著木板的縫隙透進陽光,村民只有到外面去曬太陽。于是,他想建造充滿陽光又有瑤族特色的房子,還能當作客房來賺錢。
當初進村后,李小云組織學生們挨家挨戶走訪調(diào)研,他們發(fā)現(xiàn),村里幾乎家家負債。調(diào)研報告的診斷是,河邊村陷入了“貧困陷阱”,沒有收入的大幅度提高,脫不了貧。李小云小組在全村策劃推出“瑤族媽媽客房”民宿項目,該項目建成投用后,從2017年到2018年,全村來自客房和廚房的新增收入達到了80萬元以上,戶均增收達1.3萬元以上,很多農(nóng)戶新增收入高達3萬元以上。
到了2018年春,李小云感覺到,河邊村的發(fā)展剛剛開始遇到真正的困難。那時,他召集村民們開了一次大會。會上,李小云問村民,“如果我和其他老師們都撤走了,你們還能有這樣的收入嗎?”他話音剛落,很多村民就齊聲說,“李老師,你們可不能走啊!”
在過去的一年多,李小云和同事、學生們圍繞著“瑤族媽媽客房”忙得團團轉(zhuǎn),聯(lián)系各種客源,簽訂各種合同,想盡一切辦法開具發(fā)票。團客來了,老師和學生們幾乎都是接待員。而在這個過程中,村民們幾乎沒有參與。“不是說我們不希望他們參與,而是所有這些工作,村民都做不了,這是扶貧真正的深水區(qū)”,李小云說。
合作社“斷奶”
今年春節(jié)前,在“小云助貧”的主導下,村里注冊成立了“雨林瑤家專業(yè)合作社”,目前的主營業(yè)務就是“瑤族媽媽客房”。
最近幾個月,他們正在學習用Excel制表——過去,他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電腦。
26歲的周志學是合作社的CEO。回村蓋房前,他初中畢業(yè)后在外打工近10年。小勇比周志學大4歲,他也是單身。全村,像他們這樣的單身漢共有44人,年齡從18歲到45歲不等,而河邊村的總?cè)丝谥挥?06人。
“幸好這個村莊的年輕人都沒出去打工?!崩钚≡茟c幸地說,“我們要培養(yǎng)當?shù)厝耍屇贻p人不想走,這是河邊村唯一的出路?!薄靶≡浦殹钡霓k公室建在半山腰上,這里也是合作社的辦公地點。屋內(nèi),電腦、打印機、會議室一應俱全。在李小云看來,只有在村里產(chǎn)生了現(xiàn)代化的就業(yè),才更有可能留住更多的年輕人。
研究扶貧理論20多年,最后選擇蹲在一個村莊里,在李小云看來,這是他自己補的一課,“河邊村實驗”就是他的希望,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對接的一個實驗。
4年里,很多人的命運在悄然改變。務工青年周志學成了農(nóng)業(yè)合作社的總經(jīng)理,5戶村民成了餐廳老板,40多戶村民成了民宿主人,還有十幾名學齡前兒童成了幼兒園的學生。
在李小云看來,現(xiàn)在還無法真正評價“河邊村實驗”是否成功,“等過幾十年,我們回頭再看。”
(據(jù)“澎湃新聞”5.29 王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