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寧波晚報》報道,日前有民警發(fā)現一博士霍某攜女友忻某正準備由換乘通道進入侯車室,查看車票后發(fā)現兩人有逃票行為。鐵路警方進一步查實,從2018年12月1日至今,霍某頻繁往返于杭州東站至寧波站之間,從杭州東站出發(fā)時他只購買杭州東至紹興北的車票,從寧波站出發(fā)時只購買寧波至余姚北的車票,累計共逃票29次,計票款1430元;忻某的行程路線與霍某一致,共逃票11次,計票款530元?;裟衬壳耙驯恍姓辛?0天,忻某也被處行政拘留5天,同時兩人都被鐵路部門納入失信名單。
由于其高學歷和逃票的“小聰明”所形成的反差過于鮮明,此事成了熱點新聞。一定程度上說,這也成了一個負面典型,相信對于那些冒著僥幸心理逃票的人而言,是個不小的警示。這則新聞的真正“啟蒙”價值在于,它告訴社會,惡意逃票不只是“占小便宜”的不道徳行為,更是違法問題。
與論對此事的圍觀,不能僅僅盯著當事人的博士學歷。“博士居然也逃票”的怪誕背后,更應該看到逃票行為所對應的某些檢票漏洞和規(guī)則漏洞。事實上,從媒體的公開報道來看,逃票行為在現實中并不算偶然現象。近期多地都對逃票行為加大了查處力度,如今年2月,山東聊城就查處某乘客在全國各地逃票138次,涉及票款1.6萬余元。這說明,現實中逃票確實有空子可鉆。如這次涉事的乘客,就是瞄準了換乘候車室出站不用查票的“便利”。另外,加大出站口的驗票、檢票力度也很有必要。如果說過去的一人一檢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那么當前已有條件設置檢票閘機,只要做好監(jiān)督工作,逃票者其實很難再得逞。在這方面,各地車站應該推進自動檢票設備的普及。
(摘自《中國青年報》6.13 朱昌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