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翀
摘要? GB51251-2017《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自2018年8月1日正式實施至今,在具體建筑工程設計執(zhí)行過程中遇到許多規(guī)范條文不明確,爭議及執(zhí)行難的問題。總結歸納常見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條文執(zhí)行解析。并展望標準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技術標準 執(zhí)行問題 防煙系統(tǒng) 排煙系統(tǒng)
Problems and analysi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B51251-2017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 in buildings
By Jin Chong
Abstract GB51251-2017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 in buildings be executed from August 1, 2018 to now,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fic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regulations, disputes and difficult implementation. Summarize common problems, and analyze cause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solved in the standard.
Keywords technical standard, execution problem, smoke protection system, smoke exhaust system
0? 引言
GB51251-2017《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自2018年8月1日執(zhí)行以來,因與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及GB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相比較,在防排煙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方法及設計思路上變化較大,讓許多設計人在執(zhí)行新標準時存在理解和執(zhí)行上的差異,也給不少新建項目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本文總結《標準》在執(zhí)行過程中設計常遇到的問題及爭議,分析原因并提出執(zhí)行解析,希望能為設計人員在執(zhí)行《標準》過程中提供參考。
1 概念定義問題
1.1 缺乏“中庭”定量化指標
根據GB50016-2014(2018版)《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第8.5.3.2強制性條文要求,中庭應設置排煙設施。設計在執(zhí)行該條文時首先要判定何為“中庭”?但《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及《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中均無“中庭”定義,僅在GB/T50504-2009《民用建筑設計術語標準》第2.5.23條給出了“中庭”的定性定義,建筑中貫通多層的室內大廳[1]。如按此定義執(zhí)行,對于一些面積較小但貫通室內多層的建筑挑空區(qū),很難滿足《標準》中關于“中庭”排煙系統(tǒng)的設置要求及排煙量要求。各地方對“中庭”定義的執(zhí)行尺度掌握也不同,缺乏量化指標的情況下讓設計人員很難判定執(zhí)行,給設計帶來很多困擾和執(zhí)行上的困難。
1.2《標準》中存在同詞不同義問題
《標準》中多個條文存在“建筑高度”一詞,如3.1.1~3.1.3、3.1.5、3.2.1、3.3.1、3.3.3、3.4.2、4.4.2條中均有提及,但在上述條文中“建筑高度”一詞的解讀卻不同。設計人員如不了解“建筑高度”在各條文中實際意義,很容易造成設計錯誤。對于《標準》3.1節(jié)提到的“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本身的高度,按GB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附錄A計算其高度值。除3.1節(jié)外其余章節(jié)條文所提到的“建筑高度”應指防、排煙系統(tǒng)所控制服務區(qū)段的建筑高度。
2 條文之間邏輯矛盾問題
2.1 地下封閉樓梯間開窗問題
根據《標準》3.1.6條,地下/半地下封閉樓梯間不與地上樓梯間共用且地下僅為一層時,應在首層設置面積不小于1.2㎡的可開啟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門。《標準》3.2.1條采用自然通風方式的封閉樓梯間應在最高部位設置面積不小于1㎡的可開啟外窗(口)。
根據上述條文要求,地下二層建筑高度不大于10m的封閉樓梯間,按《標準》3.2.1條要求僅需最高部位設置1㎡外窗即可,而地下一層封閉樓梯間根據《標準》3.1.6條要求卻需要設置1.2㎡可開啟外窗,造成危險性更高疏散更困難的地下二層封閉樓梯間反而比地下一層封閉樓梯間開窗面積小。
2.2 走道自然排煙窗設置問題
根據《標準》4.6.3-3條,當公共建筑僅需在走道或回廊設置排煙時,走道兩端均設置面積不小于2㎡的自然排煙窗。《標準》4.6.3-4條,當公共建筑房間內與走道或回廊均需設置排煙時,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積2%的自然排煙窗(口)。當公共建筑房間均不需排煙,僅走道或回廊排煙時應執(zhí)行《標準》4.6.3-3條,如各房間均不需排煙但仍按自然排煙要求設置自然排煙窗時,走道如何設置自然排煙窗條文未做說明。從規(guī)范條文原理及目的分析,兩條文根本區(qū)別在于房間煙氣是否需要通過走道排除,《標準》4.6.3-3條僅需走道排煙并不是不考慮房間內煙氣排除,而是房間內煙氣需通過走道排除,《標準》4.6.3-4條,房間和走道均需設置排煙時,房間煙氣由房間內排煙設施排除,走道僅需考慮排除自身煙氣即可。
3《標準》未明確問題
根據《標準》4.2.4條注1,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中走道寬度不大于2.5m時,其防煙分區(qū)長邊長度不應大于60m。但是對于走道局部寬度大于2.5m時防煙分區(qū)長度要求未說明,目前各地方執(zhí)行標準不一,給設計執(zhí)行帶來困擾。因煙氣沿走道擴散時會不斷卷吸冷空氣而發(fā)生沉降,在走道寬度不大于2.5m時煙氣沿走道最多擴散60m,此時防煙分區(qū)長度劃分如超60m則會因煙氣沉降影響走道人員疏散。根據這一原理,如走道局部寬度超2.5m形成儲煙空間時,煙氣擴散長度會縮短,所以不應再按60m劃分。
3 總結和展望
除上述總結問題外,還有其它問題在此不再贅述?!稑藴省穲?zhí)行以來隨著實際工程項目不斷實踐,雖暴露出一些執(zhí)行問題,但作為我國第一部建筑防排煙技術標準,彌補了設計標準空白,將以往設計和實踐中一些好的經驗方法納入其中,使得防排煙設計標準更加科學合理?!稑藴省肪幹平M在工作中雖盡量做到全面細致,但因涉及很多新的原理及設計技術,實際建筑工程項目又多樣變化,很難涵蓋所有工程情況,難免會存在考慮不周。標準從發(fā)布之初就一直在廣泛征詢意見建議,盡量做到科學合理切實可行,使《標準》不斷完善。所以設計人要不斷歸納總結經驗,共同努力進一步完善《標準》,使其能夠更好的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民用建筑設計術語標準:GB/T50504-2009[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11
[2]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2017[S]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