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繡像》成“一大奇觀”
1933年5月27日,在芝加哥百年進步世界博覽會場,一幅位于中國館的《羅斯福繡像》,“像照亮黑暗的一道光”,沖破了人們頭頂?shù)膽K霧愁云。
繡像里的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神態(tài)端莊鎮(zhèn)定,畫框有五條金龍和一只紅色龍珠閃爍生光,把本屬平面的羅斯福繡像輝映成半身巨像,恍若真人。觀眾無不為這幅繡像驚嘆,“認為一大奇觀”,有美國資本家愿以萬元美金相易。
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芝加哥世博會就在美國經濟蕭條中、在人們對“羅斯福新政”的希望中開幕。而中國湖南長沙送去的湘繡《羅斯福繡像》,以其繡藝和光電的完美配合,讓觀眾獲得了心靈的共鳴。這幅繡像至今陳列在美國亞特蘭大市“小白宮”博物館,即羅斯福生平事跡展覽專館中。
為趕世博會,大年三十不停工
刺繡《羅斯福繡像》的繡莊叫錦華麗,是長沙有名的大繡莊,其在上海設有分莊。1932年,錦華麗繡莊老板唐仁甫得知芝加哥將舉辦百年紀念博覽會,他認為繡一幅羅斯福肖像赴展,定會獲得注目。他把羅斯福的一張半身像放大到24英寸(合72厘米),用透明紙蒙下輪廓,拓于白色緞面之上,再按照相片色彩細心描摹。像畫好后,由楊世焯老藝人的高足楊佩珍刺繡。楊佩珍和侄女繡了40天,在大年三十、正月初一都沒有歇工。
刺繡針法采用湘繡傳統(tǒng)直摻針、齊針、平針等手法刺繡。羅斯福眼角的魚尾紋呈水平橫線,刺繡時用直摻針一點點連接,每點僅兩三根絲粗,直徑約0.1毫米。背景淺綠色底上用藍絲線薄薄蒙繡,形成朦朧變化的色彩感,每一針的落點都巧妙地深藏在前一絲中間。繡像標價3000美元,羅斯福酬以錦華麗6000美元獎金。
“西洋厭棄日繡,歡迎湘繡”
當時民國政府以經濟困難、國難當頭為由拒絕了世博會的邀請,但民間卻積極參與。
1935年長沙《大公報》記載:“十數(shù)年前日本繡貨盛行西洋,今則西洋厭棄日繡,歡迎湘繡。因為日繡粗笨,只宜遠觀,不堪近視,不及湘繡之精工,譬之圖畫然。日繡如油畫,湘繡則如工筆畫,兩兩比較自有天壤之別?!?/p>
(摘自《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