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中共八屆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煤炭工業(yè)部副部長沈鴻寫信給毛澤東主席說,新中國要想發(fā)展,就必須建立強大的、獨立的現(xiàn)代制造體系,而要完成這個目標,不能沒有萬噸水壓機,建議在上海制造一臺萬噸水壓機。毛澤東非常贊同,將此信印發(fā)大會代表。毛澤東還問上海市委負責人:上海能不能干?愿不愿干?上海市委負責人認為可以干。于是中央決定由上海制造萬噸水壓機,并確定沈鴻負責這項工程。
開始時,除了沈鴻曾在蘇聯(lián)見過萬噸水壓機,其他設計人員很少甚至連見都沒見過。就這樣在一無資料、二無經驗、三無設備的情況下,總設計師沈鴻和副總設計師林宗棠帶著設計人員搜集資料,又跑遍全國各地的水壓機車間,認真考察和了解設備的結構原理及性能,進行反復比較。
萬噸水壓機在原理上結構上并無奧秘,難處在于它的零件非常大,因此制造它所需的設備也非常大。但那時,一種新的焊接方法——電渣焊已被比較成熟地掌握了。沈鴻看到了這里有一個機會,便考慮用拼焊方法,將我們不能做的零件先做成較小件,然后將它們用電渣焊拼合起來。
沈鴻這一想法,是一個關鍵性的戰(zhàn)略決策,不但萬噸水壓機提前幾年出現(xiàn)了,而且對全國科技界、工業(yè)界都有很大啟迪和鼓勵,并推動了技術的發(fā)展,但要實現(xiàn)這一方案工作是極其艱巨的。以水壓機的四根立柱為例,因為當時沒有足夠的大鋼錠和鍛造能力。想了多種方案,最后決定用錳釩鑄鋼筒體八段,電渣焊接成為長18米的大鋼柱,每根凈重80噸,這四根擎天柱是12000噸大水壓的最關鍵件,經檢測,焊縫完全符合標準。連蘇聯(lián)專家都稱贊道:“你們干得不錯啊!真是不可思議?!?/p>
1962年6月22日,萬噸水壓機經過16000噸壓力的超負荷試運轉后,正式投入生產了,全國人民都沸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視察萬噸水壓機時興奮地說:“這臺機器制造成功,代表了我國的工業(yè)發(fā)展已達到一個新的水平。過去,外國人不相信我們能造這樣大的機器;現(xiàn)在,事實說明了我們中國人民是有能力的,不僅能造萬噸水壓機,而且造得好,造得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