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傲雪
摘要: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高考改革,所有省級行政區(qū)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學生跨文理選科高中地理學科作為選修課是學生重點學習科目之一,如何提升走班制下地理教學質量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教學改革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結合多年高中地理教學經(jīng)驗,從多角度探討本土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開發(fā)應用。
關鍵詞:新高考 ;本土資源; 地理教學 ;課程資源;
地理新課程理念明確要求要重視校內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從而拓寬學生地理學習空間,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與多樣化的發(fā)展需求。如地理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的“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新課程理念,這就要求地理課程在課程及其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突出生活性,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突出反映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現(xiàn)象與地理問題。然而若要切實實踐“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地理新課程理念,首先就需要有豐富的“生活化”的地理課程資源的支持。在地理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尤其是在“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這一基本理念的要求下,對校內外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引起了廣大地理教師的關注。高中地理是一門知識跨度大、對思維理解能力、綜合實踐能力都要求較高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學生要學好地理,必須掌握扎實的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同時要將原理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實踐當中才能更加透徹的學習地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但是仍然存在灌輸式課堂、表演式課堂、放羊式課堂等陳舊的教學模式。對于高中生學習時間有限、學習任務繁重、學習地點固定的情況下,有效利用本土資源進行地理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現(xiàn)狀
高中地理教學模塊由必修三本+選修兩本+區(qū)域地理組成,高考文科 100分教學任務量大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效果不夠理想。高中地理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都有配套的練習冊,主要從事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模式。教室安裝的多媒體,最多在高一地理教學中應用于動畫的演示,高二區(qū)域地理中地圖的展示。反復的月考周考,筆記本、清理本、默寫本是高中地理學習的主要手段,傳統(tǒng)的講解是教師授課的主要形式。這種學習模式會造成學習資源的浪費,造成地理知識的抽象生硬化。
二、本土地理資源的價值
本土地理資源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2015年四川高考地理問答題以蓉歐高鐵為背景進行知識的考核,對于關心家鄉(xiāng)建設的學生來說材料背景熟悉是有效答題的基礎。北京城市分散非首都職能,一帶一路這些熱點問題,都成為地理知識考察的背景資料。
利用本土地理資源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身邊的事物為背景,可能這些事物是自己每天放學見到的,也可能是爸爸媽媽每天工作的地點。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教學,瞬間提高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也許在課堂中能夠從學生的講解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利用本土地理資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學習的能力,學生將教材中所學習的理論用在身邊的實際中,需要知識的整合提煉后才能和本土資源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生實踐探索的能力。
利用本土地理資源可以培養(yǎng)家國情懷,對于學生而言,身邊的一山一水、一江一河、一草一木都非常的常見,但不一定真正的了解它們,只有把他們與所學的地理知識聯(lián)系起來,在課堂當中應用出來,學生才會深刻的了解家鄉(xiāng),會更加的熱愛家鄉(xiāng)。
三、如何開發(fā)本土地理資源
高中地理本土教學素材的獲取,教師充分的挖掘教材知識,課堂探究活動的設置也應該仔細探討。在理論知識講解之后進行知識升華,提煉出有用的知識和身邊的鄉(xiāng)土資源相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是有用的,是能解決實踐問題的。
學生應該對地理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將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部分分模塊進行整理,以身邊的工農業(yè)人口所居住的城市為背景進行人文地理知識的提煉。以自己所生活的地區(qū)為背景,進行氣候、地形、河流、資源等自然地理方面知識的整合。學生們還可以進行學習交流,分小組進行合作,利用寒暑假參加研學旅行,結伴一起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在野外實踐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周末時間來完成某個工廠的參觀、交流、記錄有用信息,學習工業(yè)加工、工業(yè)產(chǎn)品的銷售、工業(yè)聯(lián)系、工業(yè)地域等專業(yè)知識,都可以在實踐中學習,實踐中應用。
課堂教學案例的編寫應該力求通過對國家課程教學案例的設置使本土化落地來帶動教師對課堂教學案例的研究,在每一章專題結束后的問題研究應該與地方資源特色相結合,最終使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
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學應該通過技術處理,使地理知識淺易化,地理問題簡單化,并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讓學生愿學、樂學、趣學。要求地理老師專業(yè)功底扎實,生活閱歷豐富,多研究一些生活、生產(chǎn)現(xiàn)象,利用身邊的地理資源把地理知識生活化,生活現(xiàn)象知識化,充分挖掘本土地理教學資源。學生們關心家鄉(xiāng)建設,關心國家發(fā)展,有效利用本土地理資源進行學習,考試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參考文獻
[1]新一輪高考改革浙江、上海方案深度比較研究[J]. 邊新燦. 中國考試. 2015(02)
[2]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研究[D]. 李碧虹.湖南師范大學 2003
[3]淺談地理教學中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J]. 張玉杰. 才智. 2011(21)
[4]高中地理校本課程與統(tǒng)編地理課程教學整合的探討[J]. 李依銘. 地理教學.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