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豆豆
“一龍一豬”是什么意思?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出處。
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希望兒子韓符認真讀書,于是寫了一首詩《符讀書城南》,其中有句子: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很明顯,“一龍一豬”是一個用于勸學的詞,比喻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兩個孩子長大后實力懸殊。
在這個詞里,豬不是一個好角色,這大概是因為豬給人的印象是笨頭笨腦、貪吃貪睡。但是,豬其實跟許多人想象的很不一樣。
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早在近萬年前,人類就開始馴化野豬。家豬性情溫和,發(fā)育快,繁殖力強,渾身是寶。
受過訓練的豬可以跳舞、打鼓、游泳、敬禮、原地旋轉(zhuǎn)、開關(guān)籠子、直立推小車,甚至發(fā)出類似人類語言的聲音。
豬能靠嗅覺尋找埋藏在地面下的東西,因為豬鼻發(fā)達,其嗅覺比人的嗅覺好七八倍。
豬有驚人的記憶力,可以記住不同的食物儲藏地以及各儲藏地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