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理卯
芙蓉,一分為二,為水為木。
古人筆下的芙蓉多指水芙蓉,即荷花,《廣群芳譜·花譜八·荷花》曾記載:“荷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水芙蓉因其出淤泥而不染之特征,備受文人墨客青睞,常借之自喻高潔人格。芙蓉入詩可追溯到屈原的《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痹娙艘粤馊~與荷葉為上衣,又以荷花作下裳,示以潔身自好之品格。歐陽修《漁家傲·妾本錢塘蘇小妹》,開篇便是蘇小妹以自信口吻向世人自薦:“妾本錢塘蘇小妹,芙蓉花共門相對?!碧K小妹雖是錢塘名妓,但她與芙蓉為友,在污濁社會中依舊保有剔透玲瓏心,門前搖曳的水芙蓉便表明她的立場,深陷泥淖卻活得超逸灑脫,她小小的身軀與正統(tǒng)歷史形成奇特對峙,成為“茶花女式”的唯美主義者。歐陽修借蘇小小之口來表明浮沉宦海中仍保有初心。
卸去文人托物言志之重擔,水芙蓉回歸本色,化作少女,亦化為她們臉上的如花笑靨。王昌齡的《采蓮曲》以自然筆觸真實地勾勒出水鄉(xiāng)采蓮女子的天真浪漫,她們“荷葉羅裙一色裁”,以自然為飾;她們“芙蓉向臉兩邊開”,與自然同樂。采蓮少女蕩舟于脈脈流水之上,在叢中時隱時現(xiàn),似水芙蓉。李清照筆下的水芙蓉是少女唇角的一抹笑,也是她前期的心路寫照。她在《浣溪沙·閨情》中描繪了一位妙曼靈秀的女子與其心上人幽會的情景,“繡面芙蓉一笑開”,姣美面貌如荷花般明媚燦爛。水芙蓉在詩人的筆下可以是明媚少女的化身,也是她們的羞澀笑靨。
事實上,芙蓉本指木芙蓉,屬于木槿屬落葉灌木,生于陸地,為木本植物,于秋日開花,其花色于一日之間從淺粉到粉紅再到深紅,變化萬千,故又名“三變花”,更有雅名“三醉芙蓉”。有詩曰:“輕紅淡粉別鮮妍,開遍盈盈秋暮天?!蹦拒饺匾蚱淦G麗豐姿受到人們的喜愛,更因其深秋風情而獲文人賞識。
南宋詩人范成大極愛此花,早期曾作五言律詩《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鼻镆鉂鉂猓拒饺夭晃匪?,在萬物靜寂之時,仍傲然開放,詩人也借此表達自己絕不向冷酷命運低頭的非凡氣度。他在詞作《菩薩蠻·木芙蓉》中表明心跡,上闋“冰明玉潤天然色。凄涼拚作西風客。不肯嫁東風。殷勤霜露中?!钡莱瞿拒饺卦谏钋镏械陌寥谎刨|(zhì),不與春花爭奇,不與夏花斗艷,無喜無憂,自開自落。下闋“綠窗梳洗晚。笑把玻璃盞。斜日上妝臺。酒紅和困來?!币蚤|中女子的不羈與上闋木芙蓉的“不肯嫁東風”形成呼應,雙線敘述更加強烈地表明自己執(zhí)著不屈的個性。木芙蓉因其傲霜綻放的特質(zhì),而獲“拒霜花”之名,范成大也曾以此名作《攜家石湖賞拒霜》《拒霜旱蓮》等詩,詩人對木芙蓉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
李漁言:“水芙蓉之于夏,木芙蓉之于秋,可謂二季功臣矣。”柔情水芙蓉,堅毅木芙蓉,一生于水,一生于土,一夏一秋,為天地增萬物之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