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薈宇 郭戰(zhàn)磊 劉曉亮 楊一帆
摘要:大學校園文化是立德樹人之根本,其中校園體育文化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校園體育文化能夠作為一種隱性的課程,承載著大學生的德行成長,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的不斷形成和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和諧校園構建;意義
大學校園體育文化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極引領大學生的逐漸成長與理性發(fā)展。
高校作為培養(yǎng)高等學科人才的搖籃,理應將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設擺放到一個更高層次的位置。更何況在當今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大的情況下,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許多的大學生甚至已經(jīng)過早地染上了社會病,特別是在心理方面,難以承受來自于社會和家庭的巨大壓力。在這種背景下,和諧校園的建設必須盡早提上日程。本文在此背景下,主要談談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意義。
一、體育文化建設與和諧校園建設
和諧校園,不僅是強調作為單獨的個體校園的和諧,更是要強調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的最關鍵階段的整個和諧。同時,從橫向上講,它又不僅僅是講作為宏觀校園的本身的和諧,更加應該強調作為校園的鮮活的主體的大學生的和諧。因此,我們就不能回避高校和諧校園的內涵。筆者認為,它至少應該包含不同層次的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學校內部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形成一種團結合作的良性互助關系。二是高校內部各院系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默契,旨在鍛煉不同學科的師生的競爭能力。三是學校應該秉承“育人”的本質要求,成為能擔責任的為社會輸送人才的機構[1]。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地位上,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本身就是校園和諧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體育文化建設又是最能體現(xiàn)校園和諧的一個方面。
二、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體育文化建設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建設方面。良好的高校體育文化建設體系意味著高校本身就是和諧的。為什么這么說正是由于高校體育建設的途徑的特殊性[2]。
(一)豐富的體育活動
體育文化建設并不是僅僅停留于“文件”層面,雖然是一種精神要求,但更多的體現(xiàn)在實際的行動上。這不僅易于考察,而且對于廣大的師生也能親身感受、體驗得到,對于取得的成果也往往是顯而易見的。這就在于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精髓就在于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各種各樣不在于數(shù)量多,而目的是為了吸納不同需要的人群,在共同的目標面前,為了融合在一起,就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出不同的體育文化交流方式[2]。
(二)順應時代的發(fā)展
高校本身就是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集散的地方,不同年級的大學生更是代表了不同程度或者方向的價值觀選擇[3]。低年級的充滿了活力,相比之下,高年級的又顯得沉穩(wěn)。但無論如何,大學生總是對社會敏感的群體,能夠準確地抓住時代的需求。體現(xiàn)在文化上的失利就在于高校內部沉悶的學術氣息以及低迷的交流氛圍。而體育就是最能體現(xiàn)發(fā)展觀的,最容易改變而又最容易被接受的。
(三)團隊協(xié)作的增進
體育本身是一項競爭的事業(yè),而競爭本身又是一種協(xié)作的方式。校園的和諧,不僅僅是各不同的學院之間平常呈現(xiàn)出的一種“事不關己”的正常相處風,更應該體現(xiàn)的是一種相互競爭、相互合作的交流風。有些團隊性的項目,更是能夠將一個有著共同利益的群體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此時,不僅僅鍛煉的是大學生自身的體育能力,更是一種對合作精神的發(fā)揚。
三、體育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諧校園尚未建成
正如作者在第二部分談到的體育文化建設的特殊性,其實綜合起來,體育文化就是一種體現(xiàn)競爭與合作的文化。競爭與合作本質上都是一種交流方式,最終都指向學校的凝聚力,即和諧校園的建設。那么,為什么要開展體育文化建設呢?答案毫無疑問地就在于高校大學生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不夠“和諧”的問題[3]。
(一)大學生找工作難的社會現(xiàn)實
正如文首所談到的研究背景,目前大學生畢業(yè)之后找工作難是最大的背景。這不僅是一種現(xiàn)實狀況,更是在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將持續(xù)存在的一種狀況。這種社會現(xiàn)實所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不僅顯示出有著龐大數(shù)字的國家優(yōu)秀知識分子正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更代表者目前仍然在校的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未來也將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這就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造成校園恐慌和不和諧。
(二)大學生缺乏團隊協(xié)作能力
大學應該是小社會,小社會即證明學校的主體——大學生應該是社會人。社會人講的是群體,講的是相互之間的合作。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高校中,大學生缺乏有效的走出自己專業(yè)學科的手段,他們往往為自己的專業(yè)理論而困惑,最終又被更為現(xiàn)實的社會前景所迷惑。專業(yè)能力強的人往往特立獨行,很難與他人保持默契。
(三)文化至上的扭曲社會價值觀
社會招聘,往往看的是一個人的學校階段的簡歷,因此是本本主義。簡單地說來就是對大學生學歷的要求很高,而學生在進入企業(yè)之后,企業(yè)又開始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文化至上”并不代表書本至上,文化是分為多個層次的,體育文化作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其被缺失必然導致相應的社會發(fā)展的扭曲。
以上三個方面體現(xiàn)的是校園內部目前存在的問題,他們充分說明了高校體育文化的不受重視。而不受重視的很大原因就在于決策者們不確定建設體育文化的重大意義。
四、體育文化建設對和諧校園建設的意義
體育文化建設與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是不沖突的,反而是有利的。因為體育文化建設符合和諧校園建設的全部要求,并且能夠有效地解決目前高校內部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對于大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可代替的效果[4]。
(一)參與體育活動,健全大學生心理
大學生群體往往離家都比較遠,因而往往是孤獨的。因而在自身的社會前途不好的情況下,容易陷入悲觀的情緒。而高校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其原因正如筆者在第二部分談到的體育文化建設的特殊性時所說,各不同的體育鍛煉方式能夠滿足不同需求的大學生的要求,當積極地把他們納入到體育鍛煉當中后,他們能夠感知到運動的快樂,并能夠得到其他同學的祝福與鼓勵。首先,體育的娛樂性能夠讓參與者以一種較為輕松的姿態(tài)和方式參與到運動中來,從而暫時地忘掉煩惱;其次,通過體育鍛煉,與他人競爭,能夠交到朋友,是一種交友的快捷方式;最后,學生在體育運動當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運動量即是一種克服困難的方式,有利于大學生理解困難并在今后的生活與學習中戰(zhàn)勝困難。
(二)豐富體育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體育文化建設又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體育鍛煉方式,而是一種需要容納高校內部全部師生的一種文化建設制度。因此,就需要結合學校自身的文化,并考慮到不同院系的價值觀和利益追求,并且在共同的實現(xiàn)體育鍛煉這個目標上,融合與突破。在豐富各項體育文化活動的同時,大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鍛煉。
(三)提升大學生的參與、協(xié)作能力,使得學校與社會相和諧
學校在學生與社會之間應該扮演一種平衡的角色,旨在將大學生鍛煉成社會真正需要的人,這樣,高校本身才能實現(xiàn)與社會的和諧。通過極愛去哪個大學生的體育文化建設,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地與他人交流與合作,是一種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正是社會所需要的。
(四)實現(xiàn)和諧校園的獨特文化循環(huán)
通過實現(xiàn)全校不同院系以及不同院系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學校內部形成了一種健康的體育文化交流之風。各院系之間不僅達成了和諧,并且在和諧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競爭。這有利于高校內部各院系的和諧共生與良性互動。首先,這種體育文化建設是一種文化制度,能夠長期堅持并實行下去;其次,通過加強體育文化建設,學生的心理進一步成熟,身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欣賞水平也得到了更高層次的鍛煉;最后,高校的精神和價值觀得到了豐富,通過體育活動這一實踐形式,這種精神更得到了進一步地確定。
參考文獻:
[1]朱劍嫻,李驊.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校園的意義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7 (17):23-24.
[2]謝玲玲.論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對高校和諧校園的作用[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3]焦能.人文生態(tài)學視域下的和諧校園建設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4]鞠殿民,李琢.開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校園的意義[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 (0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