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璐
我們天天寫字讀字,那你知道,漢字的“字”是怎么誕生的嗎?
它的字形是從周朝開始被固定的,就是建筑物中有一個男孩的形狀。據(jù)說,這個字的創(chuàng)意,大致來源丁在廟里或者在屋子里給小孩起名字。
這么看來,起名字好像是一件挺重大的事情呢,這是為什么?
原來,古代的嬰兒多早夭,家長們要經(jīng)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確定孩子能夠生存下來之后,才會舉行起名的儀式。史書記載,人們通常會在孩子生下來之后的第三個月月末選擇一個吉日,先修剪孩子的頭發(fā),然后由父親牽著孩子的右手來給他起名字。
這樣,孩子才算成為了家族里面的正式成員。
有錢的大戶人家,在給孩子起名的時候,還會專門請一個有學問的人,寫一篇短文來說明給孩子取名的意義,和家人對孩子的期望,這種文體就叫做“字說”。可能有人就會問了,這個代表給孩子取名字的“字”,是怎么發(fā)展成我們現(xiàn)在比較常見的意義——“文字”呢?
中間過程是這樣的,給孩子命名和給事物起名字的方式是相似的,作用也是一樣的,因此“字”就和“文”結(jié)合,形成了“文字”一詞,專門指雅典的記錄符號。
“文”是用來修飾“字”的,強調(diào)它們指代的是文雅的辭章,而不是鄙俗的口語。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孝”字。
我們到現(xiàn)在都常常在說“百善孝為先”。其實早在西周時代,孝道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主題了。
比如“十三經(jīng)”中的《孝經(jīng)》,歷來就很受帝王的重視;從《論語》當中,我們也能看出儒家推崇的孝道觀。可是,“孝”本質(zhì)上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它究竟是根據(jù)哪種事物而被創(chuàng)造的呢?“孝”字最早出現(xiàn)在金文當中,由“老”和“子”兩個部件組成?!袄稀弊挚瓷先ハ袷且晃婚L頭發(fā)、拿著拐杖的老人。腳的老化是老人能夠覺察到的第一個現(xiàn)象,他們開始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了。所以用于持拐杖就能把年老的意思簡單表達清楚了。
“子”呢是一個剛出生不久,兩腳被衣物包裹起來的小孩的形象。
這一老一小是如何表現(xiàn)出孝順含義的呢?
首先,“孝”不是一個形聲字,因為“老”和“子”的讀音都和“孝”有相當大的距離。
那就只能從字形上來分析了,“老”和“子”的位置有一定的講究,不可以隨意地書寫和變更。所以“孝”的字形從整體上來看,就是老人把手搭在了小孩子的頭上。家里的老人扶著孫子的頭走路,一來可以保持平衡不跌倒,二來也能體現(xiàn)老人對孫兒的關(guān)心。看來,小孩子自古以來就有陪老人作伴、解悶的責任。現(xiàn)在,您能理解“孝”字的含義了吧。
了解了兩個對咱們來說很重要的漢字后,再來看看和動物相關(guān)的漢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給您在眾多的動物當中,選了百獸之王——虎。
老虎適應(yīng)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很強,所以它們分布的范圍也很廣,在中國古代是人們常見的動物。甲骨文的“虎”字很形象,被捕繪成身體修長、正張口咆哮、豎起兩只耳朵的形態(tài)。
古人捕獵老虎有很大的危險性,如果不用一些陷阱或者毒藥,想要單純靠武力捕獲它,可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不過正因為這樣,老虎也就成了人們用來夸耀自己勇力的獵物了。
古人還有一種想法,認為威力越大的東西,會擁有越強的魔力,如果另外某樣物品和它產(chǎn)生了連接,也會擁有它的魔力。因此,威風凜凜的老虎就被許多人當做小孩兒的保護神了,這也是現(xiàn)在還有老人會給小孩戴虎頭帽、穿虎頭鞋的原因。
漢字的發(fā)明是不是很有趣呢?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漢字的創(chuàng)造更展現(xiàn)了中國古人的智慧。鉆研甲骨文多年的許進雄先生用生動的筆觸,為我們打開了窺探甲骨文奧秘的大門。在這本《文字小講》里,還有一百三十多個有趣的文字,等待著你去發(fā)現(xiàn)它們本來的面日。
書名:《文字小講》,作者:許進雄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好書項目組推薦。(源自仁仁閱閱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