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布的四川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錄中,富順縣玻璃吹塑技藝位列其中,而年近七旬的彭正華則是玻璃吹塑藝術界的領軍人物。
800 ℃
玻璃吹塑是采用玻璃管、棒在燈焰上經(jīng)過800多攝氏度高溫軟化,使用吹、拉、彎、接、翻、拍、壓、退火處理等基本技能,按設計要求不用任何模具人工吹塑而成,造型生動逼真,透光、透明性強,有很強的耐酸、耐堿性能。
3 萬個
2015年,65歲的彭正華負責制作布展在彩燈博物館廣場前的20組小型玻璃吹塑燈組,其獨具匠心的吹塑燈引起了很大反響。作品包括《百財如意》《喜上梅梢》《金雞報曉》《雙鳳朝陽》等,其中所要制作的玻璃零部件約3萬個,耗費玻璃原材料約4噸。這一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手工制作,很快便受到了國家級媒體的關注。
50 年
在從事玻璃吹塑制燈工藝的50余年中,彭正華在繼承傳統(tǒng)中不斷創(chuàng)新,加入了許多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從傳統(tǒng)燈工手工藝燒捏實心小件作品,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采用玻璃管、棒相結合,以仿真制作手法,吹制花鳥蟲魚、亭臺樓閣等多變的大型展品,解決了以往燈工幾乎無法燒制大型作品、內(nèi)置光源安裝難,以及拆裝運輸困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