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年間,陳州城悄然興起一股收藏熱。“古玩一條街”數(shù)陳清泰的“藏真齋”最具規(guī)模。陳清泰雖然是半路出家,但速學成才,練就一手絕活兒:他只要搭眼一掃器件的底兒,就能知道它的年代和出處,綽號陳碗底兒。
陳清泰喜歡一個人到鄉(xiāng)下民間轉悠,往往花小錢撿大漏。他最喜歡去的地方叫曹家灣。去年春天,陳清泰路過曹家灣,遇到一個叫吳天力的收藏新手。吳天力拿出一件銅鏡,說是花了幾百文錢買來的,請陳清泰掌掌眼。
陳清泰接過銅鏡一瞧,斷定這是一件地道的唐代飛天鏡,最起碼也要十幾兩銀子。陳清泰按照慣例欲擒故縱,說:“幾十文錢還行,幾百文的話,學費交得有些過高了!”
吳天力突然“撲通”一聲跪在陳清泰面前:“陳老師,收我為弟子吧。這件銅鏡送給您老人家作見面禮吧?!标惽逄[著手說:“你的銅鏡我不能白要,你當初買多少錢,我就給多少錢?!闭f完,陳清泰掏出一把銅錢,塞給了吳天力。
沒多久,陳清泰將銅鏡一轉手,凈賺了好多兩銀子。這件事在該縣收藏圈被廣為流傳。此后,陳清泰多次去曹家灣,卻再沒遇到過吳天力。
這次,陳清泰下鄉(xiāng)第一站便來到曹家灣。進村,陳清泰遇到一位房主拿著一只古碗,和他雇的挖地民工吵架。古碗是民工從他家宅地挖出來的,雙方都想要。陳清泰將碗接過來,習慣性地瞥了一眼碗底兒,發(fā)現(xiàn)竟然是出自唐代官窯的秘色青瓷碗,至少值百兩銀子以上。
“你肯出多少?”房主用商議的眼光看著陳清泰。陳清泰伸出手指說:“最多一兩?!薄澳蔷退懔??!狈恐骰剡^頭對民工們說:“報官吧!官府判給誰,這碗就歸誰所有?!标惽逄r住大家說:“你們報了官,東西肯定會被官府沒收充公。”
陳清泰咬咬牙說:“我出個天價,二十兩銀子,你們要賣就賣,不賣盡管自己留著好了。”陳清泰說完,裝出一副要走的樣子。
“再加十兩!”房主說著,轉身征求大家的意見,“你們說行不行?”民工們點頭答應了。陳清泰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回身拿出了銀票。
三天后,陳清泰的老師來藏真齋做客。老師捏著那只青瓷碗認真看了一番后,用異樣的目光盯著陳清泰,說:“這東西是專門來糊弄你的,因為你只鑒定碗底兒。這個青瓷碗的碗底是真的,碗身卻是新補上去的假的,不值錢……”
陳清泰匆匆忙忙趕到曹家灣。一位知情的村民告訴他,這一切,全是一個叫吳天力的年輕人提前在這里布置好的……
(摘自《民間故事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