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昌耀與駱一禾

        2019-09-10 07:22:44姜紅偉
        散文詩世界 2019年5期
        關(guān)鍵詞:昌耀詩壇詩人

        姜紅偉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一對因琴曲結(jié)緣的朋友,名叫伯牙和子期。他們一遇如故,相見恨晚,互懂心聲,彼此賞識,視為知音。

        而在中國當(dāng)代詩壇,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也有這樣一對“伯牙子期”式的朋友。他們的名字,一個叫昌耀,一個叫駱一禾。

        書來信往

        昌耀與駱一禾“伯牙子期”式的友誼始于1986年,始于書信。

        1986年下半年,時任大型文學(xué)雜志《十月》詩歌編輯的駱一禾正在受命籌備創(chuàng)辦一個全新的詩歌欄目。最初,這個欄目被命名為《詩原》,意為追求詩的本原,刊登原創(chuàng)詩作的意思。后來,為了強化《十月》的品牌效應(yīng),該欄目最終定名為《十月的詩》。

        為了將這個新欄目辦成一流的詩歌載體,駱一禾放眼全國詩壇,決定約請國內(nèi)一流詩人提供最新創(chuàng)作的一流詩歌作品。因此,地處青海的著名詩人昌耀最先納入了駱一禾的約稿視野。

        駱一禾之所以看重昌耀的詩歌,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作為讀者,駱一禾非常喜歡昌耀的作品,并對他十分敬仰,將其視為中國詩壇罕見的杰出詩人,尤其對他新發(fā)表的《慈航》等一批力作和新出版的《昌耀抒情詩集》,簡直是愛不釋手,精讀深研。另外一個原因是,作為編輯,駱一禾自然更喜歡編發(fā)當(dāng)時在國內(nèi)詩壇已經(jīng)大名鼎鼎的昌耀的詩稿。于是,在那年11月的一天,“任詩為賢”的駱一禾給昌耀寫了一封信寄去。在信中,駱一禾真誠地表達(dá)了對這位杰出詩人的敬意,并向他介紹了自己即將主持的詩歌欄目的構(gòu)想,誠懇地約請昌耀寄來最新力作,以供《十月的詩》發(fā)表。

        收到駱一禾的來信,昌耀十分意外,更十分高興。對于這位畢業(yè)于北大的青年詩人、詩歌編輯,昌耀早就耳聞其詩名和編名,既喜歡他寫的《先鋒》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精短詩作,更喜歡他有口皆碑的優(yōu)秀人品和唯詩至上的編風(fēng)。所以,昌耀很快就給駱一禾回信,愉快地接受了他的約稿,表示自己一定要選出自己最滿意的詩作給《十月》。

        這是駱一禾和昌耀之間的第一次通信。從這封信開始,兩個人開始了雖然只有三年卻彼此難忘、刻骨銘心的友誼。在信中,他們交流創(chuàng)作體會,溝通詩壇信息,評價詩人作品,探討詩歌藝術(shù),研究詩歌理論,評價詩稿優(yōu)劣。由于觀點相近,他們之間相談甚歡,頗為投緣,從此成為了傾心相交的“忘年詩友”。

        那時候,盡管,兩個人的年齡相差25歲,一個是36年出生,一個是61年出生,而且一個人偏居西北青海,一個人住在首都北京。但是,無論是年齡的差距還是空間的距離,都未能阻擋兩人之間后來“伯牙子期式的知音友情”。

        惺惺相惜

        對于駱一禾的盛情約稿,昌耀在感動之余始終念念不忘,記掛于心。1987年6月,在經(jīng)過多次修改之后,昌耀將創(chuàng)作于1986至1987年間自己最滿意的一組題為《莊語》(十首)的力作用掛號信寄給了駱一禾。

        對于昌耀的《莊語》,慧眼識珠的駱一禾如獲至寶,懷著十分敬畏的心情拜讀,并深深地被昌耀卓爾不群的才華所折服。7月22日,在給昌耀的回信中,駱一禾掩飾不住拜讀好詩的喜悅,掩飾不住編發(fā)好稿的開心,對昌耀的這個組詩給予了心悅誠服的贊賞,并通知他準(zhǔn)備將這個組詩編排在1988年的開年第一期。

        那時候的昌耀雖然已經(jīng)名滿天下,在全國各地文學(xué)報刊發(fā)表了大量詩作。但是,能夠在享有全國大型文學(xué)刊物“四大名旦”美譽之一的《十月》上發(fā)表詩歌作品,對于昌耀來說,依舊是一個天大的喜訊。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駱一禾對自己詩作的認(rèn)可和贊賞,使他頓時產(chǎn)生了如遇知己的感覺。

        8月9日那天,在收到駱一禾的來信之后,昌耀懷著十分欣喜的心情迫不及待地給駱一禾回信,表達(dá)著自己“巧遇知音精神爽”的愉悅:

        一禾君:

        7月22日信日前收閱。大札幾可稱之為一篇審稿筆記,如此心細(xì),從作者風(fēng)格個性、語言運用、色彩等無不有你極為貼切的理解與中肯把握,指出其然并其所以然,態(tài)度是誠懇的,而非虛情客套。我極有興趣地將大文拜讀了數(shù)遍,從中既有“悟”的受益,又多獲友道的滋補。我深以為你是我接觸到的編輯中,能以如此準(zhǔn)確感受將敝作“筆意”如此精當(dāng)具體描述的第一人。此語并非自負(fù)(僻處者的我,自重而已,即便如此,“峣峣皦皦”之警語已時時留在耳畔),此語亦非恭維,僅僅是一得被理解的喜悅,謝謝。

        1988年1月,一封厚厚的掛號印刷品從北京寄到西寧。昌耀收到了駱一禾寄來的第1期《十月》。在這期《十月的詩》欄目上,昌耀的《莊語》赫然在目,并占據(jù)了四個頁碼,并排版在比昌耀名氣更大的杰出詩人公劉前面。(在這里有一個小插曲。由于駱一禾的粗心,將《莊語》誤以為是九首詩作,結(jié)果在目錄上標(biāo)注錯了,寫成了九首而不是十首。)

        面對駱一禾從千里之外寄來的這份十分厚重、十分珍貴的新年禮物,昌耀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后來,《莊語》(外一首《猿啼》)被選入了中國詩壇最權(quán)威的詩歌年選讀本——由《詩刊》社選編、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988年詩選》。由此可見,駱一禾選詩編詩的眼光多么精準(zhǔn)、獨到。

        傾情評論

        上世紀(jì)八十年代,是昌耀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十年。1987年10月16日,他完成了一首長詩《聽候召喚:趕路》。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修改,最終于11月3日定稿。對于這首力作,昌耀十分滿意。于是,他將這首長詩連同1986年6月15日創(chuàng)作的《兩個雪山人》、1986年7月25日創(chuàng)作的《回憶》和1986年8月2日創(chuàng)作的《金色發(fā)動機》等三首短詩寄給了《西藏文學(xué)》編輯部。

        為了力推昌耀的這組詩歌力作,編輯部給駱一禾寫了一封信,邀請他為昌耀寫一篇詩歌評論文章,和昌耀的詩作同時發(fā)表。

        收到《西藏文學(xué)》編輯部的來信和隨信寄來的昌耀新作詩稿,駱一禾格外重視。在反復(fù)拜讀昌耀的這四首力作之后,駱一禾忍不住連聲贊嘆,決定和愛人張玞一起共同完成編輯部交給的這篇“作業(yè)”。

        駱一禾的愛人張玞博士是他的小師妹,1981年考入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是一位“才女”。當(dāng)時,她正在著名詩歌評論家、北京大學(xué)教授謝冕門下讀博士研究生,具有極高的詩歌理論素養(yǎng)和極高的詩歌批評水平,與駱一禾情投意合,琴瑟和鳴。

        1988年2月1日那天,駱一禾與愛人張玞開始動筆。經(jīng)過十天的寫作,在深入研究,精準(zhǔn)分析的基礎(chǔ)上,合作完成了一篇題為《太陽說:來,朝前走——評〈一首長詩和三首短詩〉》的關(guān)于昌耀詩歌評論的“宏文巨篇”。

        寫完之后,在寄回《西藏文學(xué)》編輯部的同時,駱一禾提前將這個喜訊告訴了昌耀,意欲和他一起分享創(chuàng)作的快樂和評論的收獲。

        1988年3月的一天,駱一禾收到了昌耀的來信,信中,昌耀激動地表達(dá)了自己對駱一禾的敬意和謝意:

        一禾君:

        您已默默完成了縱論鄙人詩歌創(chuàng)作歷程的長篇論稿,我十分驚異,因為我不曾想到您會有此興趣,況且是就我的詩作一系統(tǒng)研究!從您概略的陳述里我已大致窺得此文立意之高,角度之新。對于您所作的“疏通”我頗感興趣,如揭示“太陽”的“系列光感形象”都足可發(fā)人思索。作者的每一作品都是一個獨立單元,但作品與作品之間或是出于無意,或是出于有意,但多半是出于“不自覺”的構(gòu)成總會有某種“貫通”的東西相連屬。換一個角度看,作者的作品自然是生活作用于作者的結(jié)果,然而從更深遠(yuǎn)的背景把握,是作者所處民族文化傳統(tǒng)因素的必然產(chǎn)物。您所作的“疏通”是極有意義的,不僅令作者驚異,更重要的是令作者警覺,從而幫助作者克服已有的惰性,使不斷有所超越。您的研究或可使創(chuàng)作過程的無序狀態(tài)顯示有跡可尋的某種可能,這樣的分析實已達(dá)到潛意識文化心理積淀層次,結(jié)論也許出人意表,但卻不可不信服,一切并非“白日夢”。因此,這樣的研究可能揭示為人忽略或不易察覺的某種屬于作者潛意識層的“創(chuàng)作自覺”。以上我的看法未知與尊作意蘊抵牾否?近來我一直尋覓發(fā)表尊作的《西藏文學(xué)》第3期(其實是第2期,姜注),尚未得到。我更希望有機緣讀到您的那篇35000字長文……

        捧讀昌耀的回信,駱一禾的內(nèi)心深處頓時涌起一種被知音所理解的幸福感。

        開山之作

        作為一個詩人,昌耀是幸福的。因為駱一禾是中國詩壇極少數(shù)能讀懂他的知音,而駱一禾更沒有辜負(fù)昌耀的信任和期望。

        1988年5月,駱一禾與張玞合作的評論文章《太陽說:來,朝前走——評〈一首長詩和三首短詩〉》連同昌耀的詩歌《一首長詩和三首短詩》同時刊登在《西藏文學(xué)》第5期上(編輯部在排版的時候?qū)埆c的“玞”字錯排成了“玦”字)。

        這篇長達(dá)近九千字的詩歌評論文章以昌耀的《一首長詩和三首短詩》為切入點,進(jìn)而對昌耀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jìn)行了全面的闡述和高度的評價,并最終得出了一個前所未有、名副其實的論點:“昌耀是中國新詩運動中的一位大詩人。昌耀先生的詩歌作品,是中國新詩運動里那些最主要的實績和財富之一?!?/p>

        駱一禾與張玞合作的這篇詩歌評論文章是中國詩歌評論界第一個提出“昌耀是中國新詩運動中的一位大詩人”觀點的詩歌評論文章,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和命名式的貢獻(xiàn)。

        1988年以前,對于昌耀的詩歌成就和昌耀的詩歌貢獻(xiàn),中國詩壇并沒有取得廣泛的共識。而駱一禾與張玞合作的這篇詩歌評論是研究昌耀詩歌作品具有里程碑意義和航標(biāo)燈性質(zhì)的詩學(xué)論述,從而打通了讀者與昌耀之間、詩壇與昌耀之間的隔膜與障礙,打開了研究昌耀詩歌世界的大門,為后來的昌耀詩學(xué)研究提供了模板和樣本。

        從這篇文章開始,國內(nèi)的詩歌批評家開始密切關(guān)注昌耀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全面研究昌耀的詩歌創(chuàng)作特色,深入挖掘昌耀的詩歌藝術(shù)價值,重新評估昌耀的詩歌貢獻(xiàn),并漸漸形成了“昌耀詩歌研究熱潮”,為最終對昌耀的評價定位和詩學(xué)貢獻(xiàn)提供了強有力的論據(jù)。

        作為被評論者,昌耀讀到這篇文章后,良久不語。沉默了好久之后,他才激動地感嘆道:詩壇懂我者,唯有駱一禾!

        對于昌耀的推崇和推介,駱一禾始終是不遺余力的。昌耀的詩歌作品沒有得到詩歌研究者和詩歌批評家應(yīng)有的關(guān)注和高度的重視,從而使昌耀詩歌的巨大成就和巨大價值難以在中國詩壇全面展現(xiàn),駱一禾表現(xiàn)出了“打抱不平”的俠客情懷,并在私下廣泛地向詩友們宣傳昌耀為中國新詩發(fā)展所做的突出貢獻(xiàn)。1989年5月11日凌晨,在寫給青年詩人閻月君的一封信中,他寫到:“青海的詩人昌耀從1954年到1988年的三十四年間,竟沒有一篇(詩歌評論),也就是說三十四年間,一個民族的大詩人放在面前無人認(rèn)得,這就是我們當(dāng)代文學(xué)和時代環(huán)境令人發(fā)指的一個例證?!?/p>

        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作為昌耀的詩歌知音,駱一禾真正做到了“情至義盡”。

        一生一見

        正如伯牙和子期一生只見過一面一樣,昌耀和駱一禾一生也只在北京相見過一次。盡管那次相見時間短暫,卻依舊給彼此留下了一生中最難忘、最美好、最溫馨的回憶。

        1988年6月,《詩刊》社準(zhǔn)備編選一套“詩人叢書”,著名詩人、《詩刊》副主編劉湛秋任主編,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其中,昌耀的一本詩稿《情感歷程》入選。為了辦理入選詩集事宜,昌耀專程從西寧前往北京。到了北京之后,昌耀迫不及待想見的第一個朋友,就是駱一禾。昌耀迫不及待打出的第一個電話,就是打給他的。在電話里,他們互相傾聽著對方的聲音,感受著對方的激動,并約好了見面的時間和地點。見面的情景正如昌耀講述的那樣:

        “直到1988年初夏我去北京辦事才得去《十月》編輯部拜訪這位不曾謀面而神交有年的年青友人。見面初始,我特驚異于他那一頭鬂曲的蓬發(fā),竟少見多怪地在心底為之咋舌,以為不可想象。第二天他到我投宿的一家浴池來看我,身著一套布料的墨黑西裝,左側(cè)領(lǐng)襟佩著一枚碩大的彩繪太極八卦圖式胸章,同樣出我意料(后來才揣摩出他對《易經(jīng)》頗有心得)。他憨厚地笑著,為遲誤了約會表示歉意,一面用手帕擦拭額頭的汗水。那天極熱,我給他買了好幾瓶汽水并看著他一瓶瓶喝下去。事后他對我也好生奇怪,以為常人的方式應(yīng)當(dāng)是陪著他一同喝,哪怕是僅只做個樣子。我們最后的一次聚會是在其后的第二天夜晚,他約我在他的一位同學(xué)家里吃飯。他對主人的安排十分滿意,心境格外舒暢而無拘舉止。他喝了不少青島啤酒,并且是自斟自酌(我與主人均不善飲)。對于此種氛圍我也有了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但見他漸漸地進(jìn)入了一種微醺狀態(tài),只有在那時我才得見進(jìn)入完全的自我時的詩人一禾之心性。我們不太插話以免驚動他,惟聽他獨語:或闡發(fā)見解,或背誦《神曲》章節(jié),或引述名人語錄,一任思路所之。我暗自慨嘆他超常的記憶力與知性。無疑,他的經(jīng)過切實思考而作出的對一些事物的獨到判斷更易給人留下印象?!?/p>

        在北京期間,駱一禾除了盡地主之誼之外,還領(lǐng)著他去拜訪了自己大學(xué)時代的同班同學(xué)兼好友、時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編導(dǎo)的雪漢青,并向她極力推介昌耀的詩作。當(dāng)時,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三屆(1985——1986)新詩(詩集)獎剛剛揭曉,而原本呼聲最高的《昌耀抒情詩集》卻因種種原因意外落選。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專門為這次評獎制作了一套節(jié)目,請專業(yè)朗誦嘉賓朗誦獲獎詩人的代表作,并對詩人及其詩作做逐一點評。在駱一禾的幫助下,作為主持人的雪漢青在這期節(jié)目里特意將落選的昌耀加入進(jìn)來,不僅請嘉賓對《高車》《劃呀,劃呀,父親們!》做了聲情并茂的朗讀,而且配有十分精彩獨到的點評,給了因詩集落選而郁悶的昌耀以莫大的安慰,從而使昌耀不虛此次北京之行。尤其令昌耀感動的是,得知昌耀即將出版新的詩集,駱一禾主動“請纓”,要為他的詩集撰寫后記,使昌耀格外感動。

        這是昌耀和駱一禾這兩個“忘年知音”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見面。此后,兩個人一個身在西寧,一個人在北京,遠(yuǎn)隔千山萬水,只能遙遙相望。這次見面雖然時間匆忙,短促,但是卻更加深了兩個人的友情。

        痛失知音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就在昌耀和駱一禾的友情日益加深的時候,一個悲痛的事件發(fā)生了。

        1989年5月31日,駱一禾因腦出血在北京病逝。噩耗傳到西寧,傳到昌耀的耳朵里,他猶如遭受晴天霹靂,悲痛萬分。

        有一天深夜,昌耀拿出駱一禾1988年9月27日寫給自己的一首題為《蘇格拉底最后的日子——給大詩人昌耀先生》的詩稿,聲音哽咽地讀著:

        先生,在太陽出來以前

        人牢和文字獄中,是什么在把你圍殲

        在太陽出來以前

        一切都在牢獄中生活。伊索

        奴隸和巨匠的手斧在青海沉睡,而

        它的夢,它的洪水滔天的夢

        它在夢中不安的轉(zhuǎn)動

        使我久已感到。

        這創(chuàng)痛是由來已久的。

        ……

        讀完之后,回憶起他和駱一禾之間的書信故事,回憶起他和駱一禾的見面情景,回憶起他們之間的惺惺相惜,昌耀再也抑制不住悲痛,頓時老淚縱橫。

        7月12日,他含淚撰寫了一篇悼念文章《記詩人駱一禾》,哀悼這位與自己情投意合卻英年早逝的“忘年知音”,字里行間寫滿了對駱一禾深切的悼念:

        得知一禾去世噩耗時,我?guī)缀跏且砸恢檎呗牭街{傳時所能有的漫不經(jīng)心揶揄調(diào)侃了對方,聲稱事情完全被弄顛倒了,只應(yīng)是一禾為故去的詩人海子料理后事而非一禾本人蒙受不幸。

        其后不久接到一禾夫人6月27日的來信,寫道:“5月11日-13日他連續(xù)熬夜為海子著書著文,又上班,飯幾乎每天吃一頓,身體很虛……14日凌晨1時45分左右他突然發(fā)病……他驚人地挺過了開顱手術(shù),又堅持了18天……在5月31日13時31分一下子停止了呼吸,自始至終沒能發(fā)出一句話來?!?/p>

        至此我始信一禾確實是遠(yuǎn)行了。后有友人漢卿悼惜一禾的一句話曾長久留在我耳邊令我思索,話稱:“生命真奇怪,越是精美,越是脆弱。”誠哉斯言。但我仍有不解:精美就必脆弱嗎?一禾自己倒是以“韌性”對待自己的生命,而打算在其一生中還要做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情,其一即于詩。他欲效法龐德為英美詩人,工作的榜樣,擬將一部分時間為中國新詩的繁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wù)。他說,“如果缺少著眼于中國詩歌的胸懷,一個人的成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最后只等于一事無成?!彼嘈拧捌椒驳娜笋W著更大的世界”,斷言“一個人不能只為自己做什么”。因之他要以“韌性”自許,并讓我相信他所表示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以韌性的戰(zhàn)斗將工作切實地做下去”的決心原就基于獻(xiàn)身的自覺。那么又怎樣去理解生命的“脆弱”?

        ……

        在紀(jì)念文章的結(jié)尾處,昌耀附錄了一首飽蘸思友之情和傷心之痛寫給駱一禾的悼詩《浮云何曾蒼老》,表達(dá)了自己的哀思:

        浮云何曾蒼老,

        歲月僅只是多積了一份塵埃。

        我們卻要固執(zhí)地尋求試金石,尋求奧學(xué)玄旨。

        世間自必有真金。

        而當(dāng)死亡只是義務(wù),

        我們都是待決的人。

        浮云總是永遠(yuǎn)的過客。

        1989年7月25日,悲傷不已的昌耀給駱一禾愛人張玞寫了一封信,在向張玞表示親切慰問的同時,再次表達(dá)了自己沉重的哀悼之情:“結(jié)識一禾是我人生一幸,他有著極好的才情、品格,思維敏捷,論人論事、論詩論文都不乏深邃獨到的思考與原則性,而決無一般淺薄者的輕?。ㄘM止是青年人才易沾染的毛?。K麑ε笥阎t和,熱誠可親。但我之所以稱結(jié)識一禾是為人生一幸,且在于我們對人生、藝術(shù)的理解有著某種共識,我在詩中的某些微妙意蘊常得他留意、為他賞識,這或許就叫“知音難得”?所以我深以為榮幸。

        寫完這封信之后,昌耀再次悲由心生。那種悲情,那種傷感,正如伯牙聞訊子期病逝的噩耗,痛苦地摔碎了古琴那樣。

        猜你喜歡
        昌耀詩壇詩人
        昌耀對燎原的永別和托付
        博覽群書(2023年8期)2023-09-17 19:27:28
        作為傳記的昌耀詩歌
        作品(2023年2期)2023-05-30 18:56:47
        昌耀
        揚子江詩刊(2022年6期)2022-11-08 08:32:38
        新銳詩人
        椰城(2022年8期)2022-08-05 06:16:16
        關(guān)于推薦《當(dāng)代詩壇百家文庫》入選詩家的啟事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11-14 23:33:56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荷珠亂滾:詩壇重現(xiàn)唐大郎
        中華詩詞(2018年12期)2018-03-25 13:46:36
        仁者
        詩潮(2017年4期)2017-12-05 10:16:18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美女露屁股无内裤视频| 精品人妻av区乱码色片| 日韩精品 在线 国产 丝袜|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99国产精品人妻噜啊噜|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亚洲成AV人片无码不卡| 久久久亚洲av成人乱码| 国模91九色精品二三四| 青青草狠吊色在线视频| 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2020| 国产av电影区二区三区曰曰骚网|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老阿姨|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在线免费观看毛视频亚洲精品|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中日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久久精品免费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国语自产偷拍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AV人片久久网站| 国产午夜精品美女裸身视频69| 人妻中文久久人妻蜜桃| 一区二区三区av波多野结衣| 国产成人av 综合 亚洲| 欧美日韩区1区2区3区| 中文字幕人妻激情在线视频| 乱子轮熟睡1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美女露屁股无内裤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