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古至今,油畫這個傳奇的畫種經歷了時間的熔煉,其語言豐富多彩,又看似變幻無常。創(chuàng)作中的筆觸構圖與心靈的交流在畫面上暴露無遺,渴望更深的發(fā)現是畫家們的終極目的。油畫語言以表現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內容為目地,同時又具有某種獨特的審美價值,如今藝術的快速多元發(fā)展誕生了相當多的優(yōu)秀作品,但同時也產生了同樣多的問題,如何去看待發(fā)掘油畫語言,傳統(tǒng)語言在當下是何種狀態(tài),藝術家們的內心與創(chuàng)作時的語言表達有什么關聯(lián),這都是我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油畫語言;真實;形式美;藝術
油畫語言,作為一個復雜而龐大的體系,正應從多方面,以各種不同的形態(tài)被畫家充分釋放與展現,其目的就是表現畫家心中的“藝術品”。通過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畫家作品的解讀,筆者認為,油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語言表現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
一、卡拉瓦喬《召喚圣馬太》
從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開始,就形成了一種傳統(tǒng)的畫法,即利用光影的層次來表現客觀的立體感、深度或三維度??ɡ邌檀竽懱幚砉饩€,用光作為塑造形象、構圖布局、突出戲劇性主題的重要手段,在油畫《召喚圣馬太》中,首先映入觀者眼簾的就是畫面中那束集中又強烈的光線。同時期受卡拉瓦喬影響最大的倫勃朗一生畫了不少自畫像,這些油畫很有個性,畫面經過許多的提煉和加工,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中線,著重在畫的主要部分,突出主體。17世紀還有一位用光表現的畫家,維米爾以微妙的光影變化,通過對陰影和高光的運用,營造出和諧、優(yōu)雅、靜謐的生活氣息,賦予了光影神奇的表現力。
二、高更《海邊的騎士們》
高更的作品《海邊的騎士們》中,土地、海面、天空的顏色并不是真實的顏色,它超越了現實中真實的色彩,這些夸張的色彩具有簡約和裝飾性特征的形式美。馬蒂斯用純粹的顏色創(chuàng)作,他認為,色彩的選擇應以觀察、感覺和各種經驗為根本;色彩的目的是表達畫家的需要,而不是事物的需要。21世紀的今天,藝術風格百花齊放,弗洛伊德用色彩表現人類的心理,吳冠中用色彩詮釋中國的水墨精神,羅爾純用色彩表達對生命的熱忱,色彩所固有的特征,不是把世界作為一種物體的形象來表達,而是作為一個現實中唯一存在著的畫家腦海中的世界來表達。
三、凡高《麥田上的群鴉》
《麥田上的群鴉》中的鴉群僅是一些用濃黑的黑線構成的飛動線條,凡高越畫越激動,遠處懸于天際的落日和提前升起的圓月,就像兩個大小不等的光暈,在飛速地旋轉著。就是這種神經質般的筆觸,引得后人多少不休地爭論與思考。凡高的筆觸是壓抑的、狂躁的,而相同時期的莫里索的筆觸卻是優(yōu)雅溫柔的,《年輕女傭》作品滿篇都散發(fā)著女性的馨香,筆觸不僅沒有任何劍拔弩張之處,反而瀟灑、活潑、輕柔,充滿了生命力。
四、委拉斯貴支《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的習作》
《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的習作》是英國畫家培根借用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貴支的肖像并加以變形的作品,用畫家的話講,“我要力圖把某種感情形象化”,為了表現培根的“肖像”感情的歇斯底里,作品中畫面采用粗獷的肌理,還添上瀑布流水似的屏幕來展現,令觀者強烈地感受到了困惑和不安。與之相反,在表現女性精神內涵的作品中,很多畫家則采取平滑的肌理。
五、安格爾《泉》
肌理是自然力的產物,或者是藝術家對藝術元素進行處理的產物。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往往借助肌理的視覺刺激來傳遞畫面的深刻內涵。
《泉》是安格爾的代表作,畫面表現的是一個手托罐呈正面站立姿勢的少女形象,畫家用古典的平滑肌理創(chuàng)造出恬靜、典雅、抒情詩般的意境。
六、戈雅《查理四世的一家》
繪畫作者戈雅,是西班牙皇室畫家,在作畫過程中,沒有刻意迎合,討好皇室中人,而是真實的展現了當時皇室中人的各種姿態(tài),無論國王或平民,在他的藝術世界都是平等的,是最真實,最有效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這是對生活本來狀態(tài)的摹仿,是對藝術一種真實的體現。
查理四世皇室一家共13為成員,畫中最左邊是為避開當時的不吉祥數字“13”,所增添的戈雅自畫像。因查理四世的無知,懦弱,處于一個傀儡的地位,所以畫中瑪利亞皇后處在最中間位置,象征著政治實權的掌控者。當時的西班牙皇室血脈混亂,近親結婚現象嚴重,查理四世的弟弟安東尼奧在40歲時迎娶查理四世的努爾伊莎貝拉,查理四世與瑪利亞皇后是堂兄妹,查理四世的繼位者費爾南多七世一身凜然,顯得與其他人格格不入等,都是戈雅重點表現的對象。
總而言之,戈雅畫中的每一個人的形象與其歷史形象還是一致的。雖然沒有明顯的貶低,也沒有刻意美化任何一個人(有人形容查理四世一家的毫無皇室貴族氣質,更像“雜貨鋪老板的一家”)。
七、華托《舟發(fā)西苔島》
《舟發(fā)西苔島》將藝術的奇妙之處以歌劇的形式展現,將一個長時間的動作在畫作中展現出來。畫中描寫三姐妹各自帶著自己的戀人準備乘船向西苔島,尋求天堂勝景和永恒之愛的情景。畫家把人物分成幾組,近景處是三姐妹及戀人,他們成雙成對準備隨已經動身的情侶們同行。畫家精心構思這一情節(jié)由最前面坐著的男女開始把觀眾的視線逐漸引向正在起身,起步緩行而后到違規(guī)而去的一隊情侶,整幅畫面形成了一個流動的時間曲線,造成活動的人物與安謐寂靜的風景之間的對比。
西苔島是象征愛與詩歌的維納斯的居住之地,而當時貴族夢寐以求的擁有自由愛情和盡情享樂的象征,真實的反映了當時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和心理索求,這幅畫受到上流社會的高度贊譽,華托因此博得“風流畫家”的稱號。
還有一些喜劇和悲劇,也是語言中感情的體現,如《哈姆雷特》、《麥克白》、《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等。
結語:每個藝術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都蘊含了自己的獨特的觀察、表現方式,所以繪畫語言有著多樣的表達方式,但創(chuàng)作者真正關注的是哪種方式真正契合自己心境的表達。
參考文獻:
[1] (法)奧古斯特·羅丹述,葛塞爾記,傅雷譯.羅丹藝術論【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7.09
[2] 朱光潛著,西方美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04
[3] 羅丹,致青年藝術家的一封信【J/OL】.中國藝術網,2015.12.18
[4] 丹納著,傅雷譯.藝術哲學【M】.浙江:浙江美術出版社,2017.06
作者簡介:
徐譽瑋?1993年2月10日?漢族?河北邯鄲?沈陽師范大學?美術專業(yè)?17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畫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