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娟 袁李明 胡倫善
摘? ?要:為了研究2014—2016年柘榮縣太子參膨大期的氣象要素特點,結(jié)合2014—2016年柘榮縣太子參的生長情況,對其4—5月的氣象要素進行分析整理,用以指導(dǎo)農(nóng)民對太子參膨大期的生長發(fā)育管理。
關(guān)鍵詞:太子參;膨大期;氣象要素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6-0157-01? ? ? ?中圖分類號: S567.5? ? ? ?文獻標志碼: B
“柘榮太子參”是中國聞名的道地藥材,為多年生草本,生長適宜溫度為10~20 ℃,忌強光、積水。氣候條件適宜時, 正常生長;氣候條件不適時,則生長遲緩,產(chǎn)量下降。每年的4—5月是太子參的膨大期,此階段的氣象條件與太子參的產(chǎn)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1? ?太子參膨大期對天氣條件的要求
1.1? ?溫度
太子參塊根膨大的最佳溫度為10~20 ℃,此溫度下其生長旺盛,有利于形成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太子參。極端條件下,最低氣溫不低于5 ℃,最高氣溫不超過30 ℃,否則會影響太子參的生長,地上部分甚至出現(xiàn)枯死[1]。
1.2? ?降水
太子參喜濕潤,但怕澇,積水后容易爛根。太子參塊根膨大階段需水量較多,相對濕度在80%時最適宜。當出現(xiàn)干旱天氣、植株嚴重缺水時,造成其生長發(fā)育不良,導(dǎo)致藥材產(chǎn)量不高。如果出現(xiàn)連陰雨天氣,田地存在大量積水,造成太子參根部腐爛,也會導(dǎo)致其產(chǎn)量下降。
1.3? ?光照
太子參怕陽光直射,種植地的遮陰度必須保持在50%左右,但過于隱蔽或沒有光照的種植地塊也不可用于栽培太子參。
2? ?2014—2016年太子參膨大期的氣象條件
每年的4—5月是太子參的膨大期,通過分析柘榮縣2014—2016年4—5月的氣象條件,得出氣象要素對太子參膨大期的影響指標。
2.1? ?溫度
根據(jù)柘榮縣的氣象資料分析可知,2015年4月的平均溫度為16.4 ℃,與2014年同期相比升高了0.4 ℃,而與2016年同期相比降低了0.7 ℃;2015年4月平均日溫差為10.0 ℃,與2014年同期相比升高了0.7 ℃,而與2016年同期相比升高了1.4 ℃。2015年5月的平均溫度是19.9 ℃,與2014年同期相比升高了1.1 ℃,而與2016年同期相比降低了1.0 ℃;2015年5月平均日溫差為8.3 ℃,與2014年同期相比升高了0.3 ℃,而與2016年同期相比降低了0.2 ℃。由此可見,2015年4—5月的氣溫相對正常。
2.2? ?降水
2015年4月的降水量為107.1 mm,與2014年同期相比減少53 mm,與2016年同期相比減少162.6 mm,大于0.1 mm的降水量有12 d,比2014年同期減少6 d,比2016年同期減少7 d。2015年5月的降水量為161.7 mm,與2014年同期相比減少125.2 mm,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5.3 mm,大于0.1 mm的降水量有23 d,與2014年同期持平,比2016年同期增加5 d。由此可見,2015年4—5月的雨量與雨日較少,屬于降水量偏少的月份。
2.3? ?濕度
2015年4月的日平均相對濕度為69%,與2014年同期相比降低了10%,與2016年同期相比降低了15%。其中,有8 d的日平均相對濕度為80%,比2014年減少了7 d,比2016年減少了15 d。2015年5月的日平均相對濕度為81%,與2014年和2016年同期持平。
2.4? ?光照
2015年4月的日照時長為148.8 h,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多了24.7 h,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多了46.6 h。2015年5月的日照時長為93.8 h,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多了21.9 h,與2016年同期相比減少了36.2 h。由此可見,2015年4月屬于日照正常的月份,5月屬于日照偏少的月份。
3? ?小結(jié)
3.1? ?分析結(jié)果
通過對柘榮縣2014—2016年4—5月氣象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出,2014年4—5月氣溫正常,而5月降水偏多,日照顯著偏少,導(dǎo)致田地積水較多,根系腐爛,影響太子參的產(chǎn)量;而2016年4月陰雨天氣較多,氣溫總體偏高,高溫高濕的天氣有利于病蟲害的繁殖,不利于太子參的生長,5月氣溫顯著偏高,降水天數(shù)偏少,造成太子參膨大期缺水,膨大期發(fā)育不正常,導(dǎo)致產(chǎn)量下降。相比之下,2015年4—5月的氣溫正常,降水量偏少,4月日照正常,5月日照偏少。
經(jīng)過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2015年4—5月有著更適合太子參膨大期生長的氣象條件,其產(chǎn)量比 2014年和2016年的都高。
3.2? ?太子參膨大期的科學種養(yǎng)建議
在太子參膨大期,要加強田地管理。4—5月可能會出現(xiàn)倒春寒、五月寒天氣,因此,要提前對太子參進行薄膜覆蓋,這樣能起到保溫的作用,降低低溫天氣對太子參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太子參膨大期是多雨季節(jié),應(yīng)該在雨后及時對田地進行排水處理,防止田地積水,導(dǎo)致太子參無法正常發(fā)育,影響太子參的產(chǎn)量。
4—5月是葉斑病發(fā)生的高峰期,嚴重時會導(dǎo)致植株死亡,每10 d進行2次的50%多菌靈500~1 000倍液噴灑,可有效控制葉斑病的發(fā)生,從而提高太子參的存活率,提高產(chǎn)量[2]。
參考文獻:
[ 1 ] 張惠玲.太子參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要點[J].南方農(nóng)業(yè),2018,12(20):60-63.
[ 2 ] 林乃瑩.柘榮太子參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研究[J].福建農(nóng)業(yè)科技,2007(6):16-18.
(收稿日期: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