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婭 杜秀園 任慧婧
關鍵詞:中藥;性狀鑒定;方法
中藥鑒定對于學習中藥學相關學科非常重要,通過中藥學的學習,能系統(tǒng)掌握中藥的功能主治、適應癥、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禁忌癥等理論知識,但在實踐操作中,能認識的生藥品、藥材干燥品、藥材炮制品卻不是很多。在學習中,要把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要掌握中藥學的理論知識,還要能準確地鑒定中藥材的真?zhèn)巍⒅兴幉牡牡却?,所以掌握中藥鑒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在眾多鑒定方法中,中藥性狀鑒定是最常用且簡單易行的方法。中藥性狀鑒定是用眼睛觀察、用手摸、用鼻聞、用口嘗及水試法、火試法等多種鑒定方法,以鑒定中藥材的外觀形狀、大小、顏色、表面特征、質地、斷面特征、氣味等。這些方法操作簡單、可行度高,是中藥鑒定工作的必備技能。在每年舉行的中藥傳統(tǒng)技能比賽項目中,中藥材的鑒定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比賽內(nèi)容。
一、中藥的鑒定程序
(一)選取樣本
在選取樣本時,首先應核對藥材的名稱、規(guī)格、等級、產(chǎn)地、包件式樣等信息是不是一致,包裝是否完好。同一批次的藥材數(shù)量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藥材進行鑒定;數(shù)量為100至1000件的藥材,按總數(shù)量的5%進行取樣;數(shù)量超過1000件的藥材,超過的數(shù)量按照1%來取樣;藥材數(shù)量不足5件的應逐一進行取樣。珍貴藥材,不論數(shù)量多少均逐一進行取樣。所取樣本數(shù)量一般為檢驗用量的3倍,即所取樣本數(shù)量平均分為3份,1份用于檢驗,1份用于復核,1份用于保存留樣,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二)鑒定藥材樣本
根據(jù)所取樣本的不同及檢驗要求的不同,所采用的鑒定方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鑒定方法有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理化鑒定等,主要鑒定藥材的真?zhèn)?、有效成分、指標性成分、純凈度、水分、灰分、浸出物等。鑒定時應仔細觀察,細心對比樣品,并詳細記錄鑒定的結果。
(三)記錄檢驗結果
鑒定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現(xiàn)象及結果的記錄應詳細完整,不得有涂改痕跡。還應寫明檢驗樣本的來源,如,送檢的單位、時間、樣本數(shù)量等內(nèi)容。樣本檢驗結束后,及時填寫檢驗報告單。在每一種樣本檢驗工作全部完畢后,將檢驗記錄本、藥材樣本、檢驗報告單存根交于審核員進行復查,再抄送有關部門進行備案。
二、常用的中藥性狀鑒定方法
(一)形狀鑒定
形狀鑒定是指鑒定中藥材的外觀形狀特征。每種中藥材的形狀一般比較固定,例如,根類藥材的形狀有紡錘形、圓錐形、圓柱形,如,何首烏、郁金和麥冬的形狀為紡錘形,白芷和桔梗的形狀為圓錐形,防風和甘草的形狀為圓柱形。種子類藥材的形狀有圓球形、扁圓形、扁心形,如,白芥子和王不留行的形狀呈圓球形,苦杏仁的形狀呈扁心形。皮類藥材的形狀有板片形、卷筒形,如,杜仲的形狀為板片形,厚樸的形狀呈雙卷筒形。而有些中藥材的形狀較特殊,如,海馬的形狀呈“馬頭蛇尾瓦楞身”,銀柴胡的根頭部有眾多疣狀突起,稱為“珍珠盤”。還有很多葉類和花類干燥藥材呈褶皺卷縮樣,在鑒定時可用熱水浸泡,待藥材展開后再進行觀察。藥材的形狀鑒定是非常直觀的,且每種中藥材有其固定形狀,所以要根據(jù)每種藥材的形狀特征進行鑒定。
(二)大小鑒定
中藥材的大小鑒定通常指藥材的長短、粗細、厚薄等內(nèi)容。在藥材大小鑒定中,應多觀察樣品,并仔細對比及測量藥材的長度、直徑、厚度等,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大小數(shù)值。同種藥材的大小數(shù)值通常會有差異,在測量時可允許有少量藥材的小大數(shù)值稍高于或稍低于規(guī)定的大小數(shù)值。有些種子類藥材很細小,例如,芥子、菟絲子、葶藶子等,因為藥材較細小,肉眼很難觀察其大小是否達到規(guī)定標準,可在放大鏡下放大倍數(shù)后再進行觀察。
(三)顏色鑒定
不同中藥材的顏色各不相同,藥材顏色變化也與其藥材質量密切相關。同種藥材的生藥品、干燥品、炮制品等其顏色通常也會有差異。例如,黃芩在加工或保管過程中如有不當,黃芩的顏色可能會顯綠色,其質量就會下降。又如,紫草的顏色以紫色為上品;丹參的顏色以紅色為上品;黃連斷面顏色以紅黃色為上品;烏梅的顏色以黑色為上品;旋覆花的顏色以黃綠色為上品;黃柏的顏色以黃色為上品等。藥材的顏色鑒定是衡量藥材質量等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表面特征鑒定
表面特征鑒定是指中藥材表面的特殊現(xiàn)象。每種藥材的表面都有其固定特征,有些藥材表面光滑,有些藥材表面粗糙,有些藥材表面有皺紋,有些藥材表面有皮孔,而有些藥材表面有茸毛等。如,根類藥材的表面通常有縱紋或橫紋;單子葉植物的藥材,其根莖常有膜質鱗葉;雙子葉植物的藥材,其根頂部常帶有根莖;有些莖木類藥材表面較粗糙;有些種子類藥材表皮常有不同的紋理,如蓖麻子表面有鮮艷的花紋,有些番木鱉的表面有茸毛。觀察中藥材的表面特征是鑒定的常用方法之一。
(五)質地鑒定
質地鑒定指藥材的堅韌程度、軟硬程度、致密程度、疏松程度、黏性或粉性等特征。通常情況下,質地重、堅實、質密的藥材遇水會下沉,如礦物類藥材;而有些質地輕、疏松的花類或葉類藥材遇水則會浮在水面上。有些藥材也會因為炮制方法的不同,其質地發(fā)生變化,例如,鹽附子吸潮后質地容易變軟;黑順片則質地堅硬而脆。有些中藥材含淀粉較多,經(jīng)過蒸煮及干燥后,淀粉糊化而質地變得堅實。有些藥材質地具有粉性,如山藥、天花粉。而有些藥材質地具有黏性,如,生地黃、熟地黃、桂圓肉等。不同的中藥材,質地都有其不同的特征。
(六)斷面特征鑒定
斷面特征鑒定通常指藥材折斷時的斷面特征,如藥材容不容易折斷,藥材折斷時有沒有粉塵散落現(xiàn)象,藥材折斷時斷面的特征等。如,藥材折斷時應觀察其斷面是否平整、是否具有顆粒性、是否具有纖維性、是否呈裂片狀等,藥材是否可以層層剝離,藥材斷面是否有膠絲相連現(xiàn)象。如,甘草折斷時會看到粉塵散落現(xiàn)象,茅蒼術的斷面放置后能看到“起霜”現(xiàn)象,黃柏的斷面呈纖維性特征,杜仲折斷時會有銀白色膠絲相連現(xiàn)象,且膠絲具有韌性不易拉斷。同時,有些藥材斷面特征較明顯,如,大黃根莖的斷面有“星點”,黃芪的斷面有“菊花心”,檳榔的斷面有“大理石花紋”等。
(七)氣味鑒定
氣和味鑒定通常是指用鼻聞和口嘗進行鑒定的方法。有些中藥材會散發(fā)出特殊的香氣或臭氣,這是因為藥材中含有揮發(fā)成分,可以用鼻聞的方法來鑒定。例如,麝香、檀香、肉桂、丁香、白芷、薄荷、山奈、八角等藥材中含有特殊的香氣,而阿魏則會散發(fā)出大蒜樣臭氣。對于氣味不明顯的藥材,可切碎或者用熱水浸泡后,待氣味散發(fā)出來時再用鼻聞。
古有神農(nóng)嘗百草,在鑒定中可以用口嘗的方法來鑒定藥材的味感,不同的藥材具有不同味感,如,山楂、烏梅、木瓜、酸棗仁、五味子等為酸味藥材,黃連、黃柏、黃芩、大黃、苦參、穿心蓮等為苦味藥材,黨參、甘草、枸杞、龍眼肉、熟地黃、大棗、蜂蜜等為甜味藥材。每種藥材的氣和味是比較固定的,可用鼻聞和口嘗的方法進行鑒定。
(八)水試法鑒定
水試法鑒定是指藥材放入水中或遇水發(fā)生溶解、沉浮,或顏色、膨脹度、透明度、旋轉性、黏性、酸堿性發(fā)生變化等特殊現(xiàn)象。有些藥材放入水中浸泡,水的顏色會發(fā)生變化,例如,蘇木放入熱水中,水會顯鮮艷的桃紅色;梔子浸入熱水中,水會呈鮮黃色。有些藥材放入水中會出現(xiàn)沉浮現(xiàn)象,如,沉香、降香放入水中以下沉的藥材為上品;而海浮石、爐甘石放入水中以浮于水面的藥材為上品。有些藥材加水搖蕩后會出現(xiàn)泡沫,如,遠志、皂角刺、知母加水搖蕩會產(chǎn)生泡沫。而有些藥材遇水后,其體積會發(fā)生變化,如,胖大海用水浸泡后,藥材膨脹,體積可增大六倍,形狀似海綿。這些藥材遇水后所產(chǎn)生的特殊現(xiàn)象,是鑒定中藥材常用的方法。
(九)火試法鑒定
火試法鑒定是指某些藥材用火燒之,會產(chǎn)生特殊的煙霧、氣味、顏色、響聲、閃光等現(xiàn)象。如,青黛燃燒時會看見紫紅色煙霧,降香燃燒時會聞到濃烈香氣,有油狀物質流出,燒后產(chǎn)生白灰;海金沙燃燒時會聽見爆鳴聲,且有閃光;冰片燃燒時會產(chǎn)生濃煙,并有帶光的火焰;沉香燃燒時,邊沿有油狀物質滲出,并散發(fā)濃郁香氣,火試法鑒定是常用的性狀鑒定方法之一。
中藥性狀鑒定的方法多種多樣,以上幾種方法是最常用且簡單可行的鑒定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其優(yōu)點,在鑒定不同中藥性狀時,要按實際情況具體應用,選擇比較適合的方法進行鑒定。在每種藥材的鑒定過程中,除了鑒定藥材的性狀外,還應把藥材的來源鑒定、顯微鑒定、理化鑒定等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綜合鑒定,這樣才能提高鑒定的準確性。
對于中藥的鑒定,不僅需要系統(tǒng)地掌握鑒定方法,平時還應多練習、多觀察、多對比、多分析。鑒定不同藥材時,多選擇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綜合鑒定,多觀察對比樣品,這樣才能積累豐富的鑒定經(jīng)驗。同種中藥材應多觀察對比其生藥品、干燥品、炮制品,多觀察對比同種藥材的真品與偽品,通過不斷地練習、觀察、對比、分析、思考,掌握中藥系統(tǒng)鑒定方法,提高中藥鑒定的準確性。在實際鑒定中,還應把中藥鑒定方法與中藥材的分類學、形態(tài)組織學等相關知識結合起來進行綜合鑒定,使中藥鑒定結果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