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
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因為要參加刻板的科舉考試,需要死記硬背許多“四書”“五經”之類的圣賢文章,所以他們常常給人以“書呆子”的印象??善幸粋€書生在歷史上為我們留下了好“盞鬼”(“機智生動”的意思)的書生形象,這個人就是有“鬼才”之稱的明代廣東狀元倫文敘。
聰明的“大頭仔”
倫文敘是廣東南??h(今南海區(qū))人,小時候他家里很窮,他們家靠租種鄰近的中山小欖鎮(zhèn)大財主何月溪的田地為生。
有一年秋收之后,倫文敘的父親帶著七歲左右的倫文敘撐船運谷到中山小欖交租。來到小欖時,天色已晚,他們不便搬谷下船,只好將船停在梅花洞河邊過夜。
當晚秋月皎潔,何月溪登上自家的小樓上賞月,遠遠望見河邊停泊的載谷船上有一個耀眼的光斑。何月溪覺得很奇怪,他立即下樓走出去察看。當他走近那條船的時候,光斑就不見了,他只是見到一個頭大如斗的小孩在船頭睡覺。
何月溪狐疑地四處張望,也沒發(fā)現(xiàn)什么異常,便轉身返回樓上。再望那條船時,他又看見那個耀眼的光斑。這樣走了幾次,何月溪終于明白,那個耀眼的光斑,原來是那個“大頭仔”寬大的額頭反射月光的光芒!
天亮時,倫文敘的父親帶著他來交租。何月溪一眼看見倫文敘寬大的額頭,心里一動,心想:“這個‘大頭仔’面相奇特,以后一定是個非凡的人物,日后必有大富大貴?!庇谑牵卧孪銓愇臄⒌母赣H說:“我看倫文敘聰明伶俐,不如讓他留下來陪我的小孫子讀書吧!”
倫文敘的父親臉上一亮:“真的?那太好了!”
倫文敘的父親小時候也讀過書,只因生活貧困,他未能走上科舉之路,于是他便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倫文敘的身上。倫文敘兩三歲時,他的父親便在勞動之余,用心教他寫字、讀書。倫文敘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小年紀便能背誦許多古文、詩詞,還養(yǎng)成了勤學好問的好習慣??粗鴤愇臄⒛昙o漸大,他的父親正為他的學業(yè)、前途憂心呢,現(xiàn)在見何月溪提出讓他留下來免費讀書,高興得不得了,立即連聲答應。
從此,倫文敘便在何家讀書,他果然記性很好,過目不忘,出口成章。何月溪很喜歡倫文敘,后來把孫女許配給他。
有—天,倫文敘跟私塾先生在書齋里讀書。忽然,窗外下起了大雨?!昂熗庥赇?,春意闌珊……”私塾先生邊搖頭晃腦吟著李后主的名句,邊走出書齋在屋檐下賞雨。
“哈哈!雨打芭蕉,好景!好景!”這時,窗口伸出一個大大的頭,還得意地笑著說。私塾先生一看,原來是倫文敘。他略微有點嚴肅說:“頑童無心讀詩書。”倫文敘一吐舌頭,那個大頭便閃回窗內,可他隨口說的“先生有意觀冰雹”依然傳入私塾先生的耳里。
私塾先生呆了一下,原來自己與倫文敘的對答竟然是一副對聯(lián)呢!他不覺口里暗嘆:“這小子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啊!”
對聯(lián)高手
過了一段時間,倫文敘離開中山,來到了廣州,他一邊靠賣菜為生,一邊自學經典著作。
一天傍晚,賣完菜的倫文敘正要回家,路過西關一間寺院時,忽然,前面鑼鼓喧天,原來是兩廣總督吳琛要來寺進香。
倫文敘早就聽說這個總督大人是個才子,今天有了見面的機會豈能錯過?趁大家專心張羅迎候吳琛的時候,倫文敘悄悄地溜進大雄寶殿,鉆入神臺下藏了起來。
不一會,總督大人果然進來了。正當他向佛像參拜、上香、祝禱時,忽然看見神臺下有個黑影在蠕動,不禁大驚失色,連忙叫衛(wèi)兵來捉拿刺客。
衛(wèi)兵們迅速把“刺客”捉住了,原來是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
寺院的法師認得這個在附近賣菜的倫文敘,怕他得罪總督大人要吃虧,便連忙向吳琛施禮道:“這個小孩是本寺附近的神童倫文敘,貧僧常與他吟詩作對。這個小孩才思敏捷,應對如流。今日冒犯虎威,實在是出于無意,還望大人原諒他!”
吳琛聽說倫文敘是神童,心里便有幾分歡喜,他說:“本官今日出一句下聯(lián)試試你的才學,如果你對得好,就恕你無罪。若對不了,可要重重處罰。你敢對嗎?”
原來是要對對聯(lián)!對這個,倫文敘一點都不怕,他自信地點了點頭。
吳琛出的下聯(lián)是:三尊寶佛,坐鰲、坐象、坐蓮花。
倫文敘想了想,隨口回應了一句上聯(lián):一介寒儒,攀龍、攀鳳、攀丹桂。
吳琛一聽倫文敘的上聯(lián),覺得他不但有急才,而且在字里行間透露出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愿望,是個有志氣的少年。愛才的吳琛還聽說倫文敘因為家貧失學,覺得不應該埋沒人才,當即表示要獎賞銀兩給他,要資助他完成學業(yè)。
又有一天,倫文敘擔著菜沿著西關的多寶街叫賣。忽然,他見到一間大屋的正面橫額寫著“內翰第”,兩旁貼著“子當承父業(yè);臣必報君恩”的對聯(lián),不禁不屑地訕笑起來。
這時,宅主胡員外的師爺躥出門來,一把捉住了倫文敘的衣領,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小東西,竟敢嘲笑我寫的對聯(lián)!”
聽到門外吵鬧,胡員外也走了出來喝問緣由。倫文敘淘氣地把嘴一撇,冷笑一聲,指著對聯(lián)說:“這副對聯(lián)大逆不道?。」糯氖ベt不是教育我們:先君而后臣,先父而后子,這叫尊卑有序。而這副對聯(lián)卻先子后父,先臣而后君,簡直是顛倒人倫,不忠不孝,目無君父!”
師爺一聽,嚇得目瞪口呆。胡員外也十分緊張,忙請倫文敘入屋細談。細問之下,才知這個賣菜的小孩就是西關一帶的神童倫文敘。
“既然你認為這副對聯(lián)不妥,怎么寫才行?可否替我另寫一聯(lián)?我一定會重重答謝你?!焙鷨T外急忙向倫文敘請教說。
倫文敘見他一臉誠懇的,便樂呵呵地說:“這副對聯(lián)本來就很工整,只要把它的一些字詞調整一下,變成‘君恩臣必報;父業(yè)子當承’就行了?!?/p>
胡員外一聽大喜,連聲稱贊:“好!一副壞的對聯(lián)被你調整幾個字就變成一副好的對聯(lián),真不愧為神童!”隨即讓管家拿出銀兩來獎賞倫文敘。
廣東花發(fā)狀元來
33歲那年,倫文敘到北京參加科舉考試。
到達北京之后,倫文敘聽說有個叫柳先開的湖北考生狂妄自大,認為本科狀元非他莫屬,并在湖廣會館貼上一副對聯(lián):
廣東花未發(fā);
湖北柳先開。
有些人問廣東才子倫文敘怎么看這一件事。倫文敘冷笑地說了句:“依我看,恐怕是‘湖北柳先開不得,廣東花發(fā)狀元來’!哈哈哈……”
畢竟,柳先開和倫文敘都是才子,在考試時,他們兩人的成績難分高下。誰該中狀元?兩位主考官出現(xiàn)了爭執(zhí),最后決定以對聯(lián)再分高下。主考官梁儲聽見東林內的烏鴉叫了一聲,便說出了上聯(lián):
鴉撲丫枝,丫折鴉飛丫落地;
柳先開對出了下聯(lián):
豹過炮口,炮響豹走炮沖天。
倫文敘也說出了下聯(lián):
鵠立菊葉,菊垂鵠去菊朝天。
兩人對出的下聯(lián)都各有特色,兩個主考官各持己見,爭論不休。后來,主考官梁儲又決定以寫詩的方法來評出兩人的才能高下。
倫文敘揮筆寫下了一首詩:
潛心奮志上天臺,
睇見嫦娥把桂栽;
偶遇廣寒宮未閉,
就將明月捧回來。
“哇,你連明月都要捧回來,看來這個狀元非你莫屬了!”皇帝看了倫文敘這首詩,也被他豐富的想象力折服了。
兩人的詩經過皇帝和兩位主考官的鑒定,他們一致認為倫文敘的詩要比柳先開的詩略高一籌,結果,倫文敘奪得魁首——狀元。
閱讀指導:
倫文敘(1467—1513年),南海縣黎涌人(該地現(xiàn)為廣東省佛山市瀾石鎮(zhèn)黎涌村),是明朝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狀元。
倫文敘和他的家人曾長期居住廣州,他教子有方,三個兒子個個好學成才。倫氏父子四人,有“榜眼”,有“會元”,有“解元”,更有“狀元”。在科舉考試中,成績之佳,古今罕見。人們又把倫家所在地稱為“福地”,附近的一帶也就稱為“福地巷”(今在廣州海珠中路)。
在廣東民間,有不少關于倫文敘吟詩作對聯(lián)的傳聞軼事在流傳,這些軼聞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天資聰明又“盞鬼”有趣的才子形象。
其實,倫文敘能有“狀元才”,絕對不是天生的。他在一首詩中談到了自己對讀書的見解:“讀書非易又非難,只在男兒力量間。過了海邊還有海,望窮山處又重山;青春竭力何辭苦,黃卷潛心莫放閑。自古廣寒應有路,桂枝原不擇人扳。”它的意思是說:學問是無止境的,要想獲得知識,只能靠不辭勞苦的努力才可以獲得。這對我們是十分有啟迪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