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醬
工藝流程
原料處理→打漿→加熱煮制→調(diào)料→灌瓶→殺菌→冷卻。
加工方法
原料處理:干陳皮有苦味,必須以多量清水浸泡變軟至口嘗不含苦味為止,如果是用鮮果皮,由于富含芳香油,需加長煮制時間,使其油辣味大部分揮發(fā)。
打漿:將經(jīng)過處理的果皮在打漿機中打漿,如果原料含水較少,可加入原料重10%的清水,打成漿狀,但不要過于細膩。
加熱煮制:原料中含有大量水分,必須蒸發(fā)部分水分,可通過加熱濃縮或真空濃縮進行濃縮處理。
加入白糖及添加劑:按原料與白糖比1∶1將白糖直接加入漿中共煮,接著加入0.4%食用海藻酸鈉(稱取定量海藻酸鈉加入5倍水浸泡,并在50~60℃溫度下加溫成為均勻膠體,再加入到漿中與白糖共煮),稍后再加入原料重0.5%檸檬酸,攪拌均勻,繼續(xù)加熱。要求固形物濃縮達到45%~48%時停止加熱,并可同時加入0.05%山梨酸鉀,這樣的投料順序可減少果醬色澤加深。
灌瓶:包裝方式采用200g四旋蓋耐高溫玻璃瓶,玻璃瓶事先經(jīng)洗滌消毒,醬體固形物符合標(biāo)準(zhǔn)后趁熱灌瓶,灌瓶后加蓋擰緊。
殺菌、冷卻:用100℃沸水煮10分鐘,再逐級冷卻至40℃即成。
制作好的陳皮醬淺褐色,半透明,甜酸可口,具柑橘芳香。
枇杷果醬
以枇杷為原料,可加工成多種營養(yǎng)美味的食品,枇杷果醬就是其中的一種。將枇杷、白砂糖、生物型天然食品保鮮劑按以下方法操作就可以做成枇杷果醬。
選料:選用外觀正常、飽滿、無病蟲害、成熟度好的枇杷果為加工原料。
清洗:先將枇杷清洗干凈,備用。再將枇杷放入沸水中燙漂一會兒,立即撈出,馬上放入冷水中,又立即撈出。這樣就能很方便地將枇杷的外皮去除。
去皮、搗碎:剝除枇杷的外皮,切開果實,去除果核和果實內(nèi)部的白膜。再將枇杷果肉放入碎果機中,碎成小塊枇杷(枇杷粒)。
蒸煮:將枇杷粒和白砂糖一同放入干凈的夾層不銹鋼蒸煮鍋中,開啟攪拌器,將物料攪拌均勻后,停止攪拌,靜止一小時。然后,再開啟蒸煮鍋中的攪拌器,同時往蒸煮鍋的夾層中通入高溫蒸汽,開始熬煮果醬物料。在熬醬的過程中,應(yīng)不停攪拌,以免物料因受熱不均而結(jié)塊,影響產(chǎn)品的風(fēng)味和營養(yǎng)價值。當(dāng)熬到物料較濃稠時,停止加熱,接著放入生物型天然食品保鮮劑,并攪拌均勻。
裝瓶:將煮好的枇杷果醬物料趁熱灌入玻璃瓶中、封口,也可使用耐高溫、特制的塑料瓶。趁熱裝瓶是為了減少微生物的污染、排出瓶子內(nèi)的氧氣。
冷卻:將裝瓶后的枇杷果醬放入冷水池中冷卻。池中的冷水應(yīng)預(yù)先用雙核臭氧殺菌設(shè)備等機器進行消毒處理,以提高冷卻水的衛(wèi)生質(zhì)量。冷卻水應(yīng)保持流動。
最后,按照相關(guān)食品標(biāo)準(zhǔn),對枇杷果醬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的枇杷果醬,可入庫保存、對外銷售。
無籽獼猴桃果醬
獼猴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營養(yǎng)豐富,素有維C之王的美稱。用獼猴桃制作的果醬甜酸適口,風(fēng)味獨特,是佐餐佳品?,F(xiàn)將一種無籽獼猴桃果醬的制作方法介紹如下。
工藝流程
原料選擇→清洗→去皮→擠汁→稱重→加糖濃縮→趁熱裝瓶→密封→成品。
操作要點
原料選擇:挑選充分后熟(手感較軟)的果實為原料,剔除腐爛、發(fā)酵、生霉等不合格果實。
清洗、去皮:洗凈泥沙等雜物,然后手工剝皮。
擠汁:將潔凈紗布折疊成2~4層,將去皮果實放入紗布中擠出獼猴桃汁,殘渣可加少量水再擠一次,然后棄去殘渣。
稱重:將擠出的獼猴桃汁稱重,然后稱取同樣重量的白砂糖待用。
加糖濃縮:將獼猴桃汁放入鍋中煮制,煮沸約5分鐘時開始加糖,邊加糖邊攪拌邊繼續(xù)濃縮,當(dāng)用筷子放入鍋中,然后豎直提起,筷子上有獼猴桃汁,且緩慢下滑即可。
裝瓶密封:玻璃瓶要先煮沸消毒,然后趁熱(瓶子和醬都是熱的)將煮好的獼猴桃醬裝入瓶中(不要裝得太滿,使瓶中保持一部分熱空氣,冷卻后使瓶內(nèi)有一定的真空度),然后密封,趁熱將瓶倒置,冷卻后翻轉(zhuǎn)。
成品獼猴桃醬呈黃綠色,有光澤,均勻一致,甜酸適口,具有獼猴桃果醬應(yīng)有的良好風(fēng)味,無焦煳味,無異味。醬體呈膠黏狀,置于水平面上能徐徐流散,但不分泌汁液,無糖結(jié)晶。(據(jù)食品伙伴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