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講述
用1年時間完成了4年零17天的工作量,在中國,最先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一線工人,名叫王崇倫。
1953年,26歲的王崇倫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這一稱號的由來得益于他的成名作“萬能工具胎”。第一個五年計劃剛剛開始實施,鞍鋼礦山一線卻連連告急,大批鑿巖機因缺少卡動器被迫停工。王崇倫帶頭進行技術攻關,苦心琢磨出“萬能工具胎”,把加工卡動器的效率提高了六七倍,用1年時間完成了4年零17天的工作量。
這個發(fā)明的故事被編入小學生語文課本,“萬能工具胎”的圖片更被印上了郵票。
很快,王崇倫成為1954年名氣最響亮的工人。他的名字先,后出現(xiàn)在當時的《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社論標題里。與此同時,他聯(lián)合另外6位優(yōu)秀技術革新能手致信中華全國總工會,建議在全國開展技術革新運動。隨后,技術革新活動在中國工人階級中蓬勃興起,至今不衰。
這一年,王崇倫光榮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自這以后,這位來自鞍鋼的小伙子每年都能在北京見到毛澤東。但是,他最難忘的還是和毛澤東的第一次見面。
那一次見面是在北京中南海的懷仁堂。毛澤東紅光滿面地拿著名單問:“王崇倫來了沒有?”王崇倫激動地站了起來,走到毛澤東身邊:“王崇倫來了,鞍鋼工人向毛主席問好!”王崇倫一直記得,毛澤東跟自己握了3次手,還打著手勢向在場的人介紹這位“萬能工具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