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霜
“我這個人有時候是挺犟的?!庇浾呤状尾稍L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他就作了這樣一個開場白。
1998年制定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時候,有人質問他:“郝教授,你們提出的這個標準會不會阻礙中國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郝吉明斬釘截鐵地說:“這個標準是能促進中國汽車產業(yè)快速和國際接軌的標準,我們不能成為一個讓冒著黑煙的汽車一直滿街跑的國家!”
曾經有企業(yè)負責人說,最不歡迎清華大學的郝吉明。有時候就因為他的一句話,預算就多出了一個億。
這些年,郝吉明在企業(yè)和社會面前,“犟”的一面始終沒有改變。他說:“堅持己任,有理有據(jù)。這是我作為一名學者永遠的責任?!?/p>
同國家一起成長
郝吉明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學生中的一員,是清華大學改革開放后第一位從美國回校任教的博士,也是清華大學首個開辟大氣方向研究的教授。
“因為父母,因為新中國,我才有了讀書、留學深造的機會,滴水之恩都當涌泉相報,回報是責無旁貸?!焙录鞒錾谏綎|省梁山縣一個貧窮鄉(xiāng)村,他力克重重困難考取清華大學,靠的就是勤奮和想要回報父母和祖國的決心。而這份樸素的家國情懷,更是貫穿郝吉明的一生。
“做科研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遇上挫折,遇上別人不能理解你,但只要想到自己身上的責任,認為對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努力地去做?!痹诃h(huán)境污染研究領域拼搏近50年,郝吉明在業(yè)內是出了名的“抗壓”“倔強”。
“拿PM2.5來說,世界衛(wèi)生組織PM2.5的年平均指導值為10微克/立方米。對于這個戰(zhàn)略目標,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有的說定得低了,但也有人說根本達不到。當時北京地區(qū)的數(shù)值大概是80~90微克/立方米,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我當時提的是到2030年,北京達到30~35微克/立方米的目標,現(xiàn)在看來,這個目標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弊鳛橹袊髿猸h(huán)境的研究專家,郝吉明見證了、也親身參與了相關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謀劃制定,感受政府在相關領域加大治理的決心,同國家一起成長。
“清華研究PM2.5是從1998年開始的,當時中國決定再次申辦奧運會,首先環(huán)境質量要有個說法。”為此,郝吉明及其團隊先后在車公莊、清華大學、昌平、密云等地設立大氣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站,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為之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的大氣污染研究提供了基礎。
在道路邊用儀器24小時觀測空氣中污染物的數(shù)據(jù),在道路上用車載測試系統(tǒng)監(jiān)測機動車的污染物排放量……憑借這些年一點一滴的積累,郝吉明及其團隊有了堅實的數(shù)據(jù)基礎。而這些基礎,成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頒布實施的依據(jù)。1998年,北京市召開全市動員大會向大氣污染宣戰(zhàn)的時候,北京的二氧化硫數(shù)值還是一百多微克,如今,這個數(shù)值已經變成了十幾微克,甚至個位數(shù),下降得很明顯。
發(fā)出中國聲音
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2月7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新增選院士名單,郝吉明因“領導大氣污染防治理論、戰(zhàn)略和技術的研究及實施”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學銜是工程專業(yè)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截至目前共授予262名外籍院士。郝吉明成為我國環(huán)境工程領域首位獲此殊榮的學者。
“這其實不是我個人的榮譽,它代表了國際上對我們國家、對我們這個群體這些年在大氣污染環(huán)境領域所取得成績的一個肯定。很高興看到我們的研究和思考有了更大的國際展示舞臺?!睂τ谶@一突如其來的榮譽,郝吉明很自然地將其歸于群體的功勞。
近年來,中國在很多領域的話語權不斷提升,是一個由淺到深、由少到多的轉變過程,對此郝吉明深有體會。
“一開始大家總認為中國污染的情況會越來越不可控,比如我們的工業(yè)用煤從10億多噸變成30億噸,機動車保有量也是迅猛增長,雖然我們確實面臨嚴峻的考驗,但這些年我們所做的努力遠比大家想象的要多得多,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痹诔跞朊绹鴷r,郝吉明原本就想深入學習機動車污染控制,但他的導師勸他說中國的機動車保有量還很少,最緊迫的是燃煤污染控制,郝吉明聽從了導師的建議。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機動車的污染問題開始凸顯,郝吉明又展開了相關研究。
“我們現(xiàn)在說‘依法治霾、科學治霾、精準治霾’,有些地方因為污染問題容易‘一刀切’,但我們做事情要以法律為準繩。要立法為先,執(zhí)法從嚴。像北京現(xiàn)在機動車污染控制已經實施‘國五’標準了,但‘國一’的車還有,因為當時‘國一’車上市時是合法的,我們可以通過淘汰、政策激勵的方式加以引導,比如,現(xiàn)在的限行措施、錯峰生產等,都是在綜合考量之后實施的。”
踐行綠色人生
“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很快,越來越多的人想住大房子、開大排量汽車……這些都可以理解,但大家也要想一想,自己在追求的過程中,能為美化環(huán)境做點什么努力,貢獻什么力量。我一直要求自己,‘綠色人生,從我做起’……”這些年來,郝吉明和他的團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個誓言,始終未變。
郝吉明和清華大學學生綠色協(xié)會,因對綠色奧運做出突出貢獻、長期從事“節(jié)能減排”“低碳生活”等主題的公眾宣教和實踐活動,榮膺“2008-200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時隔多年,他的學生——現(xiàn)任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院長的賀克斌院士再次當選為“2016-201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踐行綠色人生,成為這個團隊的優(yōu)良傳承。
悠悠百年,水木清華;鐘靈毓秀,薈萃一堂。從19歲進入清華大學,如今已過古稀之年,郝吉明沐浴在這座歷史名校濃厚的學術氛圍和人文氣息下成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很多打上清華烙印的品格早已深入郝吉明的骨髓。老校長蔣南翔“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口號猶在耳畔,為了回報父母、國家和清華大學的養(yǎng)育之恩,郝吉明一直在追求進步,大一就加入了黨組織?!拔业狞h齡是53年,我健康工作也快到50年了!”說到這里,郝吉明的自豪溢于言表。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