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乙
公元1631年,明朝崇禎四年,大明王朝已是內憂外患。陜西的民軍聲勢浩大,漸呈星火燎原之勢;關外女真部族強勢崛起,不斷蠶食著大明的疆土。
四面八方來的壞消息不斷呈報到紫禁城,一個憂郁的年輕人拿起一封來自山東的奏疏,上面呈報吳橋發(fā)生了兵變。兵變太多了,自他繼位以來就幾乎年年發(fā)生。此刻的他已經(jīng)疲于應付,看完這封奏疏,他只簡單批復了一下,就順手看下一封奏疏了。這位年輕人就是崇禎皇帝,此刻的他并不知道,這場兵變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他的王朝毀滅,起因只是一只雞。
崇禎四年八月,遼東戰(zhàn)事緊急,明將祖大壽被滿洲軍困于大凌河城中。登萊巡撫孫元化,連忙命自己收編的部將孔有德帶騎兵八百趕往遼東救援。孔有德此人本是皮島大帥毛文龍所部。袁崇煥于崇禎二年擅殺毛文龍,導致他部下將領嘩變,其中的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將領被孫元化接收。此次孫元化對孔有德委以重任,希望他能建功立業(yè)。
孔有德所部卻行動遲緩。本來孫元化命令他們從海路馳援遼東,這樣顯然是近途。不過出發(fā)不久,孔有德借口海上風大退回,孫元化只好讓他們從陸路馳援。一行人磨磨蹭蹭,十一月才到達發(fā)生兵變的吳橋縣。恰逢大雪,道路泥濘,部隊面臨斷糧窘境。饑腸轆轆的士兵們四處劫掠,一名士兵搶了一個大戶人家的一只雞。這只雞可不是普通的雞,它是當?shù)赝逋跸蟠杭业碾u。王象春擔任過南京吏部的考功司郎中,他的從兄王象乾兩次擔任兵部尚書。
王家找到孔有德,在重壓之下,孔有德只好把偷雞的那名士兵捆綁并且貫穿耳朵,游營示眾。事后其他士兵不滿,殺死了王家家仆。王象春的兒子要求查明真相,消息傳出,士兵們擔心被追究責任,干脆全體反了。因為之前毛文龍被袁崇煥殺害,孔有德對朝廷早有不滿,正好這次借著士兵們鬧事,帶領自己的部下造反了。
叛亂的孔有德跟李九成一起帶領部下,反戈一擊,回頭殺向山東半島。叛軍接連攻陷了好幾座縣城,一路殺回登州,與城中的耿仲明里應外合,攻陷了城池。孫元化自殺未成,孔有德念其有收留之恩,放他一條生路。
登州失陷,對于明朝可不是丟了一座城池這么簡單。城中有西洋大炮300多尊、紅夷大炮20多尊,悉數(shù)落入敵手。雖然攻陷登州的叛軍后來敗給了增援的明軍,但是孔有德、耿仲明等卻帶領一萬多叛軍投靠了滿洲皇太極。他們帶去的還有紅夷大炮和能熟練操作火器的技術人員。
吳橋兵變引發(fā)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可以說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其一,之前的明金交鋒中,明軍尚能憑借火器優(yōu)勢抵抗,這一次叛軍帶給了滿洲最新的火器技術和裝備,改變了戰(zhàn)場的態(tài)勢。日后清軍入關,憑借火器優(yōu)勢攻打防守堅固的城池,已經(jīng)是不用費太多力氣了。其二,兵變引發(fā)的叛亂持續(xù)一年多,山東各地飽受戰(zhàn)火蹂躪。本來登州、萊州是海路支援遼東前線的后方基地,一場大亂之后,登州、萊州的后勤基地作用已經(jīng)蕩然無存,這更加惡化了遼東的局勢。
一只雞事件引發(fā)了一場兵變,這場兵變又加速了明朝的毀滅。歷史的魅力就在于你不能忽略任何一件小事,也許它就是壓垮大明的最后那根稻草。
摘自《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