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勛
這里是擁有3000年歷史的中原古村落,這里是聞名遐邇的懷川王家大宅門,這里是侵華日軍暴行罪證的見證者,這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第九縱隊(以下簡稱九縱)的誕生地,這里有十五軍老兵的尋根之旅......
這里是河南焦作蘇家作鄉(xiāng)的寨卜昌村。
2000年9月,寨卜昌被河南省政府定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3月被省政府定為河南省新農(nóng)村示范村;2011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5月,寨卜昌古建筑群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37個院落;寨卜昌村“懷慶皮黃”被市政府確定為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2014年7月被河南省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等部門公示入選第二批河南省傳統(tǒng)村落名錄;2018年12月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等部門公示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風風雨雨,寨卜昌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邁進新的歷史紀元,寨卜昌更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與革命先輩紅色精神的傳承和發(fā)揚者。
千年古村寨卜昌
寨卜昌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南15公里處,東北距示范區(qū)核心區(qū)5公里。1927—2012年,寨卜昌村屬博愛縣,此后,屬焦作市城鄉(xiāng)一體化示范區(qū)?,F(xiàn)居住3700人,53名黨員,19個生產(chǎn)組,耕地面積4300余畝,村中面積500余畝。
說到寨卜昌村名的由來,還要從3000多年前武王伐紂的歷史典故說起。據(jù)乾隆54年《懷慶府志》等史料記載,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途經(jīng)此地,軍師姜子牙為王師卜了一卦,曰“昌卦”,增強了部隊將士的信心,于是命名此地為卜昌。此后,附近一帶的百姓便按照族群姓氏,分別給自己的村莊起名藥王卜昌、油王卜昌、喬卜昌、劉卜昌等。
到明代,藥王卜昌第五代傳人王來貢治家經(jīng)商有道,王家逐漸富裕。清康熙年間,藥王卜昌第七代傳人王問安帶領家族實現(xiàn)了華麗轉型,商業(yè)經(jīng)營主渠道轉向鐵鍋、鐵器等生意,并創(chuàng)立了生意字號“泰順”,建立了由晉東南到懷慶府清化鎮(zhèn)、再由清化鎮(zhèn)到全國各地的商業(yè)網(wǎng)絡,成為懷商巨賈中實力最強、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商幫。
有了經(jīng)濟實力后,泰順家族一方面重視家族子弟讀書學習,一方面努力向政治上靠攏,家族中走上仕途的人逐漸多了起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歷史上王氏家族有官銜者達40多人,太學生30多人,家出了1個進士,2個將軍,3個舉人,誥命夫人有40多個,官職最高做到四品,封贈的最高封到二品。
同治年間,為防匪患,王家組織全村筑起高大的寨墻,墻內(nèi)有藥王卜昌、油王卜昌、喬卜昌三大家族,因此又叫寨卜昌。至此,一個以王氏家族為核心的懷商發(fā)家史從這里開始續(xù)寫,鑄就了一段古懷慶府(含沁陽、孟州、武陟、溫縣、修武、獲嘉、濟源、原陽等縣市)的輝煌歷史。
古韻流香古建筑群
氣勢恢宏的寨卜昌村古建筑群,現(xiàn)存古建筑130多座,房屋400余間,在中原地區(qū)實為罕見。
在清代富甲懷川的泰順巨商為后人留下的古建筑群文物均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建筑、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價值,最早的為清乾隆20年所建。
這些建筑在中原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工藝獨特,雄偉壯觀,全部是一進二宅院,并設挎院的四合院二層建筑,木雕、石刻精細,雕梁畫棟,臨街房、廂房、客廳、后廂房、后中房各具特色,客廳廂房的木制隔扇上刻著花、鳥、蟲、魚或梅、蘭、竹、菊,還有賢孝圖、耕織圖等,人物形象逼真,刻工精湛,典雅優(yōu)美,使人嘆為觀止。民居內(nèi)長4.25米的石對聯(lián)全國最大,龍紋飾馬槽全國唯一。
大量保留下來的石雕、磚雕和木雕,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尤其是石刻花鳥耕讀紡織圖,雕刻精美,故事寓意深刻,是不可多得的古代藝術品,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文物資源。
村內(nèi)寨墻保存基本完整,并且有寨河環(huán)繞,原有寨門和炮臺,具有較強的軍事防御功能。
寨門門洞上方鑲嵌著一塊長1.5米,寬0.7米的石頭匾額,上書名人題書,東門口《納春融》,西門口《挹秋漿》,南門口《攬榮光》北門口《迎疊翠》,意思是:攬日月精華,匯物華天寶,納天地靈氣,融和睦梓里,又示春夏秋冬四季,護寨河全長2760米,寬6米,深3米,河上有4座二復二圈的大型磚拱橋,橋面巨石鋪成。門樓高6米,分三級臺階,門兩旁有石獅把門,有石鼓鎮(zhèn)宅,各具千秋,有的立著高大的石頭楹聯(lián),寬0.38米,高4.25米。
王氏宗祠修造于乾隆30年,街房5間,東西廂房各3間,上房5間,建筑工藝講究,雕刻精細,彩繪自然,圖案逼真。
祠堂由清代書法家毛昶熙撰寫的王氏家廟牌匾和王氏家廟落成的碑記銘文。王氏家廟落成慶典儀式時,清代書法家工部侍郎賀壽慈題《水木綿長》鎦金字匾以示賀意。清代書法名家翁同和題《克昌厥后》牌匾表示祝賀。
祠堂前矗立著嘉慶、道光、同治、光緒、宣統(tǒng)皇帝賜封的五通圣旨碑,高3米以上,寬0.8米,碑頭上雕刻雙龍盤旋、二龍戲珠,氣勢軒昂,這些碑刻文辭精辟、書藝絕倫,在國內(nèi)實屬罕見。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面對日軍的鐵騎,寨卜昌也未能幸免于難。1938年的一天,日軍有一小隊到寨卜昌一帶搶掠,被地方武裝開槍打死了兩人。第二天,日寇軍隊開到了寨卜昌,他們先用大炮轟擊,接著馬隊、步兵闖入村內(nèi),對村莊進行了三天的殘酷虐殺,臨走時放火焚燒了村子。
沖天大火燒了三天三夜,2000多間民宅化為灰燼,只留下今天看起來豪華精美卻又殘破不堪的宅院。一場熊熊大火,讓泰順家的輝煌遺存灰飛煙滅,也讓國恨家仇深深刻進了寨卜昌人的骨髓里。
九縱誕生地
“宜將劍戟多磨礪,不教神州起烽煙?!闭凡宀粌H是古建筑的藝術典范,也記載有人民革命戰(zhàn)爭輝煌歷史的一頁。據(jù)博愛縣志記載:1947年8月15日,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第九縱隊在博愛寨卜昌成立,并舉行南征誓師大會。前委的幾個領導,陳庚、謝富志、秦基偉、黃鎮(zhèn)等都參加了整編九縱工作,司令部設在3號院,6、7、8號三個院則分別為九縱辦公地舊址。
1947年8月15日,一萬八千多名官兵,在寨卜昌村北門外的會場集結完畢。在禮炮聲中大會開始,時任九縱政治部主任谷景生主持大會,向守志擔任閱兵總指揮。閱兵式后,黃振宣讀了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關于組建第九縱隊和任命旅以上干部的命令:秦基偉任九縱隊司令員、黃鎮(zhèn)任政治委員、黃新友任副司令員、何正文任參謀長、谷景生任政治部主任、李靜宜任副參謀長。九縱下設三個旅,二十五旅旅長蔡艾卿、政治委員冷裕光;二十六旅長向守志、政治委員余紅遠;二十七旅旅長崔建功,副旅長黃以仁、唐萬成,副政委李萬明等。
太行第四分區(qū)專員杜毓云代表太行區(qū)600萬人民,將一面寫著“太行子弟結長纓,跨河南征縛蒼龍”的錦旗贈送九縱,杜毓云騎馬舉旗繞場一周,隨后走上主席臺將錦旗交給司令員秦基偉。秦基偉代表九縱隊指戰(zhàn)員接受了旗幟并講話,他說:“我們接受太行人民的希望,接受黨中央、毛主席給我們的光榮任務,為解放全國人民,我們要打出去爭取更大勝利”。
全場指戰(zhàn)員振臂高呼:“打出去,打出去”,此后,九縱大會之后,九縱指戰(zhàn)員跨過黃河,參加解放鄭州等戰(zhàn)役后,奔赴解放全中國的戰(zhàn)場。
淮海戰(zhàn)役后,九縱在安徽宿縣集結,根據(jù)上級命令改編為十五軍。1949年4月21日,十五軍(九縱)一起渡江作戰(zhàn),千里追擊,廣州解放后,橫掃廣西,席卷大西南進入云貴川剿匪。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秦基偉主動請纓赴朝作戰(zhàn),五次戰(zhàn)役奉命阻擊敵人,在芝蒲里10個晝夜阻擋敵人不能前進一步,上甘嶺戰(zhàn)役中,十五軍浴血奮戰(zhàn)43天,打破了美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被毛主席稱譽為“世界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薄J遘娪楷F(xiàn)出了許許多多英雄人物,黃繼光、邱少云就是這支部隊的兵。
1961年,十五軍改建為空降兵部隊。雖然幾經(jīng)改編,但是這支英雄部隊始終保持著優(yōu)良的作風,聽從黨的號召,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沖鋒在前,立下了汗馬功勞。
王家大院的紅色傳承
走進王家大院3號院,當年秦基偉司令員舊居和九縱辦公舊址,依然保存完好。近年來,焦作城鄉(xiāng)一體化示范區(qū)、蘇家作鄉(xiāng)和寨卜昌村非常重視當?shù)貧v史和紅色文化的發(fā)揚與傳承,并把寨卜昌古建筑的傳統(tǒng)與愛國主義的教育相結合,將3號院打造成了焦作市示范區(qū)紅色教育基地。當?shù)卣谜凡毺氐膬?yōu)勢條件、人文景觀、民俗傳承、文物古跡,著力建設獨特的旅游圣地,讓來參觀的游客在感受古香古色的傳統(tǒng)文化時,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洗禮。
2009年8月15日,寨卜昌召開隆重大會,紀念九縱成立62周年。原十五軍首長少將周繼光、政委亢文采、首任首長秦基偉之子秦天少將、北京衛(wèi)戊區(qū)離休干部林子和少將以及焦作市地方官員參加了大會。原九縱的一些老戰(zhàn)士、地方老民兵也受邀參加了大會。
戰(zhàn)火遠去,烽煙不在,但寨卜昌的群眾沒有忘記九縱的豐功偉績。為了紀念他們,2008年,寨卜昌村塑立了九縱紀念碑,2017年群眾集資修建了紀念廣場,并塑立了秦基偉塑像和九縱軍史紀念碑文。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革命先烈的精神,寨卜昌專門成立了九縱展館管理小組,規(guī)劃建設紅色教育基地展覽館。2018年,在焦作市黨史辦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寨卜昌建成了“共產(chǎn)黨黨性教育館”“空降兵軍史館”“太行革命老區(qū)紀念館”“第九縱隊紀念館”“焦作市示范區(qū)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基地?!钡?。
同時,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shù)亟Y合文物修繕工作,將部分古建院落住戶搬出,開辟了寨卜昌歷史博物館,將民俗展和紅色教育展進行科學結合,以供游人游覽。目前,寨卜昌大部分紅色教育展館內(nèi)容已經(jīng)充實。
近兩年來,寨卜昌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退伍軍人十余批近四千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及黨風廉政建設的機關黨員和學生群眾,累計超過四萬人。
如今,寨卜昌村紅色教育基地的整體規(guī)劃方案更加完善,新時代的寨卜昌村充分利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努力將寨卜昌打造成焦作市乃至全國的紅色教育基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