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澤
你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嗎?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老爺爺,他叫愚公。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山擋路,這讓一家人出門很不方便。愚公立志要把大山挖平,于是就帶領(lǐng)全家人挖山不止。過了不久,愚公挖山的事情讓天帝知道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就派了兩位天神搬走了大山。
當然啦,愚公移山只是個神話,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山的阻隔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而這些麻煩只能靠人們的智慧來解決。
在我國古代,人們會把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叫作“天府之國”。今天陜西西安所在的渭河平原和四川成都所在的成都平原,是我們國家最早的兩個“天府之國”而在這兩個“天府之國”之間,隔著兩條巨大的山脈,靠北的一條是秦嶺,靠南的一條是巴山。古人為了方便來往于兩地,就在險峻的山間開出了一條條通路,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蜀道。
”詩仙李白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在科技、交通都很落后的古代,“比上青天還難”可一點兒也不夸張喲!接下來,請你緊跟我的腳步,一起去險要的蜀道探探路吧!
金牛道
你知道嗎,蜀道其實不止一條,北邊橫穿秦嶺的主要有四條,叫作“秦嶺四道”,南邊橫穿巴山的也有四條,叫作“巴山四道”金牛道是“巴山四道”中開辟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李白的《蜀道難》里有一句“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說的就是這里。關(guān)于金牛道的由來,還有個“石牛糞金”的故事呢!
話說在戰(zhàn)國時代,當時的蜀侯性格貪婪,秦王一直想討伐他,但是從秦國到蜀國有大山阻隔,根本沒有軍隊能走的路。于是秦王“腦洞”大開,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他讓工匠用石頭雕了五頭牛,把金子之類的值錢東西放在牛屁股下面,說是牛拉出來的,然后派人告訴蜀侯說要把這五頭“神奇”的石牛送給他,不過有一個要求,就是蜀侯要派人來接。蜀侯貪圖財寶,硬是讓老百姓挖山開路,打通了蜀國到秦國的道路,還派了五個大力士去迎接石牛。石牛剛運回蜀國,秦國大軍隨后就到了,蜀侯最終落了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子午道
子午道是“秦嶺四道”之一,也是距離長安城最近的一條古道。它開辟于秦代,整體呈南北走向。在秦代末年,子午道首次登上了戰(zhàn)爭的舞臺。當時劉邦被項羽所逼,率領(lǐng)軍隊從子午道前往漢中,去當一個小小的“漢王”,道路的艱難激發(fā)了漢軍將士對抗項羽大軍的決心,最終,他們打敗了項羽,奪取了天下。
盡管子午道最初以難走而著稱,但到了唐代,這條路經(jīng)過修整,成為當時一條著名的“高速公路”。這段歷史和杜牧的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有關(guān)。據(jù)說,唐玄宗為滿足妃子楊玉環(huán)吃新鮮荔枝的嗜好,頒旨在涪(fú)州(今重慶涪陵)修建優(yōu)質(zhì)荔枝園,修整涪州到西安的道路,換人換馬不換物,接力快速傳遞,建起一條全程1000多千米、專供荔枝運輸?shù)捏A道。這段古道從涪州起,一路向北,最后進入子午道到達長安。因此,子午道有了另一個有意思的稱呼——荔枝道。
古人把正北稱為子把正南稱為“午所以這條路就被叫作“子午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