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趙中令①,讀魯論②。彼③既④仕,學且⑤勤。
【注釋】
①趙中令:指宋太宗時的中書令趙普。中令,宋朝官名,相當于宰相。
②魯論:書名,即《論語》?!墩撜Z》有多種流傳版本:《魯論》? 《齊論》? 《占論》,現(xiàn)在我們通常讀的《論語》是《魯論》。
③彼:他,這里指趙中令。
④既:已經。
⑤且:尚且,還。
【譯文】
宋太宗時的中書令趙普雖然做了大官,工作十分忙碌,但仍然沒有放棄學習。在所有書籍中,趙普最愛讀《論語》,一有機會就捧在手中反復品味,于是就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
趙普已經當了高官,尚且刻苦攻讀,我們普通人更加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解讀】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韓愈曾在文章中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意思是說:學業(yè)因為勤奮而精通,卻因放松嬉戲而荒廢;事情因為反復思考而成功,卻因放縱隨意而失敗。我們常說: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不放松對學習的要求,無論處在什么環(huán)境下,都將讀書當作終生的事業(yè)來看待,在學習上精益求精,才能有所成就。
趙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手下。他為趙匡胤出謀劃策,發(fā)動兵變,使其做了皇帝。后來,趙普又輔佐宋太祖東征西討,統(tǒng)一了全國,被宋太祖任命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宋太宗仍然讓趙普擔任宰相。趙普讀書不多,學問也不大,宋太祖趙匡胤曾勸他說:“不讀書是不行的,一定要多讀書,才能有學問。”于是趙普便記在心里,無論朝政多么繁忙,也要鉆研《論語》。
后來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不學無術,所讀過的書僅僅是一部《論語》而已,不適合當宰相。宋太宗不以為然地說:“趙普讀書不多,這我一直都知道的。但是若說他只讀過一部《論語》,我可不相信?!庇谑?,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閑聊,宋太宗想起這件事,隨意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是真的嗎?”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讀的書不多,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多少。但是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建立王朝,現(xiàn)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使天下太平?!焙髞碲w普因為年老體衰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篋,發(fā)現(xiàn)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論語》。
這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古時候,封侯拜相是一個人成功的標志,而趙普在當時已經是一國之相,身居高位卻還能手不釋卷,苦讀《論語》,他這種學而不倦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典范。
(摘自《〈三字經〉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