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頭
釣魚就是這樣,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有的時候優(yōu)點會變成缺點,有的時候缺點則成了優(yōu)點,最關鍵的在于如何揚長避短。
大多數(shù)人都在用雙子線,我說我用單子線會不會有人覺得我比較另類?肯定會。實際上,我用單子線是有原因的。不知道常釣鯉魚的釣友注意過一個細節(jié)沒有,長子線和短子線哪個上魚率高?純粹按照概率來說,二者應該旗鼓相當,可是上魚的時候偏偏沒這么均勻,長子線的上魚率遠遠高出短子線,是短子線的兩倍以上。我最初的理解是短子線過短,隱蔽性差,于是將其加長,使其達到長子線的長度,原來的長子線就加得更長。如果我的判斷沒錯的話,這下兩根子線的中魚率應該基本持平了,可是偏偏還是長子線上魚最多,我的判斷被證明是錯誤的。那為什么這些魚都鐘愛那根長子線呢?
垂釣時,我們很在意子線的纏繞和打結問題,盡管每次拋投前我們都會把纏繞在一起的子線打開,但是下次換餌的時候還是會或多或少地纏上幾圈,它們是什么時候纏到一起的呢?可能是在落水的過程中,也可能是在提竿后,這是不可控的事情。假如在落水的過程中兩根子線就有了糾纏,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兩根子線纏在一起,那么魚在進食短子線的釣餌時牽動的是兩根子線,并且那根長子線會擋嘴;進食長子線的那粒釣餌時也會同時牽動兩根子線,但沒有多余的子線擋嘴,我認為就是這個差別導致了長子線上魚率明顯高過短子線。
如果我的這個分析是對的,那么那根短子線不但多余,還很礙事,剪掉它,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單子線不涉及到子線纏繞的問題,魚吃餌的時候障礙感最低,吃起來會更放心,更沒了擋嘴的東西,上魚率會不會提高?基于這種想法,我就以這種雷人的單鉤方式開釣了。
突破了傳統(tǒng)的雙鉤模式,很多人接受不了,在他們的觀念中,雙鉤雙餌被魚發(fā)現(xiàn)的概率應該是單鉤單餌的兩倍,就像買彩票,買得越多中獎的概率就越大,只買一張中獎率最低??墒牵烎~不是概率學,也不是數(shù)學,魚是活的,只要它們在覓食,那么它們能發(fā)現(xiàn)兩粒釣餌,就一定也能發(fā)現(xiàn)一粒釣餌,畢竟雙鉤上的兩粒魚餌的距離不會超過10厘米,所以不必有顧慮,我已經(jīng)做過多次單鉤試驗了,每次都比同伴多遭遇幾口,但是有一個前提——我是用玉米粒作釣餌,如果用面餌,突出誘釣結合的時候要慎重使用,因為用一粒魚餌去抽窩子,效果遠不及兩粒魚餌來得快。
我的單鉤釣法成型后,自然會推薦給身邊的朋友,他們基本同意我的觀點,也就是說認同我的觀念,但是沒人照著我的方式去做,哪怕是魚獲的優(yōu)勢擺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忍放棄用了多年的雙鉤釣組;就算我告訴他們單子線上魚后給魚摘鉤的時候不用擔心另一枚魚鉤劃到手上,也不用擔心小眼抄網(wǎng)遇到有倒刺的魚鉤摘鉤困難,還不用擔心遛魚的過程中多出的那一枚魚鉤會“搭橋”、會掛到障礙物上等諸多優(yōu)點,他們的釣組還是原封不動。這是為啥?就是根深蒂固的觀念在作祟,而某種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在釣魚這件事上,每個釣魚人腦中都持有很多自認為合理的觀念,如果掰扯起來會無窮無盡,我不是說我的觀念一定對,但我能講出道理。比如在釣鯉魚的過程中,我曾無數(shù)次目睹過釣友脫鉤跑魚,如果是偶爾脫鉤,我并不想過分解讀,誰也不敢保證每條魚都會被魚鉤刺到結實的部位,只要刺到薄弱的部位,在受力時肯定就會被拉脫拉豁,所以偶爾脫鉤跑魚純屬正?,F(xiàn)象。但有的人在解讀脫鉤跑的現(xiàn)象時則固執(zhí)地認為是鉤子用小了造成的,應該換更大的魚鉤,對此我不敢茍同。假如是正口脫鉤的話,我反倒應該考慮換小1號的鉤子,我的觀念是,只要魚鉤不是被拉直、拉斷,就沒必要換強度更大的魚鉤,因為魚鉤的承受力沒問題嘛!越小的魚鉤入口性越好,輕易不要用大鉤,更況且我對黑標后脫鉤還頗有微詞——我認為黑標很多時候未必是咬鉤造成的,很可能是鯉魚蹭到了主線,這個觀念也沒多少人接受吧?我為什么就認為是蹭線?我們可以做試驗,加長子線后再看看就知道結果了,超過35厘米的子線調低釣高,有的時候黑標后會出現(xiàn)空槍,而短子線調靈,“空槍”的時候就很少,但跑魚的時候也多,這說明很可能是錨到魚了,也就是說不一定每一個黑標都是正兒八經(jīng)的吃口。
不知道大家遇沒遇過這種情況:本來自己會釣魚,可是用了朋友的漁具卻不會玩了,反正怎么用怎么別扭,我就是這樣,釣鯉魚之類的吃口比較生猛的魚還勉強能對付,要是釣鯽魚之類的輕口魚總會覺得哪里不對勁,因為從釣組搭配,到用餌,到初始調釣,我和別人都有區(qū)別,所以用起來特別別扭,起碼不知道應該抓哪個標相。
同樣是在釣魚,為什么大家在這些方面各有不同?因為每個人對釣魚的認識不一樣,歸根到底就是觀念不同。比如我有個朋友,釣齡數(shù)年,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套路,不論何時何地釣何種魚,都是清一色的調平水釣2目(調標時浮標幾乎擼到鉛皮座附近),他認為這就是子線微微彎曲的微靈方式。我不這么認為,我在這里不想探討物理上的浮力問題,我想說的是,假如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樣鉛墜沒到底,那么釣組肯定不會被固定,長時間不換魚餌(我們用玉米粒),釣組一定會到處漂,可事實上釣組一直待在原地沒動,這起碼說明了鉛墜起到了錨的作用,所以釣組才會固定。正是因為如此,他釣鯽魚從來不是我的對手,幾年下來他甚至不在我面前釣鯽魚了,據(jù)他說“受傷”很嚴重??墒轻烏庺~時,他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
釣魚就是這樣,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有的時候優(yōu)點會變成缺點,有的時候缺點則成了優(yōu)點,最關鍵的在于如何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