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者曲
國慶期間一部《我和我的祖國》,刻畫了7位普通人在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前看似相距甚遠實則密切關聯(lián)的人生航向,如同啟明星一樣在建設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閃爍熠熠光輝。年輕干部正處在成長初期“摸爬滾打”的關鍵階段,把好人生航向事關黨和國家興旺發(fā)達、長治久安,必須經過“信念熔煉”“本領歷煉”“宗旨錘煉”“德行修煉”“作風磨煉”,確保在往哪里走、走哪里去的人生道路探索中行得更穩(wěn)、走得更遠。
掌穩(wěn)信念之“舵”。標準千萬條,信念第一條。新時期把“信念堅定”作為好干部“二十字標準”的首要標準,突出強調了理想信念在選人識人用人中的先導性、基礎性、根本性地位。對于年輕干部而言,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壓艙石”。理想信念“固”不起來,思想上就會軟弱怯懦,意志上就會搖擺不定,行動上就會畏風畏雨。作為新時代年輕干部,不論風吹雨打,不怕千難萬險,要始終保持理想信念定力,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堅定不移為實現(xiàn)既定目標而奮斗,以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做好新時代的一顆有理想、有信念、有干勁、永不動搖的“螺絲釘”。
補足本領之“鈣”。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要求年輕干部“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yǎng)”。年輕干部要志存高遠,胸懷理想,始終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在思想上、在能力提升上始終保持虛懷若谷、如饑似渴的學習狀態(tài),以學貫古今的追求博眾家之長,以學思踐悟的方式采理論精華,以常學常新的態(tài)度悟科學真理,練就“開口能說、提筆能寫、辦事能干”的真功夫,著力解決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等問題,使自己成為有深度的“雜家”,不斷增強適應新時代發(fā)展需要的能力。
涵養(yǎng)為民之“情”。實踐和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經過基層“蹲苗”、腳下有根、心有群眾的干部,才能夠在面對“大風大浪”時“根系粗壯”、健康成長。為民情懷體現(xiàn)在年輕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需要年輕干部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真正走進群眾、服務群眾,依靠群眾。當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信心。年輕干部涵養(yǎng)為民情懷,首先就要從思想深處出發(fā),不斷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經常性思考和解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等問題,腳踏實地走好“基層路”、上好“群眾課”,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去愁事中學本事、長能耐、提水平。
找準立德之“道”。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為人需要品德,從政需要官德,一些黨員干部“栽跟頭”,往往主要不是栽在才干上,而是栽在德行上?!靶奚?、齊家、治國、平天下”常被稱作家國情懷,更是每一個人的“立德之要”,立德貴在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的堅守。在當代中國,我們要立起的時代之德,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年輕干部,更應該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勤學、明辨、篤實”作為修煉“德行”的終身“必修課”,以“永遠在路上”的執(zhí)著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立德氛圍蔚然成風。
樹立實干之“風”。年輕干部雖然大都具備較高學歷,但如何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如何以工作成果檢驗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效,還需要腳踏實地多干好事、干實事。實踐歷練對于年輕干部興實干之風尤為重要,要抓住黃金時期,主動到改革發(fā)展主戰(zhàn)場和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經受鍛煉、接受考驗,在急難險重的任務和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中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既要靶向聚焦涉及改革發(fā)展的大事,更要分類關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小事”,用眼看、用耳聽、用心感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找到辦好實事的“良方妙藥”,尤其是在處理熱難點問題和應對群體事件、突發(fā)事件中做到臨危不懼、機智果斷,以過硬的本領、過硬的作風贏得群眾的擁護、組織的認可。
(作者系中共秭歸縣委組織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