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岳輝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數學在教學中應注意六個問題,其中第五點就是"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而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思想品德教育更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講究教育策略,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受到教育。筆者就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談談膚淺體會。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品德教育
低年級數學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教師應善于充分挖掘,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的滲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例如:一年級教材中" 5的認識 "、"10的認識",可利用插圖為媒體,將畫面編成數學小故事,通過對畫面的處理,使它由靜變動,由無聲變有聲,對學生時行愛學校、愛解放軍、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教育。
二、融德育教育于教學過程,強化德育情感
1.轉化思想法。就是把數學中的原理和方法,轉化成學生的一般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如,一位小學數學教師的公開課。其中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他讓一名學生上來板演五道題:3×9=27,4×9=36,5×9=45,6×9=54,7×9=62。當學生剛寫完62時,臺下大多數同學都大聲叫喊起來:老師,她做錯了,最后一題做錯了……滿以為那位老師會馬上幫助糾正這位學生的錯誤。但他說:"最后一題是錯了,可大家為什么只說她錯的這題,而不說她前面四題都做對了呢?看來,我們是多么容易發(fā)現別人的錯誤而忽略別人的正確。當我們面對一個人時,更多地要看他的優(yōu)點,要寬容地對待別人的缺點……"。這是不是比任何灌輸式德育教育都要高明得多呢?
2.對比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通過對不同的算式、圖形、解題思路進行對比,可使學生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進行比較。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張統(tǒng)計表,并請學生根據下面的數據提示,說出自己的理解。
一個學生答到:父母叫醒的最多,一方面說明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的自我管理意識還不夠,我們經常說自己的事自己做,實際上又做到多少呢,不要父母操心,這是我們對父母最大的孝心。你看,我們的學生是多么地聰明,只要有適當的觸點,他們會深層次地去思考、分析、比較。
3.聯系法?!稊祵W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例如,在二年級學習了簡單的數據整理后,我給學生們講了有關垃圾袋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白色污染的問題,要求學生回家后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一個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經過這樣的統(tǒng)計整理,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huán)保教育。
三、結合作業(yè)評講,深化德育效果
練習是學習數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學生對于練習總是興趣索然。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生性活潑,喜愛游戲,對自己的行為約束性差,注意力易分散,有些學生作業(yè)馬虎,或是計算不準確,或是書寫不規(guī)范。針對這些問題,可給孩子們講一些古人刻苦學習,努力讀書的故事,如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等,讓孩子們慢慢養(yǎng)成刻苦學習的習慣,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
四、聯系生活實際,組織有趣的數學課外活動,延伸德育熏陶
對小學生而言,最為有效的教育途徑就是從他們身邊的生活實際、普遍現象出發(f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并獲得最直接的品德教育。如學習統(tǒng)計知識后,組織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員"的數學調查和訪問活動,到交通路口測算不同時間段車流量;訪問交警,把測算和調查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動手制作統(tǒng)計圖,動腦編應用題,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