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明 李承宇
自然歷史博物館于1863年開始設計,1873年開始修建,1880年落成,已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歲月。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外墻采用藍色和淺黃色的陶瓷裝飾,相當華美。主體建筑共三層,每層窗戶的樣式都不一樣,設計精美,富于變化。在門、窗等部位的上方,還可以見到優(yōu)美的半圓形結構,名為“拱券(xuàn)”,是古羅馬建筑風格的再現(xiàn)。
建筑的中間部分是高高聳立的塔式門樓。大門處裝飾著雕刻精美的立柱和層層圓拱,由外向內(nèi)漸次縮進,繁復美麗。整
座建筑莊嚴和諧,宛如一座中世紀的教堂,所以這里也被稱為“自然大教堂”。
進入展館,兩層高的中央大廳壯觀氣派,通透敞亮。大廳以羅馬式廊柱和拱門為主要結構,在燈光的照射下美輪美奐,頗有時空穿越之感,令人驚嘆。
廳內(nèi)的墻壁上、回廊中有大量動植物題材的雕飾,細膩精美,與“自然”的主題相呼應,凸顯著大自然的神奇。
抬頭仰望,可以欣賞到大廳內(nèi)最具特色的一幕——由162塊繪制精美的畫板組成的屋頂。畫板上繪制著各種各樣的植物,這些物種對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鎮(zhèn)館之寶原指1905年入駐的名為“迪皮”的梁龍骨架化石模型(原品在美國匹茲堡卡內(nèi)基自然歷史博物館)。2017年,迪皮暫時離開博物館,開始在英國各地巡展。現(xiàn)在取而代之的是名為“希望”的藍鯨骨架標本,長25.2米,懸掛于中央大廳,擺出俯沖的姿態(tài),氣勢十足。
館內(nèi)的藏品來自世界各地,總量約8000萬件,其中古生物化石標本就有700多萬件,昆蟲標本多達2800余萬件。豐富的藏品讓這里成為了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設有近30個展廳,主題囊括古生物、礦物、植物、動物、生態(tài)和人類等,如同一部自然歷史全書鋪展在我們的面前。展廳以紅、綠、藍、橙四色分為四大區(qū)域以方便游客參觀。
藍色區(qū)域中的恐龍展廳頗受歡迎,5米高的霸王龍、尾翼達17米的翼龍以及完整的始祖鳥骨骼令人眼界大開。
綠色區(qū)域中展示著魚類、鳥類等動物標本,還設有礦石展廳。難得一見的隕石也有專門陳列。
紅色區(qū)域設有地球廳,游客可以乘扶梯進入“地球內(nèi)部”,來一場地球探秘之旅,體驗火山和地震,探尋地球寶藏。
橙色區(qū)域設有達爾文中心,其中巨大的“蠶繭”形建筑十分震撼,這也是歐洲最大的混凝土曲線建筑。中心共8層,展出了2000多萬件動植物標本。
無論你是大人還是兒童,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這本壯美的“自然歷史全書”一定會讓你由衷地贊嘆。
礦物展廳中有上千種礦石,一部分礦石以化學元素周期表為序展出,每種礦石都詳細地標示著名稱、產(chǎn)地、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等,讓我為自然界的神奇奧妙而驚嘆。
館內(nèi)有一塊巨杉樹干的切片很引人注目。這件標志性的植物樣本砍伐于1891年,直徑約5米,有1341圈年輪!科學家將發(fā)生在這棵杉樹不同生長時期的歷史事件一一標注在年輪上,人類的歷史與自然之物的生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交相輝映,在自然與人文兩方面展示著地球上的種種奇觀。
這座“自然大教堂”外部宏偉壯觀,內(nèi)部裝飾精美,藏品更是不計其數(shù),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這都是一座非常值得游覽和品味的宮殿,更是一座精神的殿堂,一座知識的寶庫,一扇認知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