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步新
助理工藝美術師,1973年生于江蘇宜興,1990年進入丁蜀職業(yè)學校紫砂班學習,1993年進入紫砂工藝二廠學習制壺技能。2014年,畢業(yè)于中國地質大學陶瓷設計藝術專業(yè),2018年,進入南京師范大學產品設計專業(yè)深造。經過二十多年的制壺實踐和摸索,對紫砂壺藝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成就。所制紫砂作品以花貨為主,尤其擅長荷葉蓮心壺。作品講究形、神、氣的表現(xiàn),充滿了生命力和想象力,并繼承了前輩大師們的制作風格,深受業(yè)內人士的好評和喜愛。作品<寶蓮壺》《熊貓?zhí)讐亍繁弧短沾伤囆g名人錄》收錄,《乘風破浪壺》被無錫博物院永久收藏,《蛙嗚》壺被山西省藝術博物館收藏,《圓蓮壺》在中國陶藝五呆金花齊魯展中榮獲金獎,并獲得外觀設計專利。
蓮花,在我的家鄉(xiāng)陶都宜興隨處可見,每當夏日來臨,無數(shù)的荷田便陸續(xù)在陽羨大地一一登場。濕地、公園,甚至是古厝院落的盆栽景觀等都隨處可見,“蓮葉何田田”,花葉清秀,花岙四溢,沁人心脾,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關于它的詩詞曲賦、書法繪畫,各種蓮花題材的工藝品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足見人們對其喜愛之極?!俺鲇倌喽蝗?,濯清蓮而不妖”,這是宋人周敦頤《愛蓮說》中的名句,為我們塑造了一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形象,為歷代高風亮節(jié)、清廉品正者引為座右銘,也是我們心中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的高潔追求。
蓮花的寓意也非常豐富?!耙黄非辶?,“蓮”通“廉”,寓意公正廉潔,是對清官的贊揚;“本固枝榮”,蓮花枝繁葉茂,用蓮花叢生比喻根基牢崮,興旺發(fā)達,世代綿延,家道昌盛。在佛教中,“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蓮花也被認為是圣潔之物。歷來以蓮花為題材的紫砂壺作品也是層出不窮,陳鳴遠《蓮形銀配壺》,壺身飾八片寬體蓮瓣,鼓腹下部漸收斂。荷葉卷合為流,蓋面上以六顆蓮子裝飾在圓形鈕四周,鈕和蓮子均能活動。嵌蓋和壺口結合緊密,一藕節(jié)形銀配為提梁,還有銘文裝飾,足以傳世。
對于蓮花素材的應用,蔣蓉大師在紫砂壺創(chuàng)作中,施以不同的、最貼切的色彩,綜合運用塑、貼、染、捕等多種技法,使這些花器作品猶如一幅幅雋永的工筆重彩畫,艷而不俗,把蓮花題材的紫砂壺演繹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讓我們后輩匠人們有了更為清晰的學習目標和參考。
在二十多年的制壺實踐中,我始終認為,一把紫砂壺需要具備兩個功能,即實用性和觀賞性。實用性指紫砂壺具有獨特的雙透氣孔結構,“不奪茶香,亦無熟湯氣”,作為茶具用來喝茶最合適不過了,觀賞性是作為藝術品用來欣賞把玩,紫砂壺造型豐富多變,或精美細巧,耐人尋味,或奔放大度,令人心曠神怡,加之鐫刻于壺體表面寓意深遠的題詩賦畫,更增添了濃郁的書卷氣。所以我的“蓮花”題材系列紫砂壺,基本都是實用器和藝術品的結合,一般以蓮花造型為元素,運用制作紫砂壺的技法把蓮花融入壺中,力求在傳統(tǒng)蓮花壺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詮釋。拿《蓮心壺》來說,壺身為荷葉造型,片片包裹,葉葉相連,飽滿而有張力,顯示出了一種包容的神韻,又不失傲然挺立的風姿。壺蓋設計為蓮蓬,和荷葉融為一體,顆顆蓮子都能活動,呼之欲出,用來喝茶能增添不少雅興。
我的另一把《蛙鳴》壺由傳統(tǒng)光素器仿古的壺身演繹而來,壺蓋是一大片荷葉的形狀,上面用一只青蛙造型點綴,青蛙呈跳躍姿勢,使古樸的紫砂壺立顯動感;壺嘴仿如一顆才露尖尖角的荷花苞,誘人的茶湯從此間流出,如欲滴的露珠,清新怡人;壺把做成荷梗的樣子,潤滑細膩,與荷葉相襯,讓整個壺更加和諧。整把壺體現(xiàn)出了生動的自然形態(tài).不僅具備了傳統(tǒng)的實用功能,更具趣味性,仿佛置身于“荷塘中茗茶,荷葉間傳神”的美好境地,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藝術表達效果。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唐代大詩人李商隱曾在《贈荷花》中這樣寫道,贊美了蓮花的自然任性、與眾不同。蓮花清麗淡樸,以卓絕不群、超凡脫俗的人格境界,與文人的風骨氣質相交融,構筑起我們心中神圣的靈魂殿堂。在我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我也常常告誡自己要像蓮花那樣沒有任何矯揉造作和過分夸張,力求清新自然、靈動活潑。無論是以蓮入壺,還是以蓮飾壺,始終堅持點、線、面、體的配合恰到好處,精、氣、神、韻的追求不失古風。蓮花的淡雅風尚,紫壺的暗韻之光,把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蓮花之美用紫砂制作的技藝手法表達出來,使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給大家?guī)砀嘧仙白髌?,是我畢生的追求和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