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沖
8年時間的石蛙養(yǎng)殖經歷,讓重慶市秀山縣膏田鎮(zhèn)的楊亞飛有了另外的稱呼——“蛙妹”。
抓住商機投入全部家當
2009年,楊亞飛到廈門的舅舅家探親,發(fā)現福建石蛙賣得很火,而且供不應求,這讓她看到了商機?;貋砗?,她將開超市十多年辛苦掙下的60余萬元,一股腦地投入到石蛙養(yǎng)殖上。建基地、買種蛙……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養(yǎng)蛙上,其中的辛酸、淚水,她都只有往肚子里咽。
由于是白手起家,楊亞飛只能邊養(yǎng)邊摸索。2013年,由于技術上的問題,石蛙死了8萬多只,占總數的2/3,損失近200萬元。難道養(yǎng)蛙歷程就到此結束了?正在挺不下去的時候,楊亞飛得到了縣政府、縣婦聯等相關單位的幫扶,在政府相關項目的幫扶下,楊亞飛最終挺過了難關。
上網查閱資料、翻閱書籍、打電話咨詢同行……最終,楊亞飛找出了石蛙大批死亡的原因,天氣太熱導致,因為舊式的石棉瓦頂棚無法抵御高溫。于是,楊亞飛又四處借錢新建蛙池,增強隔熱性能、降低養(yǎng)殖密度,解決了高溫這一難題。
“從2014年開始,養(yǎng)蛙過程一直都比較順利,再也沒有出現大批石蛙死亡現象?!睏顏嗭w說,養(yǎng)蛙是技術活,細心活,要把自己當成蛙一樣,去了解它的習性、生活方式,這樣才能成功。
成立蛙妹山莊 留守婦女有歸處
2016年,楊亞飛以農旅結合的模式新建一家占地1400㎡的農家樂,即蛙妹山莊,山莊成立后,解決了當地16名留守婦女、5名建卡貧困戶就業(yè)。
“我老公在湖南打工,屋里婆婆有病,一個娃在當兵、一個娃在上高中,我只能在家里照顧老人和孩子。”在蛙妹山莊當廚師的留守婦女劉華說,她很感謝“蛙妹”給了她一份工作,一個月還可以掙3000多元。
石蛙基地、蛙妹山莊,解決了當地許多留守婦女、貧困戶就業(yè),如今長期在公司務工的有34人?!拔议L期患病,完全不能做重活,‘蛙妹喊我來這里打掃衛(wèi)生,一個月有1200元的工資?!苯ㄘ毨敉跣阄涓吲d地說,是“蛙妹”讓她吃住都不愁了,還有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
帶動貧困戶發(fā)展 實現年底分紅增收
2017年,楊亞飛又投入200余萬元新引進林蛙品種、建林蛙基地,這次發(fā)展不僅為擴大公司規(guī)模著想,同時也是為貧困戶著想,她想讓溶溪鎮(zhèn)道羅村的54戶貧困戶能穩(wěn)定增收。
簽協議,貧困戶投入1000元,年底加上本金分紅可拿到1200元,投入2000元的可拿到2400元。
“因為這是保底分紅,不管公司今年掙錢還是虧錢,我都會按照協議付給他們。”楊亞飛說,臨近春節(jié)還有10余天時間,她正準備召集入股的貧困戶來她的蛙妹山莊坐一坐,順便把分紅的事情一并落實,讓大家拿著錢開心過年。(據《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