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哲鋒 吳麗珠
摘 要:隨著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來華留學生人數(shù)逐漸增多,身在異國他鄉(xiāng),如何擺脫孤獨寂寞,成為留學生面臨的壓力和挑戰(zhàn)。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微信,為留學生提供了人際交往的便利條件,如何更好地使用微信開展人際交往,解決孤獨寂寞問題,順利適應中國環(huán)境,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從來華留學生的主體感受出發(fā),基于微信與人際交往、留學生管理等研究現(xiàn)狀,從留學生使用微信開展人際交往的情況、優(yōu)化人際交往策略等方面開展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微信;人際交往;留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01-0189-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ming to China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a foreign country, how to get rid of loneliness and loneliness has become the pressure and challenge faced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WeChat, provides foreign students with convenient conditions fo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How to better use WeChat to carry ou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lve loneliness and loneliness, and smoothly adapt to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main experience of Chinese studen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WeCha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management, and conducts relevant discussions on the use of WeChat to conduc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optimiz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 WeCha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一、概述
隨著全球經(jīng)濟和高等教育市場的發(fā)展,出國留學逐漸普及,出國留學的人數(shù)也大大增加,隨著中國教育的發(fā)展,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外留學生來華就讀。出國留學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強競爭力,但對留學生來說,異國情調(diào)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下,學生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如果他們不能適應國外的生活,學生不僅會有學習上的困難,而且還會有更嚴重的不適感。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狀況不僅影響著他們在中國生活和學習的質量,而且也影響留學生對中國教育的印象,而來華留學生的人際交往是解決跨文化適應問題最關鍵的途徑之一。因此,開展來華留學生的人際交往研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隨著微信功能的發(fā)展,微信受到越來越多的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青睞。根據(jù)《2017微信數(shù)據(jù)報告》顯示:日登錄用戶(9月)9.02億,日發(fā)送消息次數(shù)380億,朋友圈日發(fā)表視頻次數(shù)6800萬,微信運動日活躍用戶1.15億,公眾號月活躍賬號數(shù)350萬,這些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了微信使用的普遍性,而從實際觀察來看,高校大學生群體的使用更加普遍。從來華留學生實際情況來說,很多留學生也紛紛使用微信,與同學、教師互相加為好友,甚至也加入了各種群,通過微信進行人際交往,對于解決生活和學習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在留學生中發(fā)揮微信的社交優(yōu)勢,開展人際交往,進一步適應中國教育、中國文化,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
二、以往相關研究
(一)微信使用研究
自2011年微信橫空出世以來,隨著功能的不斷添加和更新,現(xiàn)在已經(jīng)具備了很多功能,例如社交功能、支付功能、娛樂功能等,特別是社交功能,加強了人與人溝通,同時也方便了生活。從微信使用層面而言,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微信使用的動機、微信使用的行為、微信使用的影響。
第一,微信使用的動機研究。周喜華(2016)提出大學生“微信控”現(xiàn)象的現(xiàn)狀、原因及對策,認為大學生“微信控”的心理原因有強化信息獲取、滿足認知需求[1]。學者吳慶(2014)以質性研究的范式考察“90后”大學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動機[2]。第二,微信使用的行為研究。莊婷、陳瑞群(2016)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和比較研究法,以微信在不同居民群體中的使用情況為依托,選取同一地區(qū)的3個不同樣本群體進行了實證研究[3]。王玲寧(2014)對大學生微信使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詳細深度考察了大學生群體微信采納、使用和依賴的受眾行為及其內(nèi)在機制[4]。第三,微信使用的影響研究。關于微信使用的影響,一般多與其他方面相結合得出研究成果。如張亞莉、魯夢華、楊朝君(2015)引入溝通質量、工作中斷和信任作為中介變量,對微信使用和員工關系績效的影響關系進行了分析[5]。詹詢、嚴星(2013)結合傳播學的相關理論, 探討了微信的使用對人際傳播的影響[6]。
(二)微信的人際交往研究
社交功能是微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基于微信的人際交往研究主要著眼于人際傳播時間、空間上的影響、與其他社交媒體的比較、人際交往的使用滿足,還有它的營銷模式所帶來的商業(yè)價值。比如蘭州大學溫如燕的論文《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研究——呼和浩特市3所高校的大學生為例》[7]提出了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產(chǎn)生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一方面,微信使現(xiàn)實人際關系更加密切并且滿足了大學生情感訴求的表達,另一方面,大學生過度沉迷于微信,容易浪費時間,產(chǎn)生社交依賴,與現(xiàn)實脫節(jié),進而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微信對人際傳播超越的表現(xiàn)研究》[8]一文中指出,微信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了對人際傳播的超越,從最初的以聊天為主的人際傳播方式發(fā)展成為之后的人際傳播、大眾傳播“三位一體”的傳播方式,這樣微信全方位、立體化地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
(三)來華留學生研究
來華留學生是以學習為目的留居中國,具有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畢業(yè)以上學歷或同等學歷,在中國高等學?;蚩蒲袡C構注冊學習或進修,持有普通護照,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外國公民。通常,將來華留學生分為學歷留學生和非學歷留學生,其中學歷生包括??粕?、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非學歷生包括短期生、普通進修生、高級進修生。由于非學歷生在校學習時間較短,對課堂教學的感知時間也較短,因此本研究中的“來華留學生”指持外國護照以學習為目的在中國高等學校注冊、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公民。從文獻資料的數(shù)量來看,對來華留學生教育方面的研究是相對較多的。從具體的內(nèi)容來看,涉及到來華留學生教育的方方面面,主要歸納為以下四類:
第一,跨文化適應中的心理及行為問題研究。如張曉杭、王秀華在《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過程中教育問題分析》中講述到:“留學生在跨文化適應中的心理和行為矛盾日益凸顯,受到廣泛關注?!盵9]周婢在《來華留學生心理適應問題研究》一文中講到:“隨著來華留學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的留學生就如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如何面對新環(huán)境是他們面對的第一個挑戰(zhàn)”[10]。
第二,留學生管理問題研究。如任友洲的《把握國際教育趨勢創(chuàng)新來華留學生教育》講述了華南師范大學根據(jù)“擴大規(guī)模、提高層次、保證質量、完善管理”的來華留學生教育方針,把握國際教育趨勢,制定了“全方位、多層次、跨越式”的來華留學生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11]《我國高等院校來華留學生管理研究》中總結出高校在來華留學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管理理念陳舊、管理模式落后、管理人員素質偏低等問題[12]。
第三,來華留學生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如《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瓶頸問題及解決措施》、《近十年來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述評》、《關于我國高校留學生教育發(fā)展的綜合分析》、《來華留學研究生現(xiàn)狀分析》這些文章主要是對我國來華留學生的發(fā)展現(xiàn)狀的分析,認為規(guī)模較小、留學生教育層次較低、專業(yè)和來源國別分布不平衡、留學生教育發(fā)展定位未得到足夠重視、政策和規(guī)章制度不適應發(fā)展等是來華留學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四,留學生教育比較研究。如《中日留學生教育現(xiàn)狀及政策比較研究》中主要闡述了中國和日本留學生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兩國政府對留學生教育的政策支持,日本政府對留學生教育的質量監(jiān)管十分嚴格,同時對留學生教育的資金投入也遠遠超過中國[13];《中美留學生教育比較》中主要講述了中美留學生教育在留學生規(guī)模、留學生學歷層次等方面的巨大差異[14]。
從以上三大方面的文獻來說,學者們都圍繞著三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微信確實給人們提供了一個人際交往的平臺,形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能不同程度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也會對工作或學習的績效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微信的使用、微信的人際交往兩個方面的研究卻很少涉及留學生群體,而留學生相關研究也很少涉及人際交往主題,相對來說,前兩者的相關研究相對微觀,后者相對宏觀,這也為本研究開展引導留學生利用微信進行人際交往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和探討空間。
三、引導策略研究
基于上文對研究背景和研究文獻的分析,為了促進留學生科學、健康使用微信進行人際交往,更好地適應中國大學的生活和學習,特提出以下引導策略。
(一)解除國別觀念束縛,廣交世界各國朋友
留學生剛到中國大學時,互相都不認識,不管在微信上,還是面對面交流,都愿意與本國的人員或文化相近的人員進行交流,與中國同學或教師的交流也不多。為了更好地促進來華留學生的人際交往,適應中國大學生活,學好專業(yè)知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開展引導工作。1. 打破國別意識,建立微信群。留學生管理人員或者學生干部,可以分年級或專業(yè)將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拉入一個群中,在微信群里的成員中,留學生是互不相識的,通過線下初步交流之后,留學生可以在群里面互相介紹和認識。當然,除了統(tǒng)一管理的微信群之外,也可以由留學生自己根據(jù)需要建立不同的微信群進行交流。2. 不同國別留學生互相加為個人好友。除了微信群之外,在互相了解和信任的前提下,也鼓勵不同國別的留學生互相加為好友,平日多交流,互相支持和幫助。3. 鼓勵留學生與外校他國同學、中國朋友加為好友。前面兩點主要適用于本校情況,隨著留學生在中國的交往范圍擴大,也希望來華留學生多與外校的同學、中國的朋友通過微信進行交流,更多的了解各國特別是中國文化和各高校情況,以便更好地適應。
(二)主動學習微信功能,發(fā)揮平臺社交優(yōu)勢
微信是一種交往軟件,即時通訊工具,具有零資費、跨平臺溝通、顯示實時輸入狀態(tài)等功能,與傳統(tǒng)的短信溝通方式相比,更靈活、智能,且節(jié)省資費。如何更好的發(fā)揮微信平臺優(yōu)勢,能熟練應用微信來進行交往,學習微信功能是不可或缺的。1. 在入學前,老師或者同學可以向新同學介紹中國主流的交往工具——微信,其中包括微信的各種功能,尤其是在生活或學習過程中常用的一些功能,鼓勵來華留學生主動學習并體驗這些功能。2. 入學后,可以組織學生交流微信使用的經(jīng)驗,增強使用技能。
(三)端正微信交往動機,滿足自身應用需求
微信交往最基本的動機就是通過微信從交往對象那里得到自己所需求的一種滿足。微信交往動機有些是健康的,有些是不健康的。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通過班會、一對一咨詢等方式,引導來華留學生,本著健康的交往動機進行微信交往,例如避免孤獨、尋找志同道合的人、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交流本國文化等等,以滿足自身的需求,促進自身和他人的共同進步和成長。
(四)規(guī)范微信交往行為,促進自己健康成長
在微信交往中,來華留學生也需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引導其做到“四不”:1. 不使用不當言語。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語言習慣不同,希望在與交往對象交往時,本著學習的心態(tài),尊重對方的語言習慣,不使用不文明的語言。2. 不隨意轉發(fā)各種信息。有些圖片、視頻或段子等帶有一定的攻擊傾向,來華留學生必須真正看了并且看懂,確認是健康的信息,再進行轉發(fā)。3. 不侵犯個人隱私。在交往過程中,隨著交往的深入,各自都會說一些自己的個人信息或不便交流的信息,一定為對方保密。4. 不打亂生活規(guī)律。微信交流很方便,但也要有時間觀念,盡量在正常作息時間,進行交流,不打擾對方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五)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構建和諧校園環(huán)境。
在微信交往中,也存在各種風險,一定要引導來華留學生注意保護自己,降低風險。1. 保護好個人信息。盡量不向任何人透漏個人的各種密碼、護照、銀行卡等各種敏感信息。2. 不隨意轉賬給他人。如果有人發(fā)微信要求轉賬時,請一定確定該人的信息是否可靠。3. 對其他信息要有判斷。除了學習信息之外,來華留學生可能會通過微信了解很多信息,這就需要其對各種信息要有自己的科學判斷,避免因失誤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參考文獻:
[1]周喜華.大學生“微信控”現(xiàn)象的現(xiàn)狀、原因及對策[J].教育探索, 2016(3):105-109.
[2]吳慶.90后“大學生微信”朋友圈使用動機分析[J].傳承,2014: (1):118-120.
[3]莊婷,陳瑞群.數(shù)字鴻溝視角下微信使用溝的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0):308-310.
[4]王玲寧.采納、接觸和依賴:大學生微信使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新聞大學,2014(6):62-70.
[5]張亞莉,魯夢華,楊朝君.微信使用對員工關系績效影響的研究 [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3):1-8
[6]詹恂,嚴星.微信使用對人際傳播的影響研究[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35(12):112-117.
[7]濕如燕.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4.
[8]朱月榮.微信對人際傳播的新型建構——以“點贊”功能為例 [J].東南傳播,2014(11).
[9]張曉杭,王秀華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過程中教育問題分析[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0,12(5):587-590.
[10]周婷.來華留學生心理適應問題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5).
[11]任友洲.把握國際教育趨勢創(chuàng)新來華留學生教育[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3.
[12]匡晟,郭曦.我國高等院校來華留學生管理研究[J].新余高專學報,2010,15(6).
[13]高劍華.中日留學生教育現(xiàn)狀及政策比較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1).
[14]李云鵬.中美留學生教育比較[J].教育與職業(yè),200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