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垚梅嬌 馬金晶
摘要:情緒行為是每個人都有的生理表現(xiàn),輕度自閉癥兒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情緒問題控制上表現(xiàn)較差。通過對10名輕度自閉癥兒童情緒行為存在的問題,采取繪畫治療的方式對其進行干預,發(fā)現(xiàn)繪畫治療能有效增強輕度自閉癥兒童穩(wěn)定情緒和抒發(fā)情感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自閉癥兒童擁有良好的情緒表達習慣,改善由自身能力不足而產(chǎn)生的其他情緒行為。
關鍵詞:輕度自閉癥兒童;繪畫治療;情緒行為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19)11-0100-03
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fā)育障礙,有明顯的語言交流障礙,伴有固著性、刻板性行為,對周圍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明顯的漠不關心,缺乏社會互動。[1]繪畫治療是一種非語言的表達和溝通形式,充當了展現(xiàn)和交流的媒介作用,可有效解決來訪者的情緒沖突,提升他們的自我意識,提高社交技巧和管理行為的能力,疏導心理困惑和減少焦慮,同時還可以輔助來訪者增強適應生活的能力和水平。[2]美術可以觸及人的思維和心靈,通過他們的繪畫作品來探求他們的情感和對世界的理解,用繪畫作為與他們交流溝通的媒介,與他們進行對話。[3]
1 輕度自閉癥兒童情緒行為問題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人們觀念不斷地提升與改變,越來越多的自閉癥兒童的家長、學校老師開始關注到采用不同的康復訓練方式進行干預以改善他們不良的情緒行為方式的重要性。通過對C殘疾人康復中心的10名輕度自閉癥兒童觀察發(fā)現(xiàn)他們存在以下行為(詳見表1)。
輕度自閉癥兒童由于注意力難以集中、動機不強、過分依賴父母、精細技能不足四個方面的問題從而導致他們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緒行為問題。根據(jù)對10位輕度自閉癥兒童家長以及老師的訪談交流中了解到:兩位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由于注意力難以集中而產(chǎn)生了情緒行為問題;另外兩位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由于動機不強而產(chǎn)生了情緒行為問題;而其他的三位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由于過分依賴父母而產(chǎn)生了情緒行為問題;剩下的三位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由于精細技能不足導致其出現(xiàn)不耐煩等情緒行為問題。
2 繪畫治療對輕度自閉癥兒童的干預過程和實際效果
2.1 對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干預性治療
采用家長或教師與輕度自閉癥兒童進行互動的干預方式,來訓練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問題,如家長將孩子感興趣的物品的圖片展示出來或者播放兒童感興趣的音樂,兒童在看到自己感興趣的物品時,會表現(xiàn)出特別想要的欲望,這時,教師就用他們感興趣的物品圖片進行繪畫教學,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繪畫中。進而,根據(jù)兒童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的干預治療,部分輕度自閉癥兒童喜歡聽歌,就播放他們感興趣的歌曲來調(diào)節(jié)他們的情緒,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利用歌詞中簡單的物品(如獅子、蘋果等),讓他們自由的畫出歌詞中的物品(如獅子、蘋果等),提高他們的注意力與想象力(詳見表2)。
在采取繪畫治療干預措施后,一位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在繪畫時偶爾會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如邊畫邊玩東西,而另一位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依舊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存在左顧右盼的問題。
針對第二個兒童存在的問題,研究者對繪畫治療的訓練計劃重新進行調(diào)整,通過增強繪本的色彩艷麗度、構建更加形象、立體的繪畫實物等吸引兒童的目光,調(diào)整和把控兒童的注意力,加強合理的引導和及時有效的介入與干預。
2.2 對動機不高的干預性治療
輕度自閉癥兒童情緒不穩(wěn)定,難以自我控制,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一定的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因此,在進行繪畫教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老師、家長運用了豐富的圖片、鮮艷的顏色、多樣的形狀,吸引其注意,讓他們感受到線條、色彩、圖形的美與魅力,再讓兒童在教師和家長的引領下自主的完成一幅完整的圖畫,并根據(jù)其完成的效果及時給予兒童鼓勵和贊揚(詳見表3)。
在采取繪畫治療干預后,兩位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在繪畫時表現(xiàn)得積極主動了,也愿意配合老師學習繪畫,兒童的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此外,通過結合課堂教學情境的觀察與家長的交流分析發(fā)現(xiàn),采用生動有趣的圖案、鮮明的色彩沖擊等形式能夠增強兒童繪畫的興趣,更加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打破了兒童沉浸在原有自身封閉的經(jīng)驗世界,語言交流和行為方式更具外顯化和平?;瑸槲磥聿饺肷鐣团c人交流奠定一定的言語行為表達基礎。
2.3 對家長依賴問題的干預性治療
家庭教育在輕度自閉癥兒童的學習過程和治療效果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機構對家長開展了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提高家長正確看待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的認知能力,并能采取專業(yè)的干預手段,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傾聽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和融洽親密的親子關系,充分發(fā)揮家校合作的意義和價值(詳見表4)。
采取繪畫治療的干預措施后,一位兒童對家長依賴行為的問題明顯削減了,自己能夠拿畫筆、擦畫錯的地方、填涂顏色,這是一個美好的開端。
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觀察發(fā)現(xiàn),三名兒童皆能夠自己完成繪畫治療前的準備工作,不依賴父母的幫助。由此可見,父母適當?shù)姆攀趾鸵龑Э梢宰尯⒆有械酶h、獨立得更早,而不是過分的溺愛和一味的愧疚和包容。采取繪畫治療的干預措施后,一位兒童能夠獨立安靜地完成繪畫任務,兩位兒童仍需要在老師、家長的輔助下進行繪畫,但是自我獨立性越來越強,而其余三位兒童在繪畫時發(fā)脾氣、焦慮的情緒行為問題逐漸減弱并消失,效果顯著。
2.4 對精細技能不足的干預性治療
對于輕度自閉癥兒童精細能力不足的問題,研究者將訓練步驟和目標制作得更加詳細,希望通過完成小的目標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基于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和支架性教學理論,循循善誘的持續(xù)推進。如在畫圓教學中先矯正輕度自閉癥兒童拿筆的姿勢,然后畫圓,填涂大的圓圈,訓練一段時間后,再填涂稍小的圓圈,完成較好后,再填涂更小的圓圈。具體訓練過程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來完成:第一步,教師輔助兒童掌握正確的拿筆的方法,食指、拇指捏著,中指拖著,筆桿躺著(躺在虎口上);第二步,當兒童能自己正確拿筆后,立即撤銷對其的輔助;第三步,在繪畫訓練的初始階段,任務先易后難,要求先低后高,剛開始只要求兒童能正確的拿筆畫簡單線條;第四步,在訓練兒童閉攏畫圓前,教師先觀察兒童的繪畫能力后,再選擇適合的輔助方式;訓練開始時,教師完全輔助兒童握筆,隨著訓練的開展,教師在訓練過程中逐漸減少輔助力度,由完全輔助到不完全輔助直到最后不輔助。不輔助時,教師在黑板上進行繪畫示范,讓兒童模仿教師并獨立完成,每當孩子完成制訂的小目標時,立即進行鼓勵強化。
精細動作訓練旨在使輕度兒童能夠較靈活的運用手部、眼部和手眼協(xié)調(diào)的能力,而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其精細能力的訓練,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掌握握筆的能力,為他們的繪畫治療掃清障礙,緩和不良情緒的爆發(fā),合理的表達情緒,增加自信心(詳見表5)。
在運用繪畫干預治療之后,在教師的訓練下有一位兒童偶爾會存在握筆錯誤的問題,但是能自己立馬修正過來,一位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寫字畫畫的時候沒有出現(xiàn)握筆錯誤,每天都能積極主動地畫畫填涂繪本了。
3 總結與反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交流方式,雜亂無章的線條也許是他們回家必經(jīng)的斑馬線、懸掛衣物的衣架,也許是在家父母的親子互動等,在畫本上我們都能找的他們表達自己生活的部分情景,自閉癥兒童存在顯著的社會交往障礙問題,讓他們難以正常地與人交流并表達自己的情感,繪畫治療為他們提供了新的途徑和希望。本研究以康復中心10名輕度自閉癥兒童為例,對他們行了為期3個月的繪畫治療進干預訓練,最終效果顯示,10名輕度自閉癥兒童在精細動作技能、大肌肉動作的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兒童主動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意愿得到增強,語言表達更加豐富,行為方式越發(fā)嫻熟,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為他們回歸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通過此次干預性治療的研究引發(fā)了研究者更為深入全面的思考,也意識到了整個干預性治療過程中教師與家長,學校與家庭兩者之間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兩者之間的有效聯(lián)結和統(tǒng)一,才能實現(xiàn)繪畫干預性治療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最佳地服務于輕度自閉癥兒童的需要,促進兒童自然有序的生長和成長。
參考文獻
[1] 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孫霞.特殊兒童的美術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 張宇琦.美術在自閉癥兒童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14318B7A-2381-415C-80CF-F3F2429FA1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