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
→ 羅 海 廣西柳州人。廣西作家協(xié)會會員,一些文字見于《散文選刊》《山西文學(xué)》《山東文學(xué)》《安徽文學(xué)》《黃河文學(xué)》《廣西文學(xué)》《青島文學(xué)》《椰城》《紅豆》《金沙江文藝》《意林》等刊物。
1 .下海小試,停薪留職開店
我的父親一直想著要讓我賺更多的錢。1990年我退伍后分配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硫酸廠工作,每個月可以存下兩百塊錢,我就有點著急了,靠每月兩百塊錢的存款,我要存到猴年馬月,才買得起房子、娶得起媳婦。正在我暗暗著急的時候,沒想到父親比我更焦急,有一天他對我說再在廠里干下去,不會有出息。
我認為很對,但是內(nèi)心十分茫然,不在廠里干又到哪里干?
父親說,你可以去干個體戶,開一家照相館,肯定要比在廠里打工賺錢多。
我覺得對,很好。
父親說要想開好照相館,回廣西開,那里比馬鞍山落后,有空白市場,更容易站住腳,掙到錢。
我說對。
我就停薪留職來到了廣西的融安縣。
融安縣是我的老家。
雖然融安縣是我的老家,我卻對它一點也不熟悉,從來也沒有在這里生活過。
我在融安的縣城走來走去,到處是陌生的人、陌生的街道、陌生的建筑,連行道樹也露出陌生,讓我叫不上名字。
我真要在這里落腳、生活下來?我暗問自己,有點迷茫,不知所措,有點不敢相信。
可是我又知道我確定是要在這里生活了,這將是事實了,雖然我有點想象不出這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事實。
其時我什么都沒有準備,兩手空空來到了融安。
我在這座陌生的縣城走著,到處觀看著有沒有適合的門面,并且不幾天就找著了門面,把照相館開張起來了。
這是一個雙開間門面,每月二百六十元的租金,幾乎是我在廠里一個月的工資。
現(xiàn)在我必須賺二百六十元以上,我才可能生存下去,我做得到嗎?
我有點心虛。
父親好像知道我的心虛,說別擔心,就算虧本也不用怕,有爸媽呢,爸媽養(yǎng)得起你!
我父親當時也從馬鞍山調(diào)來融安計生委工作了,國家干部,副高職稱,我母親在醫(yī)院工作,任護士長,都是國家干部。
我想想也是,就算真的經(jīng)營不下去,依仗著我父母的收入,我也能咸魚翻身,不至挨凍受餓。心里面就感到踏實了。
照相館開起來沒想到生意格外好,賓客盈門,很多時候人們排著隊來照相。讓我眼花繚亂,應(yīng)接不暇。每天晚上打烊了,關(guān)上門,打開抽屜數(shù)著花花綠綠的鈔票,滿心歡喜。
2 . 融資擴張
經(jīng)營了差不多一年,父親說應(yīng)該有更大的發(fā)展,應(yīng)該掙更多的錢。
我聽了,頭腦有點轉(zhuǎn)不過彎。我現(xiàn)在掙的錢還不多嗎?已經(jīng)是多少個二百六十元了,比我在廠里的工資多幾倍了,比我爸這個高工拿的工資高出也不止幾倍了。
父親是個不易滿足的人,他總要朝前走,總想著要發(fā)展壯大,賺更多的錢。反觀之下我卻很容易滿足,有了些小錢,就心滿意足,不思進取,安于現(xiàn)狀。這樣的兩種人生觀,也不知誰好誰壞。
我很迷茫,問父親再怎么發(fā)展。
做彩擴呀!父親說。
我聽父親這么說,吃了一驚。在那時我的夢想里從來也不敢有做彩擴的夢。
現(xiàn)在父親把這個夢給我,我立即接受了,也開始做這個夢,也有了這樣一個美好夢想。
做彩擴首先得有一套彩擴機,這套彩擴機在1990年最少需要十萬元才可以買得到,就算是二手的也要好幾萬呢。這樣一筆巨款,哪里來?我再做幾年也掙不來啊。
父親說找一個合伙人啊。
在1990年代早期,父親居然已經(jīng)懂得了做生意要想快速發(fā)展得融資。他找到了我的姑媽跟我姑媽商量。
姑媽好像是瞌睡遇著枕頭,姑媽對我說,你表嫂工作的單位百貨公司改制、裁員,你表嫂下崗了,正愁沒找著出路呢,讓她跟你做吧,做你的合伙人,好不好?
我連應(yīng)說,好,好。
表嫂也沒錢,但是表嫂的大哥、二哥有錢啊。表嫂的大哥、二哥不僅有錢,而且不像一些有錢人,口袋里越有錢越小氣,他們很樂意助人,到處撒錢。大哥、二哥一齊問妹妹,你需要多少錢,說個數(shù)。不用擔心,放開手腳做吧!
我和表嫂就合伙向大哥、二哥借了錢買了套二手的811型彩擴機。
3 . 尋找利益最大化的空白市場
父親說,有了機器,要讓它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父親這么說,翻譯成現(xiàn)在的話,就是要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
我問怎樣才能讓它發(fā)揮最大作用。
父親說,把它拿到一個空白市場?。?/p>
我聽父親這么一說,興奮起來,對,到空白市場去,在空白市場里,市場完全是自己的,愛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我想到融安已有的一家彩擴部,它如今獨占著融安市場,前來沖膠卷、擴相片的顧客從早到晚排著隊,應(yīng)接不暇,生意好得讓人眼紅心妒。如果我也能到一個空白市場,獨占了這個空白市場,顧客也從早到晚排著隊,應(yīng)接不暇,多美啊,該多有錢呀。想著,我都不覺笑起來。
我就離開融安去周邊縣城跑市場,看哪個縣還是空白市場。當時,在90年代的初期,縣城里彩擴業(yè)的空白市場簡直到處都是,相當多的縣城都還沒有彩擴部,彩擴業(yè)在中國縣城正處在萌芽狀態(tài),正處于初始階段。
我選了離融安最近的一個還是空白市場的縣城——永??h城,作為我彩擴部的經(jīng)營地。
4 . 租賃門面
我選擇永福,完全是因為它離融安近,離父親近,有點什么情況,出點什么狀況,可以依賴到父親,能讓父親及時地幫助到我,支援、支持到我。一個人剛出到社會獨立生活,心理上下意識和有意識的依賴感還很強烈,需要有所依托,感到背后有了依靠,心里才安定、才踏實。其實永福并不是我的理想之地,永福是那么小的一個縣城,恐怕連融安縣城的一半都不到,在這里開彩擴部,會有多好的生意?我很懷疑。可是我卻決定選擇它了。如果那時候我的心性已經(jīng)完全成熟,完全獨立,自己的事敢于自己擔當,一定會、一定要自己擔當,我肯定不會選擇永福,而會選擇一個規(guī)模更大、人口更多的縣城。一個人選擇和面對的人生格局有多大,和自己心性的成長、成熟關(guān)系太大了。
我來到了永福,租下了農(nóng)行的一間門面,開始我的又一重人生了。
之所以選擇在農(nóng)行租下門面,唯一的原因就是便宜:月租金一百五十元。
寫到這里的時候,我特意在百度上打開了永福地圖。我看到,就是在今天,我選擇的農(nóng)行門面在地理位置上也仍然是完全偏在縣城的一隅,二十多年前可想而知偏僻到什么程度了。
真是貽笑大方啊,我怎么會、怎么敢選在那么偏僻的地方開店!
這可以看出我那時是多么稚嫩,不僅是稚嫩而且是多么不入行,不僅是不入行更是多么弱智、愚蠢。
這要到很久以后我才有所認識,才意識到,門面的租金和門面的價值基本是畫等號的,租金貴的門面,生意一定好,收益一定多,多到完全不是那些偏僻門面可同日而語的。
有了這種認識以后,我再去一個什么地方開店,首先要拿出地圖來找到那個地方的商業(yè)中心,然后實地勘查,最后基本會選商業(yè)中心或者附近的門面。
這才是一種真正正確選擇門面的方法。
那時我選擇門面卻一定要選擇最便宜的門面,至于地理位置、是不是商業(yè)地段,這些考慮倒在其次了,甚至都沒有考慮了,我首先或者說唯一在考慮的是店開起來后,我能不能付得起租金。所以我才要選最便宜的門面。想起來忍不住對我這種愚蠢弱智的行為再次發(fā)笑!
并且縣農(nóng)行的門面還不是一種真正的門面,而是由一套住宅改造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正是商業(yè)大潮剛剛席卷中國的年代,是人是鬼都在講下海,都在談經(jīng)商,許多單位特別是那些行政單位也被喚醒了經(jīng)商意識,該干的不干或少干,不該干的大力干努力干,都向錢看,紛紛把自己臨街的房屋,原先是拿來做住宅的也好,做辦公的也好,都騰空出來,把原來向院子里開的門堵上,把朝街的墻打開裝上門,改造成門面。農(nóng)行的門面就是這樣的門面。由于是住宅改造的,門面只能開得小小的,大約僅有一米三寬,門面不像門面。而那些行政單位的門面租賃出去后,收益都成了各單位的小金庫,利益自肥了。如今農(nóng)行的門面還是門面,但是所有行政機關(guān)單位的門面都依法收回,回歸了辦公用地,不再是門面了,回歸了它們服務(wù)于公民的本位。經(jīng)商的大潮泥沙俱下后,不斷地得到規(guī)范,逐步地建立了規(guī)矩。
雖然我租賃的農(nóng)行門面地理位置既不好,門面的門頭還又窄又小,好在我到的是一個空白市場,這大大彌補了我對門面選擇的錯誤所造成的不利局面。正應(yīng)了那句老話“酒香不怕巷子深”,我的門面雖然偏在一隅,卻是獨家經(jīng)營,再偏人家也會尋找而來。但是,如果我不在深巷,不用人家特別地尋找,不用人家用心地尋找而來,生意不是更容易開展更好做嘛。
5 . 安置彩擴機
門面租好了,需要在門店里安置彩擴機。在那時的彩擴行,彩擴機安置的慣例,是在門店里特別地隔出一塊地兒安裝成一個玻璃房,把寶貝彩擴機安置在這個特制的玻璃房里,防塵防灰,閑人勿進。我們也如此辦理。
玻璃房得請裝潢部做,我和表哥就在永??h城到處轉(zhuǎn)悠,每見一個裝潢部就進去談價錢。各個裝潢部雖然報價有低有高,可大致也差不多,大約每平方米一百元。我和表哥算了一下,我們的玻璃房用玻璃屏風隔起來,大約十五平方米,要一千五百元錢,太多了,太貴了,我們簡直出不起。這讓我們十分踟躕,好生為難。當時卻不懂用發(fā)散性思維來想一想,比如可以不裝啊,或者暫時不裝啊,等有錢了再說。
我們?yōu)殡y了好多天,沒有錢,不知怎么辦。
沒有辦法我們先放在一邊,開始裝水裝電。彩擴機是大功率的機器,常用的民用線根本無法承受,要用電須特地拉線。表哥畢業(yè)于技校,學(xué)電工的,那時他在銀行工作,做的就是電工,裝電是他的本行,駕輕就熟。他去市場把電線買來,三下五除二地就裝起來了。我看他熟練地把電裝著,想全靠表哥懂裝電,不然還得請電工裝,請人裝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粗胫?,突然靈光一閃,有了一個主意:玻璃屏風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自己裝?如果能自己裝,應(yīng)該能省下一大筆錢,再也不用為裝玻璃房而捉襟見肘了。
我把這個想法興奮地告訴了表哥。
表哥聽了,也很興奮。
終于看見安裝玻璃房的曙光了。
我們就去市場看工具看材料。工具主要就是一臺電鉆。把所有該買該辦的東西一算,果然,如果自己動手,竟能節(jié)省下一半錢。而且還格外多賺了一臺電鉆,將來說不定要常用到呢。滿心歡喜,干。
買工具,備料,在門店里又是鉆眼又是切割鋁材,干了一個禮拜,居然像模像樣地把玻璃房做好了。毛主席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真是一點沒錯啊。
6 . 彩擴機開起來了
電裝好了,水裝好了,玻璃房也裝好了,萬事俱備。
我開始給彩擴機配藥水。
顯影液、漂定液、穩(wěn)定液。買了幾個桶,每一個桶都單獨專用,擔心混用會使藥水污染了,特別是顯影液,一滴別的藥水也不能污染進去,只要有一滴漂定液進了顯影液里,顯影液就會壞掉,報廢。我小心翼翼、慢手慢腳、仔仔細細地配制著。量筒、量杯、溫度計。把原液倒進量筒里,看刻度,用溫度計量水溫,一切都一絲不茍。表嫂在一邊凝神盯著,大氣也不敢出。我仿佛又回到了學(xué)生時代,在實驗室做著實驗。
藥液終于配好了,分別灌進了沖卷機和沖紙機的藥槽里,合上電閘,按動電源開關(guān)。機器立即嗚嗚地發(fā)出了震耳的聲音。那時的彩擴機特別是我們國產(chǎn)的811型彩擴機,那個響動特別夸張,機器不大,聲音不小,機器開動著,人在玻璃房里,得要大聲說話,才能透過這種響動聽得清楚。
等到藥液加溫到預(yù)設(shè)溫度后,我在彩擴機上裝好相紙便開始試擴。在此之前,父親曾教過我擴片,先是從學(xué)習三原色、三補色開始,什么黃、品、青啊,什么紅、綠、藍啊,互相又是什么關(guān)系啊,兩者相加又會得出什么顏色啊,等等。父親是知識分子,不是工人師傅,他的教學(xué)一定要從最基本的最基礎(chǔ)的科學(xué)原理開始,特別是得從理論開始,從紙上開始,用筆在紙上寫寫畫畫。剛開始的時候,弄得我對顏色都暈了,暈頭轉(zhuǎn)向,不知東南西北,不知紅怎么又變成了青,青怎么又變成了紅。后來我?guī)W(xué)徒,完全不講理論,講實踐,先上機擴片,把片擴出來了再講。學(xué)徒幾乎一把片擴出來,一看相片的顏色,你拿著相片再跟他講相片上什么是紅綠藍黃品青,他一聽幾乎就明白了就懂了。如果還不懂,立即在機器上按幾個加藍的鍵或者加青的鍵,看看是什么樣的結(jié)果。結(jié)果出來,這個相片校色的坎差不多不費吹灰之力,就邁過了。不像我的父親先遠離機器和我紙上談兵,好深奧,好難理解,繞來繞去,要花費好多口舌。像我父親這樣的真正的知識分子做教學(xué),泥古不化,事倍功半。表嫂看著機器轟隆轟隆開動后一張張沖洗出來的照片,感覺神奇無比、奇妙無比。一張照片的生產(chǎn)像玩一個魔術(shù),仿佛是在變魔術(shù),先是什么也看不見摸不著,然后骨碌骨碌一張一張彩色照片就從機器里有點神秘地吐出來了變出來了。她興奮不已。我也興奮不已。事前對自己能不能玩得轉(zhuǎn)彩擴機心中無底,現(xiàn)在,看來是有點把握了。
7 . 起字號,辦執(zhí)照
門面安置好了,彩擴機也能擴出片了,接下來就是開業(yè)了。
開業(yè)前要進行工商注冊登記。登記時起一個什么字號呢?這個問題事前我并沒有多想,我甚至沒有想,直到我在工商所填登記表時,頭腦里也還沒有一個想好的字號。當我填到“字號”一欄時,才想了想。
在柳州在我們?nèi)诎?,擁有彩擴機的店就叫“彩擴部”。而在桂林市卻不是這么叫,另有叫法,叫作“沖印部”。永福雖然緊靠著融安,當?shù)厝酥v的也是融安話而不是桂林話,但我想永福既然隸屬桂林,一定也是把“彩擴部”叫作“沖印部”的,我就入鄉(xiāng)隨俗吧。這個定下后,我又想,“沖印部”之前冠個什么名號呢?我突然想到我的部隊生活,在部隊,各個單位都以號碼都以番號命名,我靈機一動,決定也照此辦理,我選擇了“8號”,這樣我們彩擴部的字號就有了:8號沖印部。
當我把“8號沖印部”這幾個字填入“字號名稱”欄后,心里有些得意,覺得自己很有創(chuàng)意,取了個非常別致的字號。
接過我填好的登記表的工商所工作人員看到我填的這個字號,臉色明顯表現(xiàn)出詫異,她嘴巴微微動著,似乎要向我提出什么,最后,終于沒有說。
在做工商登記的時候,第一次并沒有成功。
當我拿著身份證、租賃合同等相關(guān)材料走進工商所申請工商注冊登記時,工商所工作人員對我說的第一句話與經(jīng)商毫無關(guān)系,她說:計生證。
原來政策與我一年前在融安辦工商執(zhí)照時的政策不同了,已經(jīng)變了,現(xiàn)在,注冊工商執(zhí)照,是要和計生證捆綁在一起了,沒有計生證,就不予辦理執(zhí)照。
我連忙賠著笑說,我是未婚,哪有什么計生證?
她聽了,說,未婚證。臉色刻板,嘴里吐出的每個字都是至簡至潔,沒有一個是多余的。
我拿出我的戶口本,繼續(xù)賠著笑,說,您看,戶口本上在婚否這一欄寫明了“未婚”,已經(jīng)能夠證明,不應(yīng)該再要什么“未婚證”了吧?
那位工作人員抬起頭來生氣地盯著我,說,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你還想不想辦證了?
想想想。我連連點頭哈腰,臉上為了能綻出笑容,肌肉都抽了起來,僵硬地扯動著,感到特別難受,特別不是滋味。
我趕緊把材料收拾了,攏在懷里,走出工商所。
如何交得出未婚證,對我是個難題。難道光光為著一個什么破未婚證,便要奔波幾千里,跑到幾千里之外我的戶籍所在地安徽馬鞍山去?
人頓時沒了主意,沒了主心骨,有點慌亂,趕緊給父親打電話。
父親在電話里聽明白了,安慰我要我別焦急,總有辦法解決。
第二天他就來到了永福,交給了我一本“未婚證”。
我接在手里打開來一看,就哈哈笑了,我忘了我老爸是干什么的了,俺老爸正是計生委的呀,弄一本未婚證不是小菜一碟嗎?
老爸說若不行我去找他們計生委主任幫幫忙,問題應(yīng)該不大。
我拿著這本未婚證再度來到了工商所。
這回一路綠燈,工商執(zhí)照順利地辦下來了。
開始把未婚證遞交上去的時候我還特別擔心,因為這是融安計生委開出的未婚證,并不是我戶籍所在地開出的未婚證,擔心得不到人家認可呢。
沒想到人家并不較真,只要有證程序上能走得過去,便網(wǎng)開一面,就可以了。
申請辦證的手續(xù)終于弄好了,幾天以后去領(lǐng)證,工商所的這位工作人員把證遞給我的時候,臉上突然對我笑吟吟起來,說,你是我們永福開的第一家沖印部哦。
我答是。
那以后,我要到你們沖印部洗相片哦。
歡迎歡迎!我裝作受寵若驚的樣子。
你要給我優(yōu)惠哦。
一定一定!
她這樣對我說話,我心里頓時感到了溫暖。永福人真的還是很有人情味啊,像這種機關(guān)單位里的人對我這個外地人,對我這個陌生人,對我這個小商人、小個體戶,也能露出人情和溫情,和我嘮話,拉近著彼此的距離,我心里莫名地有點感動,感到暖暖的。
回到店里我開始做招牌,請了廣告部的人來,我比畫著,這樣那樣,打算請他如此這般安裝下一塊招牌。他聽了,吃了一驚,以為自己沒聽明白,或者我沒有表達明白。當他確定我表達得很清楚,他也聽明白了,有點不接受,提出異議。我不耐煩地揮揮手,就這么辦。表嫂也睜大著兩眼,表示茫然,不明白。
不管在永福還是在我們中國各地,所有經(jīng)商的門面招牌一般都是橫在門頭放置的,而我當時卻又要別出心裁,要求廣告部的人幫我做招牌并安裝的時候,要做豎招牌,立在門旁而不是橫置在門楣上方。廣告部的人從來沒有這么做過,很負責任地向我提出了異議。我堅持了我的想法,他們才有點悶悶不樂地回廣告部備料。
招牌掛出來了,我站在門前,左看右看,兀自欣賞,面有得色。但是,看著看著,我自己終于有點隱隱不安起來,只見我的招牌,白底黑字,立在門邊上,怎么看也不像一塊商業(yè)招牌,而更像某個機關(guān)單位掛著的牌子。我不禁流下冷汗來。這樣掛著的一塊牌子,如果真被人們誤認為是一個機關(guān)單位,我還用做生意嘛!
正在這么想著,表嫂也提出不妥。
表嫂沒提出來,我心中還有猶豫,一經(jīng)表嫂提出來了,我反而不猶豫了,對表嫂說,就這樣!人,就是這樣,如果讓他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主動改正錯誤,錯誤也就改正了。由別人指出來,提議他或者要求他被動改正,他往往明知道應(yīng)該改,卻也硬撐著,就是不肯改了。做這樣的人是很無趣的,做這樣不可理喻的人是悲哀的??墒怯袝r候人偏偏就會做這樣的人。
表嫂見我堅持,也無可奈何,她當時的地位就是我的一個跟班,完全沒有話語權(quán)。
8? . 開業(yè)
開業(yè)了。一般商家開業(yè),要邀親朋好友前來祝賀,要大放鞭炮,一者噼里啪啦熱熱鬧鬧表示喜慶,二者鞭炮發(fā)出的震耳欲聾的聲音,鬧出的這個響動,能告訴遠遠近近周圍的居民,告訴走過路過的人們,本店開張了啊,請趕快前來消費吧。為了吸引顧客,還要在門口特別掛出一塊開業(yè)優(yōu)惠的牌子,以便能迅速招攬到生意。我們在永福既沒有親朋也無好友,請不來誰,就不請了。而我決定鞭炮也不放讓表嫂吃了一驚,我很厭惡中國的這種喜慶儀式,大放鞭炮聲音很吵,煙霧繚繞,既令人心煩,還污染環(huán)境。鞭炮我只在小時候放過,長大后,就再沒放過什么鞭炮了。表嫂說還是要放鞭炮啊,開業(yè)了嘛。我堅持不放,最后,她也無可奈何。誰叫她是跟班呢?我們就在一種冷冷清清的氣氛中開業(yè)了。但是我也去文具店買了幾張大紅紙,貼在一塊三合板上,寫上“開張大吉”“開業(yè)優(yōu)惠”的字樣,把它擺放在門口,以示我們的店從今開始營業(yè)了。表嫂沒想到這一個告知儀式我還是接受的,還是要的,臉上頓時綻開了笑容。
但是由于“8號沖印部”這樣奇怪的字號和與眾不同豎立著的招牌,我心里捏了一把汗。真擔心由于我起的這個有點莫名其妙的字號,并且又掛得完全與眾不同,而使顧客不明白,不知道我們這個店是干什么的。
果然開業(yè)頭幾天,幾乎沒有一個人明白我們是干什么的,幾乎沒有顧客光顧。每天早晨我們八點鐘開門,擺好架勢,臉上掛著笑容,等待上門做生意的顧客。可是,左等右等,直到夜里十點打烊,也沒見顧客上門,只有我們兩個人,大眼瞪著小眼,一籌莫展,一臉迷茫,內(nèi)心發(fā)虛,不知最后的結(jié)果是不是一直都會這樣。
但是永福是個如此純樸的地方,人們都樸素、坦然,少有心機,不明白就問。開業(yè)幾天雖然幾乎沒有做成生意,卻有不少人特地走進店來打問,你們這里是干什么的?我和表嫂都搶著答,照相、洗相片的呀!然后就連忙指著彩擴機讓他們看,說,喏,這個就是洗相片的機器呀。哦,哦,這樣呀,他們答,那哪天我拿膠卷來給你們洗,我們永福還沒有能洗照片的店呢,這下好了。他們說著,臉上露出驚喜和興奮。我們都略微松了口氣,這下,人們總算明白我們店是干什么的了。
在經(jīng)商這塊,我雖然有著在融安開一年店的經(jīng)歷,說起來仍基本是一個門外漢。不僅是一個門外漢,而且我從小在機關(guān)單位長大,對經(jīng)商、商人有一種來自潛意識里的本能的排斥和隔膜。這種自幼被灌輸和養(yǎng)成的對經(jīng)商、對商人的“本能”排斥和隔膜,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就能淡漠和消彌的。我在這一年的經(jīng)商過程中,常常并不把自己當作一個商人,完全沒有這種角色自覺,反而在內(nèi)心有一種別樣的、或者說希望有一種別樣的定位,不情愿承認自己是商人,甚至有點羞于承認自己是商人,不過又明白,自己明明已經(jīng)是商人!這種內(nèi)心的掙扎、矛盾,讓自己無奈和有些悲寂。而一個門外漢一個外行如果自以為有了什么奇思妙想,這種奇思妙想事實上常常是只奇不妙,瞎主意,亂指揮。就像我起的這個“8號沖印部”的字號,我立著掛起的招牌,讓顧客既看不懂,更不明白。奇是奇了,妙卻實在很不妙啊。
9 . 生意來了
第一單生意是隔壁的一位大姐,她也租賃了農(nóng)行的門面打算賣雜貨。辦執(zhí)照的時候需要交相片,她就來我們店里照相。我和表嫂一齊出面接待,興奮地招呼著。請她梳頭,整理衣服。圍著她忙忙碌碌地轉(zhuǎn)。在我的指點下,表嫂特地為她在臉上抹了一點粉,描了一下眉,用口紅涂了涂唇。這樣照起相來,相片上的人會顯得粉嫩,上相,更好看了。果然陪著這位大姐一塊來照相的她的家人看到了照片,都說照得好,照片里的人年輕漂亮。表嫂謙虛地說不是我們照得好,是大姐人長得水靈、好看,哪個來照都會照得好看。大姐說,妹子真會講話啊,你們的生意將來一定好一定旺!表嫂連連說謝您吉言!謝您吉言!她們笑呵呵地拿著相片走了。我們心底也甜滋滋的,自己的手藝能得到顧客肯定,哪有不快樂的。
可是盡管偶爾有些顧客登門照相、曬相,整個局面卻并沒有起色,并沒能打開,仍是顧客稀少。
這時我有了一個主意,我想從某一點開始突破,我想到的就是過塑相片。
當時市場上過塑相片的價格是五寸每張五毛錢。洗相片也才五毛錢,過塑就要五毛錢,價格實在太高了,基本上顧客曬好相,都不舍得過塑,直接拿回家。因此每個家庭都存有大量未曾過塑的相片。如果我把價格降下來,會不會帶動過塑這種消費,從而也帶動我們店的整個經(jīng)營?
我決定試一試。我把每天放在門口的那塊寫著“開張大吉”“開業(yè)優(yōu)惠”的牌子拿回來,再糊上一層空白紅紙,用毛筆蘸著墨汁寫上“開業(yè)優(yōu)惠,過塑三毛”幾個字,然后拿到人行道,面朝著馬路靠在一棵行道樹上。
這塊廣告牌一放,情況立馬不一樣,當天就有不少顧客前來過塑。接下來幾天拿著相片前來過塑的顧客越來越多,到后來從早到晚,顧客排著隊前來過塑了。我們忙得不亦樂乎,飯都顧不上煮。姑媽知道了,帶著退休的姑爺和準備上幼兒園的表侄,也從柳城趕來幫忙。姑媽雖然一輩子是一個家庭婦女,卻是家里的主心骨、頂梁柱,做事干練、麻利,什么事情到她手里三下五除二就搞定。我們的生意不僅相片過塑這塊應(yīng)接不暇,其他方面比如洗相、照相,也開始有點應(yīng)接不暇了。姑媽不僅幫我們煮飯搞后勤,也直接上第一線,幫我們接待顧客,幫我們過塑。姑媽雖然年紀大了,學(xué)過塑卻一學(xué)就會,一點也不含糊,比表嫂學(xué)得還快還好。表嫂學(xué)過塑的時候,還過壞了幾張照片,姑媽一張也沒過壞。
永福其他相館見我們生意好起來,都跑來探看。他們在門口怯怯地小心謹慎地半躲半藏地東張西望,我見了,特意走出來,請他們,進屋坐一坐??!他們有點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答,不了,你忙,你忙。轉(zhuǎn)身走了。我還真沒時間顧及他們,人走了就走了,我也立即轉(zhuǎn)身回店里忙自己的了。
生意興旺起來,全是“過塑三毛”這個賣點的功勞。我有點擔心別的相館也會跟進,也打出過塑三毛的價格。他們的地理位置好,又是老店,人人知道,如果他們也跟進,也打出“過塑三毛”的廣告,極有可能立即會把我們的顧客拉走,使我們的生意又蕭條起來。
我這種擔心后來證明是多余了。
其他相館奇怪地一致觀望。
也許同行們認為過塑不是業(yè)內(nèi)的主打產(chǎn)品,在自己的經(jīng)營中所占份額極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勞動強度又大效率又極低,是雞肋,我想做就給我做吧。
他們沒想到的是當過塑這個業(yè)務(wù)分散在各家時,對每一家都無足輕重,但是當基本集中于一家后,就是可觀的業(yè)務(wù)了。而我的廣告牌上寫著“開業(yè)優(yōu)惠”,顧客都搶著這個優(yōu)惠期來過塑,把幾十年存積的相片,整個家底都翻出來匆匆拿來過塑了,好像是趕著來過塑能過一張就賺了一張的便宜似的,生怕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再也沒有這個優(yōu)惠價格了。這個數(shù)量就可怕了,有時我們一天要接兩三千張的過塑相片,一天到晚連軸轉(zhuǎn)也忙不過來。其實我這個定價不是一時給出的優(yōu)惠價,而是長期的價格,所以表明開業(yè)優(yōu)惠不過是一種噱頭,一種經(jīng)營策略。
同行們更沒覺悟到的是,通過打出過塑上的價格優(yōu)惠,我們開店的信息迅速傳遍全城。顧客的消費總是首選價格優(yōu)惠的地方,如果最后發(fā)覺價又優(yōu)質(zhì)也不次甚至更好,就會成為鐵桿客戶。而顧客的消費又總是有點盲目和一廂情愿,好像一個店里有一種商品價格是低的,其他所有商品也都是低的了,都愿意選在一個店里消費了。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仿佛一夜之間人人都知道永福如今有了一家沖印部了,以后洗相片,再也不用費力費神費錢跑到桂林去沖印了。
我就此一舉打開了局面。
當同行們開始覺悟,開始后悔,開始跟進,也打出“過塑三毛”時,輕舟已過萬重山,我早把他們徹底甩開了。
10 . 生意是如此之好
我沒想到局面一旦打開,生意是如此之好,除了人們排著隊前來過塑,洗相片的顧客也開始排著隊了。
在90年代沖印部和照相館就有這種天壤之別。顧客拿著膠卷選擇沖印相片,基本都首選有彩擴機的沖印部。沖印部總會成為那個地方洗相片的中心點、集散地。所以有好多地方的沖印部彩擴部,把店名就開做“某某沖印中心”“某某彩擴中心”,真是名副其實啊?,F(xiàn)在,我們的店也一樣顯出了強大的聚集力,顧客紛紛前來,并且每位顧客都由于永福本地也終于可以自己洗相片了而興奮不已,他們甚至帶著一種感謝的心情而來,感謝我們把沖印部開到了永福,給他們帶來了便利。
我心里也非常感激,我沒想到永福人對待我們會有這樣的心情這樣的心態(tài),不僅沒因我們是外地人而排斥,反而熱烈歡迎。他們一邊給我們沖印相片,一邊總說“太好了,太好了,永福終于也有自己的沖印部了”。
好多時候,我們店還沒開門,門外已經(jīng)有不少顧客在等著了,店門一打開,他們便急忙一擁而入。
姑媽說,我們怎么能讓顧客等我們呢?
表嫂說,是啊。用眼睛望著我。
早晨我總是起不來,總是起得很艱難。但是沒有辦法,我只好表態(tài),那我們再提早一個小時開門吧。
姑媽和表嫂都笑了。
永福是那么小的一個地方,我真不知道這么多的顧客是從哪里冒出來的,源源不斷,無窮無盡。
我們每天心情又緊張又愉快,接待著絡(luò)繹不絕的顧客。
11 . 稅管員
稅管員來到了我們店里,他的到來讓我萬分緊張。
在融安的時候,融安的稅管員登門而來時,是趾高氣揚的。一進門抬頭朝天,不由分說,定稅了,定你多少多少的稅。我點頭哈腰,生怕他定高了負擔不起,可又無可奈何,沒有我分辯說話的權(quán)利。他果然定了我好高的稅額。我回家去向父親訴苦。父親說沒事沒事,他還不認識你哪。沒幾天,稅管員又到來了,這次他很和氣笑容可掬,他說,你怎么不說你是羅秘書的兒子呢?真是認生了。這次他又重新幫我定了一次稅,減去了差不多一半的稅額。真是朝中有人好辦事啊。中國這個人情社會,從古到今都是這樣,變不了。
可是在永福我沒有任何關(guān)系,沒有任何人情,稅管員到來,讓我萬分緊張。過去我在融安開的是一家小小的照相館,現(xiàn)在,在永福開的可是一家沖印部啊,是永福攝影服務(wù)業(yè)的龍頭啊,還不被稅管員盯死。該定多高的稅呢?我緊張得要命,擔心得要命。
那時全國都一樣吧,稅務(wù)局總是死盯著商家,能定多高的稅就定多高的稅,能擠到多少稅額就擠多少稅額,甚至殺雞取卵,總是寧高不低,稅賦常常壓得我們這些小小個體戶喘不過氣來。甚至有些店因為生意不好賦稅太高交不起而關(guān)閉了。那時我常想干個體戶和開公司待遇是多么不公平不平等啊,公司贏利了,才需要交稅,而個體戶不管你贏不贏利,只要你開一天業(yè)就是喝西北風也得交一天的稅。為什么不給個體戶一個起征點,讓個體戶得到一點喘息呢?領(lǐng)工資的人交稅還有個起征點呢。什么時候個體戶也能享有這個待遇呀?這是我的一個夢想。
稅管員進到店里,面帶微笑,望著我說,你是老板吧?
我點頭承認了。
要定你店的稅了,你報一報吧。
他這么一說,居然是跟我協(xié)商,我完全沒想到我還可以同他協(xié)商,還能討價還價。心里有些輕松下來。就露出一臉苦相,說生意難做啊。
那時我們店的局面還沒打開,一整天也沒有幾個顧客上門。真是愁死人。
稅管員也看到了,安慰我說,不急,慢慢來。就走了。
沒隔幾天,他又來了,問,生意怎樣了???
我說,你看,還是那樣,沒人啊。
他說,不急,慢慢來。又走了。
我有點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了。
第三次他上門的時候,我的局面打開了,顧客盈門。他進來,兩眼閃閃放光,好像比我還興奮。
生意好啊,好得不得了啊。他笑吟吟地說,報一報稅額吧。
我不知怎么報,有點慌亂。就直白說出來,我不知怎么報呀,不知將來會怎樣呀。
不急,慢慢來。他說。聽他這么說,我突然想這句話是不是他的口頭禪呀,忽然覺得很有趣,臉上就掛出笑來。
你看,他說,臉上有笑容了嘛。
聽他這么說,我發(fā)覺自己不覺間失態(tài)了,連忙斂住了笑容。
他又說起他的口頭禪,不急,慢慢來。這樣,你先做一個月的營業(yè)額登記,然后拿到稅務(wù)局給我,我們再定稅吧。
我說好的好的。
我明白了。他是想盡量高地定我的稅,可是高到多少他又沒有底,是想先看看我給出的底啊。
我就每天做登記。表嫂在我每天做登記的時候,就圍過來看,臉色凝重,心情也是很擔心很沉重。做生意一怕生意不好,二怕賦稅重。生意不好自己還可努力改變,稅賦可由不得我們呵,人家說多少就是多少,完全沒有話語權(quán)。如果定得重了承擔不起,唯有關(guān)門大吉。逢著這種悲劇真是讓人不甘心啊。
一個月后我把營業(yè)登記拿給稅管員,稅管員仔細地看完了,說,好,我有數(shù)了,你先回吧。
過了幾天他帶了一幫人來,有三五個,再加上我們門店里的顧客,一下擠滿了。顧客看見是稅務(wù)局的人,紛紛避讓,都散了。門店一下清冷起來。
我有點驚慌,不知是怎么了,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以前稅管員都是一個人來的,怎么這次鬧這么大動靜?難道我做錯什么了嗎?
稅管員一臉冷峻,今天開始正式定你的稅!
然后他憋住了,不說。盯著我看。我看到他嘴鼓著,話就在他嘴巴里含著。
我感覺我內(nèi)心塞滿了焦灼的汗珠,快要流淌出來了。我無意識地不停地彎起手臂擦著額頭。好像我的額頭沾滿了一滴一滴的汗珠,好像我正大汗淋漓。定出的稅額是高還是低對我們的店能不能繼續(xù)經(jīng)營下去,能不能正常經(jīng)營下去,也可能是致命的,也可能是恰如其分的,當然還有一種,就是也可能是完全無足輕重的。會是哪一種呢?我不敢猜想。
定三千塊錢吧。稅管員終于吐出了關(guān)鍵詞。
我聽到了,悄悄透了一口氣。仿佛這么多天來一直屏著氣和什么較量,希望較量出一個理想的結(jié)果。現(xiàn)在塵埃落定,結(jié)果出來了。
稅管員說完這句話,臉上的冷峻突然就沒有了,笑嘻嘻的一臉和藹,他甚至伸出手來同我握了握說,老板,祝你在我們永福生意興隆旺上加旺吧,為我們永福多交稅,納稅光榮嘛。
我連連如搗蒜般點頭答道,是是是。用雙手恭敬地小心地握著他沒放開的手。
一幫人都笑嘻嘻的,然后一個一個過來,友好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便一哄而散,走了。
我徹底松了口氣。我報上去的營業(yè)額是三千多元,他定我三千元,給我留了余地。
永福真是一個好地方,永福人真是好人吶,并沒有殺雞取卵。
我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放下了。
表嫂也噓了口氣。她拍著胸脯說,嚇死人了。
12 . 縮水的相片
五寸相片的標準規(guī)格是一百二十七毫米長,八十九毫米寬,但是在90年代所有彩擴部生產(chǎn)出來的相片,幾乎都是縮水的相片。差別只是縮水的程度不同,有的縮到八十六,有的縮到八十四,我見到過縮得最厲害的,居然只有八十一毫米寬了,拿在手上,感覺簡直不成樣子,像一個人瘦得脫了形。
在業(yè)內(nèi)不管是什么機型,到了老板手里,老板最感興趣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改動尺寸,把原廠設(shè)置的八十九毫米的標準改小來,改得合自己的意,或者是八十六毫米,或者是八十五、八十四毫米,甚至八十三、八十二毫米。
一軸相紙總長一百七十五米,如果按相片標準尺寸擴片,約能擴出一千九百六十六張,而照片每縮小一毫米就可多得二十二張,如果一下縮了四毫米,就能多得近百張,可不是小數(shù)啊。這種偷工減料,生意好擴片量大比如說一天擴幾千上萬張的彩擴部,有得算,可以使經(jīng)營的老板小發(fā)一筆額外之財。
我也一樣按照這套行內(nèi)慣有思路走,要把我們的811彩擴機改小了出片的尺寸。我去向父親討教如何改變尺寸,父親聽了我的請教,不僅不同意我這么做,拒絕指教我,還狠狠批評了我一通。父親警告說,這些相片看得見,摸得著,你把相片改小了,改不合規(guī)范了,有一天人家拿這些相片來找你麻煩,你要吃不了兜著走!
我執(zhí)意不聽,反駁說人家也都改小了,市場上全是改小的相片,我為什么不可以改?
結(jié)果弄得不歡而散。
有空的時候我就把彩擴機的電路圖拿來看,自己鉆研。我曾經(jīng)與父親一同研究過以三原色曝光為模式的彩照擴放自動校色、曝光控制器,還算懂得一些電路知識。不說都快忘了,說起來,這個控制器還得到過國家專利呢,現(xiàn)在在網(wǎng)上居然還可以搜到??上У氖沁@個專利雖然獲得了,并沒有變成生產(chǎn)力,并沒給我們帶來任何效益,并沒有真正走向生產(chǎn),變成產(chǎn)品,沒有能投向市場。當初雖然有蠻多廠商感興趣,最后都沒有談成。如果談成,可能我的人生又會是另一重樣子了。人生總是這樣,它有很多種可能,有很多種向度,有很多層維度。你朝哪一個向度,你在哪一層維度,有時是一種必然,更多時候卻是一種偶然。人生由許多偶然促成,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是偶然的結(jié)果,而不是必然的結(jié)果。我翻看著電路圖,一邊看一邊拆開電器箱研究相關(guān)的電路板,我很快找到了控制走紙的步進電機走紙長短度在電路板上的調(diào)節(jié)機關(guān):一組撥桿。撥桿的位置不同,給出的步幅指令就不同,走紙的長度便有長有短。我也不想進行什么科學(xué)計算,我就用最笨拙的方式,撥動一次,讓機器走一回紙,直到試出走紙長度是我想要的八十五毫米。我沒有浪費多少張紙就試出來了。
表嫂在一邊做我的助手,她看到我大功告成,居然把一臺如此精密的高科技的機器玩轉(zhuǎn),佩服得五體投地。要知道我的學(xué)歷那時還只是一個高中生啊。
我也很得意,老爸你不幫我,我可以自己解決啦!
我也開始生產(chǎn)縮水的相片了。
但是心里一直很忐忑,生怕有消費者不滿而投訴,生怕最后弄得得不償失,被相關(guān)部門處罰。那就真是所得者小,所失者大了。
報紙上時不時也登載一些關(guān)于縮水相片的批評報道,我總要細細讀上幾遍。每讀一次就心慌一次。
讀罷,心里又想立即改正,可是又貪利,終于舍不得改。
有一回我在一本攝影雜志上讀到了一份國家有關(guān)部門頒布的《彩色膠卷和相紙照片沖洗加工技術(shù)規(guī)范》,其中有一節(jié)就說到彩色照片裁切尺寸和極限偏差。像一張五寸照片,極限偏差在兩毫米是容許的。
讀到了這個規(guī)范,我連夜把我的五寸出片尺寸改成了八十七毫米。這樣一來相片也合格了,每軸紙還能多得幾十張相片。欣欣然,非常歡喜。
從此感到萬事大吉,每晚都可以睡安穩(wěn)覺了。
父親知道了,說,你這是鉆法律的空子。
我不同意父親的這種指責。什么叫“鉆法律的空子”?我覺得這種指責很搞笑。只要按法律辦事,遵守法制規(guī)則,就沒有錯。而把相關(guān)法條朝自己有利的一面用到極致,是一種智慧的表現(xiàn),怎么能講成是鉆法律的空子呢!
商人總是貪心的。
有時我卻想不是商人總是貪心,而是商人每做一件事都是在逐利,都在算計利害,都要想利益最大化,結(jié)果就比別的職業(yè)的人更凸顯貪心。其實是人都有貪念,哪個人不貪心呢?哪個人不是總存有貪欲之心呢?
這有點像狡辯,因此每次我這么想的時候,心下都有點不安、忐忑,覺得這種想法是不是似是而非。
其實關(guān)于縮水的相片,那時我如果還能具有一種逆向思維就好了:當做彩擴的老板們統(tǒng)統(tǒng)都盡量把相片往小里做的時候,我偏偏不這樣做,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把相片尺寸做得堂堂正正、規(guī)規(guī)矩矩,做得實實誠誠,相片尺寸足,拿在手上大氣,是不是反而會贏得更多顧客,得到更多生意,有更多利潤可賺呢?可惜那時我人生經(jīng)驗有限,思維狹窄,只看得見眼前的一點點蠅頭小利。
13 . 表哥
表哥休公休假了,或者倒班輪休,就會從柳城跑來永福幫忙。
如今他已經(jīng)不做電工了,干上了內(nèi)保。工作的具體內(nèi)容就是帶著一把槍,守在銀行金庫的鐵柵欄里。每個班八小時,三班倒,三班四運轉(zhuǎn),倒班出來可以連休三天。做電工很悠閑,但是每個星期只有星期天能休一天,不像做內(nèi)保,要值夜班,但倒班出來可以連休三天,他就申請干上了內(nèi)保。
我說,表哥,你還做什么內(nèi)保?辭職來永福跟我們一起干吧。
表哥聽了,不以為然地笑笑,不打算同我分辯。
我就又對表嫂做工作,讓她動員表哥趕快辭職了,來永福幫忙。
永福很需要人手啊,我和表嫂兩個人忙不過來。
表嫂聽了我的建議大點其頭,覺得我說得好說得對。
可是,她也說不動表哥。
表哥一輩子是體制內(nèi)的人,也只愿做體制內(nèi)的人,你要他丟下鐵飯碗,在他的想法里,說這種話的人肯定是發(fā)神經(jīng)了,頭腦不正常了。
我又去向姑媽游說,希望說動姑媽站在我們一邊。
可是姑媽聽了我的游說,也堅決不同意我要表哥辭職的想法,她心滿意足地說,一家兩口子,一個人出來打拼賺錢,另一個人有一份穩(wěn)定的國家工資旱澇保收,這種搭配最理想了。
這使我感到很無奈,有時又覺得表哥很不男人,讓一個女人出門打拼,自己縮在銀行的鐵墻里享安逸,算什么嘛!
可是表哥每次到來,總是一副搶著干苦活臟活累活、流大汗出大力的樣子,讓我又無話可說。
我擴相的時候,表哥就切相、分相、裝相、配藥、加水、提拎廢藥,所有打下手的體力活全包了,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這使我對他的不滿消解了好多。
但是我就是不明白,表哥不過就是在銀行做一個最下層的內(nèi)保,這樣一份不尷不尬的飯碗,領(lǐng)著可憐的一點工資,有什么好戀棧的?
很多年以后我似乎才明白才理解。能有穩(wěn)定的收入、安定的生活,病了有醫(yī)保,老了有所養(yǎng),不就是咱老百姓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和理想嘛?
14 . 請人
表哥不肯辭職前來入伙,我和表嫂兩人,每天一開門,就得從早到晚幾乎一刻也不能停歇地忙得團團轉(zhuǎn),真累啊。不僅是累,很多時候深感分身乏術(shù),忙不過來。
姑媽見了,不僅保證做好她的內(nèi)勤,燒菜煮飯,讓我們能吃上一口熱飯,她還跑到一線來,站柜臺,幫忙招呼顧客,開單收錢,切相過塑。姑媽六十多歲的人了,兩鬢白發(fā),你別看她年紀大,做事能頂一個壯漢。手腳麻利,精力旺盛,做起事來雷厲風行。真是讓人刮目相看。不僅我很佩服,很多顧客看到了也很驚訝,很敬佩。覺得我姑媽年紀這么大了,身上怎么卻總有使不完的勁!
盡管如此,還是忙不過來,一家上了路、生意旺的沖印部,沒有四五個人,怎么能夠應(yīng)付得下來?我和表嫂居然能頂?shù)眠@么久,已經(jīng)是一個奇跡了。
我同姑媽商量,既然表哥不肯來,我們就請人吧。我實在感到好累了,感覺有點頂不住了。
姑媽聽了臉色陰郁,心事重重。她說,請人我們不就成了資本家了嗎?
在上世紀90年代初,特別在縣城這種小地方,所有的個體戶、店家基本上都是個人店、夫妻店、家族店,自食其力,基本沒有請人的。很多個體戶就算生意很好很忙都不敢請人。歷史上的某種陰影還在人們的心里存著讓人害怕、后怕,做噩夢。不像現(xiàn)在一個老板請得起人是一件榮耀、顯擺的事,你請十個八個、一百個、一千個,都不再會擔心有人說你是資本家,都不擔心有一天因此被打倒踩在腳下,遭受非人迫害。
姑媽還有一重擔心,她怕請一個外人進來,會把我們的一切都摸清了。
她這么說我也有點擔心起來,想象到被敵人打進內(nèi)部,那真是一件很值得擔心、很恐怖的事情啊。
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雖然每到忙不過來,每到忙得想趴下的時候,我都不由產(chǎn)生趕快請人的渴望。
堅決不請人,埋下了禍根,最終種下了惡果。
15 . 病
我病了,這是長期超負荷勞累的結(jié)果。
胃出血。剛開始還不算很嚴重,如果我立即去醫(yī)院診治,應(yīng)該也不會發(fā)生什么嚴重問題。
但是我并沒有去醫(yī)院,而是去隔壁的一個私人診所診治,這下才壞了。
我之所以給這家診所的醫(yī)生診治,一是他是我們的鄰居,我認為肯定會得到他的悉心醫(yī)治;二是他是從縣醫(yī)院出來的,在縣醫(yī)院時是醫(yī)院的內(nèi)科主任,人們都言傳他醫(yī)術(shù)高明,來找他就診的人每天都排著長隊,我對他極其信任,哪料到結(jié)果完全不是所想的。
不知是這個醫(yī)生其實醫(yī)術(shù)并不高明還是為了盡可能多得我的診療費,居然在他越治我的病情越嚴重的情況下,不及時把我轉(zhuǎn)診,還把我滯留在他的診所。剛開始我還能自己走著去給他看病,越治我就越走不動了,病情越來越嚴重了,躺在床上了。結(jié)果直到我胃大出血而昏迷,他還把我滯留著。這時,全靠我伯父從融安趕來了,緊急把我強行送進了縣醫(yī)院,救回了一命。
人病如山倒,8號沖印部全靠我支撐,我倒了,8號沖印部也就倒了,不得不關(guān)閉了。
我沒想到當我正做得風生水起時,最后是這個結(jié)局。如果我們能及時請人,大概就不會是這樣一個結(jié)局了。
我原來還希望先暫時關(guān)閉8號沖印部,等我病好些再重新開張。父親堅決不同意,他說,你還要不要你小命了?連夜就把8號沖印部關(guān)了,把所有的東西請了一輛貨車全拉回了融安。待我出院后,不由分說把我?guī)щx了這個讓我留戀的傷心之地。
我在融安整整休養(yǎng)了一年,身體才勉強恢復(fù)了元氣。
責任編輯 韋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