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屏亞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農業(yè)生產和農業(yè)科學技術取得重大成就。1978年以后,我國設立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表彰在農業(yè)科學研究領域作出貢獻的集體或個人?,F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項目一等獎以上的玉米品種和它們的研發(fā)者敬錄于后,感謝這些為中國雜交玉米作出貢獻的人。
◆宋秀嶺
新單1號開創(chuàng)中國單雜交種利用先河
由河南省新鄉(xiāng)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宋秀嶺主持選育的“玉米優(yōu)良自交系矮金525及雜交種新單1號(矮金525×混517)”,是由中國科學家育成并在生產上直接利用的第一個玉米單雜交種,為世界首創(chuàng);最高年份種植面積133.3萬hm2,還遠涉重洋,引種到歐洲和亞洲一些國家。
長期以來,宋秀嶺忍辱負重、矢志不移,在坎坷逆境中堅持為玉米育種事業(yè)辛勤勞作,足跡踏遍豫北農村,汗水灑在海南大地。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chuàng)了第二個“科學的春天”,新單1號(以及新雙1號)的發(fā)明權終于寫在宋秀嶺的名下。
◆景奉文
自330托起玉米單交種邁步輝煌
1982年,丹東市農業(yè)科學院景奉文主持選育的自交系自330獲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景奉文1950年從事玉米雜交育種工作,先后主持選育出37個玉米自交系,特別是自交系自330,其配合力高、抗病蟲、抗倒伏、適應性強。全國玉米育種界利用自330組配選育出中單、沈單、鐵單、遼單、復單等高產玉米雜交種。
丹玉號系列玉米堪稱我國玉米育種界“耀眼的明星”,但景奉文這個名字卻鮮為人知。他全心投入玉米育種事業(yè),即使身處逆境、體質羸弱,依然堅持田間授粉和去海南繁殖種子。令景奉文欣慰的是,在他生命彌留之際,獲知他主持培育的玉米雜交種丹玉6號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李競雄
多抗性豐產中單2號遍植神州大地
1985年6月12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李競雄主持培育的“多抗性豐產玉米雜交種中單2號”獲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李競雄1974年隨中國農業(yè)代表團訪問加拿大,獲華僑學人贈送的Mo17自交系,當年即安排去海南擴大繁殖,用Mo17與自330雜交,培育出植株矮健、抗多種病害的中單2號,1976年開始推廣,很快遍植20多個省(區(qū)),1984年種植面積175.8萬hm2,最多年份超過226.7萬hm2。
李競雄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玉米遺傳育種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李競雄懷耿耿報國之志、奉拳拳赤子之心回歸祖國,在物質、設備等科研條件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進行自交系間雜交種的選育,培育的中單2號獲國家殊榮。
◆姜惟廉
沈單7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遼寧省沈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姜惟廉主持“高產多抗玉米雜交種沈單7號的選育”獲199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沈單7號是以從美國先鋒雜交種3147選育的沈5003作母本、以丹東市農科所選育的E28作父本雜交而成。1992年全國種植面積70萬hm2。
姜惟廉是我國首位榮獲國家玉米科學獎勵的女科學家。她堅持“以成果求生存、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的宗旨,帶領團隊利用美國商業(yè)雜交種選系,縮短了與美國玉米育種的差距,培育的自交系沈5003為玉米育種界立功。
◆吳紀昌
多抗性玉米丹玉13號抗多種病害
遼寧省丹東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吳紀昌主持選育的“多抗性玉米雜交種丹玉13號”獲198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吳紀昌在植物病菌生理分化和玉米抗病育種方面成績卓著,用旅9寬導入帶有單基因抗性的A619ht,經過多次回交、自交、雜交、基因重組,育成E28自交系,與Mo17ht雜交選育出帶有單基因抗性和多基因抗性相結合的抗大小斑病、絲黑穗病、玉米螟的高產新品種丹玉13號,1988年種植面積304.3萬hm2,最多種植年份350萬hm2。
吳紀昌科研碩果累累,他主持的“玉米自交系對小斑?。∣小種)水平因素觀察及遺傳的研究”,1982年獲遼寧省農業(yè)技術改進獎三等獎;“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種2號研究”,1983年獲遼寧省重大科技成果獎二等獎;“全國玉米品種資源對大小斑病和絲黑穗病的抗性鑒定”,1985年獲農牧漁業(yè)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黃早四榮登北京中華世紀壇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主持選育的“高配合力、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玉米自交系黃早四”,獲200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蒲腥藛T1974年從河北省農家種育成自交系唐四平頭,再從唐四平頭培育出自交系黃早四。1976年通過會議發(fā)放和友好贈送,短短數年各地科研人員用黃早四×Mo17相繼培育出黃417、煙單14、戶單1號、四單11、黃莫417、林趙1號等玉米雜交種,均先后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獎勵。
1999年原農業(yè)部組織專家鑒定,以黃早四為材料育成的自交系60多個,以黃早四參與組配的玉米雜交種52個。2000年12月31日舉行“本世紀國家重大科技成果封存儀式”,黃早四被隆重置于北京中華世紀壇。
◆許啟鳳
農大108,國人的光榮與驕傲
許啟鳳教授用自育玉米自交系(黃c×178)培育出玉米雜交種農大108,榮獲200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2年全國種植面積273.3萬hm2,最多年份333.3萬hm2,榮列跨世紀跨區(qū)域面積最大的玉米雜交種。
《農民日報》報道說:他是在“三無”(經費、助手、土地)環(huán)境下,堅持十多年勤奮作業(yè),南繁北育,始終保持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終于培育出優(yōu)秀自交系并組配高產優(yōu)質農大108及系列品種。許啟鳳德高望眾、胸懷坦蕩,他把農大108的成果權、品種權、經銷權全部奉獻給學校。中國農業(yè)大學宣稱農大108位列學校第一項重大科技成果,是國人的光榮與驕傲!
◆李登海
緊湊型玉米掖單13號引領育種新方向
2004年2月20日,山東省萊州市農業(yè)科學院李登海培育的“高產玉米新品種掖單13號的選育與推廣”,獲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李登海以掖478與丹340雜交培育出緊湊型玉米掖單13號,1996年全國種植面積210萬hm2,以自交系掖478為母本全國培育的玉米雜交種在黃淮海地區(qū)占有半壁江山,緊湊密植型玉米引領玉米育種新方向。
在大協(xié)作環(huán)境下,倡導資源共享,提倡互通有無、種質“友好交流”。借助從掖縣農科所呂華甫贈送的U8112和遼寧瓦房店長興公司吳安久贈送的沈5003,李登海培育出了新型玉米自交系掖478,并與丹340雜交選出了掖單13號;1989年,掖單13號創(chuàng)造出了1 096 kg/667 m2的高產紀錄。
◆堵純信、張發(fā)林
鄭單958榮獲全國第一大品種桂冠
2008年1月8日,堵純信、張發(fā)林培育的“高產穩(wěn)產廣適玉米雜交種鄭單958”獲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6年鄭單958種植面積390.5萬hm2,年最大種植面積近466.7萬hm2,連續(xù)12年榮獲全國第一大品種桂冠!
1996年2月,堵純信從河南省農科院退休后到滎陽種子站繼續(xù)從事玉米育種,用張發(fā)林從掖479選出的鄭58作母本、外引系昌7-2作父本組配鄭單958。申報新品種審定和評審國家獎勵,堵純信被評為“第一發(fā)明人”,而河南省農科院則是“第一獲獎單位”,張發(fā)林為“第二獲獎人”。
◆程相文
溫家寶總理給浚單20起名“永優(yōu)”
2011年2月14日,河南省??h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程相文主持完成的“玉米單交種浚單20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0年浚單20全國種植面積309.3萬hm2。
溫家寶總理視察??h農科所時高度贊揚程相文取得的成績,并給玉米雜交種浚單20起名“永優(yōu)”!溫總理寫的親筆信:“一個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中國實現現代化需要一大批像程相文這樣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有為科技事業(yè)鞠躬盡瘁的精神。程相文獻身玉米育種事業(yè)的事跡應該表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