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
鬧哄哄的雙11剛過,耐克、阿迪達斯的天貓店當天銷售超10億元,安踏集團當天電商流水18.3億元,百麗集團線上交易額10.5億元,還有李寧、紅蜻蜓、足力健等28個鞋品牌天貓店當日的流水也超過1億元。
雖然雙11期間線下實體鞋店都在采取各種方式進行“截流”,避免客流被線上吸走太多,但效果似乎很一般。
這不禁讓我想到的——實體鞋店的“基本盤”與“增長空間”。
首先說,實體鞋店的“基本盤”。我覺得,這個主要就是指門店的日常銷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塊,也是最下功夫、最用心用力的地方。
我相信,每天都會有很多老板盯著店鋪的業(yè)績,對比昨天、對比上周、環(huán)比上月、同比去年,是增長了還是下降了?
哪些款開始起量了、賣爆了,哪些款還是沒有動銷?賣爆了,怎么辦?滯銷了,怎么辦?
還有,門店的陳列要怎么調(diào)?是不是又該理貨了?店員的情緒,最近怎么樣?要不要開個會鼓勵一下?……
不再列舉了,以上種種,都屬于實體鞋店的“基本盤”,也是咱們店鋪要生存的前提條件。這個肯定不能丟了,也不能忽視,肯定還要繼續(xù)堅持。
但我們同樣也得承認,在當前的時代條件和市場環(huán)境下,守住“基本盤”,店鋪可以生存,我們也能多少賺一點,但店鋪業(yè)績想增長就很難,市場份額想增長更幾乎是不可能!
大家可以隨便在淘寶上搜索一下“鞋”,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很多陌生品牌,但銷量卻很好,月銷量過萬雙的爆款也有很多。
不斷有新品牌出現(xiàn),不斷有爆款出現(xiàn),可這些都不是你家的。但潛在消費者的銷售需求被滿足了,市場份額就這樣被別人悄悄吃掉了。
以前,我們可以說,某某品牌、某某店鋪是我的競爭品牌、競爭對手;可現(xiàn)在,你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對手是誰,但市場份額卻真真切切地被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