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怡
或許是出于巧合,4月12日,馬云和劉強東兩位大佬不約而同,針對時下熱門話題“996”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
在阿里巴巴內部交流活動上,馬云對近期引起熱議的“996”工作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到今天為止,我肯定是12×12以上。我沒有后悔12×12,我從沒有改變過自己這一點。”其稱,只有付出巨大的代價,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報,阿里早年也加班,8小時工作以后晚上還需要復盤、學習。
無獨有偶,同一天稍晚,劉強東也在朋友圈發(fā)表《地板鬧鐘的故事》一文,稱“京東最近四五年沒有實施末位淘汰制了!人員急劇膨脹,發(fā)號施令的人愈來愈多,干活的人愈來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這樣下去,京東注定沒有希望!公司只會逐漸被市場無情淘汰!”他表示,京東永遠不會強制員工995或者996,但京東人都必須具備拼搏精神。
兩位大佬在同一天難得一致的發(fā)聲,這是近年來少有的現象,也表明了他們共同的態(tài)度:順應時代,擁抱變革。
被誤讀的996
不出意料,馬云和劉強東兩位大佬的同時發(fā)聲,引發(fā)了更多關于996的爭論。
這波關于996的爭論已延續(xù)半月——3月27日,一位不知名的程序員開發(fā)了一個名為“996.ICU”的網站項目,短時間內獲得超過20萬顆星星。諸多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紛紛在該網站上揭露“996.ICU”型互聯(lián)網公司,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互聯(lián)網公司都在列。有人稱996.ICU為“GitHub星數上升最快的項目”,并且將這個項目定義為“程序員的一次反抗”。
“996”工作制,即每天早 9 點到崗,一直工作到晚上 9 點,每周工作 6 天——而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從這個角度來說,批評996制度本身,是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政治正確的。
不過,許多人在爭論時,都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無論是馬云,還是劉強東,都有一個基本的論調:不強制996。
事實上,在馬云和劉強東的語境中,996并非指996工作制度,而是一種精神或者說是一個人的自我要求。
所以馬云在微博中強調:“不為996辯護,但向奮斗者致敬!”所以馬云也提到,自己雖然即將退位,但是依舊按照“12×12”的工作節(jié)奏,昨天晚上1點鐘才到家。但是他認為這是自己選擇的路,如果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是不可能實現自己想要的成功的。
而且,劉強東也借此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憶起京東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艱苦歲月。他舍不得租房,睡辦公室地板整整四年,鬧鐘設定為2小時鬧一次,醒了就繼續(xù)工作,然后再睡再設鬧鐘。他說正是在這樣的拼博努力下,才讓京東殺出一條血路,走到今天。
拼搏與奮斗,所有企業(yè)家的圭臬
2016年,張朝陽與秦朔對話中,也透露了馬云的勤奮:有一次晚上張朝陽在酒吧唱歌,馬云因為收購雅虎也在北京,于是我就叫他出來玩。結果他夜里12點才過來,待了半小時就走了,因為他還要回去接著干活。
稱自己“不夠勤奮,飄飄然享受自己Feel”的張朝陽,曾經搜狐市值超10億美元,坐擁多家上市公司,風頭一時無兩時,馬云還在破沙發(fā)上演講——但如今無論是公司市值,還是江湖地位,與馬云比,巨大的差距就證明了這一切。
其實,頂級企業(yè)家身上最不缺的就是拼搏努力的精神。在一篇文章中,如此描述“拼命三郎許家印”,其經常凌晨三四點鐘回家睡覺,睡一會就起床去公司,這是他長年累月養(yǎng)成的習慣。許家印的拼命影響了很多恒大人,一大批人尤其是公司中高層,都是工作狂。
《解密·首富李嘉誠》也透露,勤奮和自律是李嘉誠身上極為重要的標簽。李嘉誠每天工作16~17個小時,他說自己實際上已經活了100多歲?!拔彝砩弦欢〞磿?。如果我有一個鐘頭,即使是睡不夠、遲睡,我一樣會看書?!?/p>
此外無論是曝光一天行程的王健林,還是將鍋碗瓢盆搬進實驗室的稻和盛夫,每天早晨5點多就被機會叫醒的李彥宏,或者多次警示“奮斗,活下去為唯一目標”的任正非,其實不過都是在說明:
對這些企業(yè)家而言,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十年間,在華爾街和央行的持續(xù)貨幣寬松下,中國的互聯(lián)網行業(yè)經歷了一段野蠻式的增長。
2018年,納斯達克指數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從1500點沖上8000點,摩拜和ofo還在為誰是行業(yè)第一揮金如土,作為中國互聯(lián)網行業(yè)領頭者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的股價也都站在了巔峰之上。
然而到了2018年底,ofo和摩拜的黯然命運結局,其實不過是在說明:
對互聯(lián)網行業(yè)這種依賴于持續(xù)創(chuàng)新才得以生存的企業(yè)來說,平庸意味著分分鐘就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因此,人們在爭論馬云和劉強東的996觀點時,許多人卻忽視了劉強東已經嗅到了危機的味道:“這樣下去,京東注定沒有希望!公司只會逐漸被市場無情淘汰!”
必須承認的是,京東在過去十幾年來的一路狂飆,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但也掩蓋了很多問題。劉強東意識到,隨著大量新員工的加入,在充實了公司業(yè)績的同時,也導致了公司內部管理和文化的松懈,員工價值觀的淡化,拼搏精神的減弱——從這個角度來說,要求員工拼搏與奮斗,這本就是劉強東應該而且必須做的事。
不喜歡996?不去BATJ就是
客觀而言,無論是馬云,還是劉強東,他們口中的996,其實都是他們奮斗后的內心真實感受,和996工作制無關。
4月13日,《環(huán)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如此表態(tài):
我覺得馬云和劉強東說的是他們自己的真實感受。每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肯定都有過比996更嚴酷的拼搏甚至掙扎,公司九死一生,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拿生命拼出來的。
當然,某種程度上,企業(yè)家的996,和普通程序員、普通員工的996,本來就不是一樣的定義——員工考慮個人小家,企業(yè)家考慮大家生存發(fā)展。
既然你沒有馬云劉強東的真實拼搏經歷,又沒有他們?yōu)槠髽I(yè)生存發(fā)展必須背負的責任,又憑什么用個人的自由,去論斷這些企業(yè)家對于996的見解是否錯誤?
所以在劉強東的內心,有矛盾,也有堅定:“我是要為18萬兄弟背后那18萬個家庭負責,還是要留下那1%混日子的人,向他們負責?我沒有選擇余地!”
所以在今年年初,華為發(fā)出“不養(yǎng)閑人”的裁員公告,大批為華為打拼到中年的員工,因為“不能具備年輕人的拼搏精神”而被掃地出門。
所以在馬云看來,“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阿里巴巴從來也都提倡,認真生活,快樂工作!但是年輕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不為996辯護,但向奮斗者致敬!”
互聯(lián)網公司在寒冬下的求生之法唯有變革。這是一個騰訊、阿里、京東、小米、百度等幾乎所有互聯(lián)網企業(yè)都處于大變革的時代——改革,勢必需要每一個參與者的支持;然而,在局勢尚未明朗之時,并不是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看清改革的未來,也不是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擁有改革的決心。
其實,個人愿不愿意996,對于“996”還是“965”的爭論沒有意義,也沒人強制:如果不愿意拼搏與奮斗,不選擇去BATJ工作就是。
換言之,每個人實際上都擁有選擇權,可以在996的工作制和955的工作制里面做選擇——并非身不由己,只是選擇“996”也就選擇了奮斗的姿態(tài),意味著愿意接受并且擁抱變革。
但是,一旦你選擇了BATJ,也就意味著:你將直面時代的變革,原地不動就意味著倒退,注定會被時代的洪流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