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跡
近日,日本熊本縣政府計劃更改該縣吉祥物中文名稱,從目前的“酷MA萌”改為“熊本熊”。
上一次大動靜更改中文譯名還是去年“白俄羅斯”要求改為“白羅斯”。當時,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fā)文稱,“漢語中‘白俄羅斯’這個錯誤的國名,使很多中國人懷疑對方說的到底是哪個國家。要把我國名稱翻成中文的話,那就應該用‘白羅斯’這個詞。”“白羅斯”此次發(fā)出請求后,中國學者展開了熱烈討論,多數人傾向于認同外方說法,認為“白羅斯”從語音上還原了“Belarus”本來的讀音,“白俄羅斯”的譯法應該算是早年的翻譯失誤。
譯名跟“政治因素”掛鉤
上世紀50年代初,國內的譯名處于無序狀態(tài)。同一個名字新華社、《人民日報》、外交部、地圖出版社、中聯(lián)部等諸家能翻譯出10多個名字,混亂波及新聞、教育、科研多個領域??紤]到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接觸各界新說法、新名詞幾率更高,周恩來總理作出明確要求:“譯名要統(tǒng)一,歸口于新華社。”由此定下了權威身份。
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首要準則就是講政治。據前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過家鼎介紹,過去的侵朝美軍司令李奇微(Ridgway)原本譯為“李奇?zhèn)ァ?,后來將“偉大”的“偉”改成了“微小”的“微”?!斑@是有意要貶低一下?!?/p>
2005年,時任韓國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宣布漢城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隨后,韓國方面通過官方渠道要求中國跟進。“漢城”是歷史故稱,本應遵循“約定俗成”原則,但中國經過慎重考慮,還是同意了韓方要求,遵從了翻譯“名從主人”原則。不過,對于韓方將韓國國家元首(President)的中文稱謂改為“大統(tǒng)領”的要求,中方并未接受,仍然稱為“總統(tǒng)”。
約定俗成與“將錯就錯”
2009年11月12日,美國駐華使館發(fā)布的一張關于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首次訪華的紀念海報引發(fā)了不同譯名的誤解和爭議。海報上稱呼奧巴馬為巴拉克·歐巴馬。許多人開始不明就里——到底是奧巴馬還是歐巴馬?
對于海報上的字樣,美駐華使館解釋說,“歐巴馬”的譯音更接近英語發(fā)音。美國駐華使館新聞發(fā)言人史雯珊介紹說,對于以前“歐巴馬”和“奧巴馬”兩種譯名混著用的情況,美國政府現在正在規(guī)范總統(tǒng)中文譯名,今后將統(tǒng)一使用“歐巴馬”。
但中國的翻譯工作者們并不認同。在新華社的譯名庫里,“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這一姓名自2004年11月3日以來一直沿用至今。譯名室負責人表示,奧巴馬這個姓氏在非洲國家肯尼亞的一些部落很普遍,這么多年一直這么翻譯。“如果他改了,那個家族的名字都會受影響?!彼?,除非通過外交途徑“強烈要求”,奧巴馬這次想改名很難成功。
對于一些沒有嚴格按照標準翻譯出來的名字,一些外國人卻很買賬,于是“將錯就錯”。比如,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用Germany而非Deutschland指代德國的國家,并且沒有嚴格對應地譯為“日耳曼尼亞”,而是繼續(xù)讓對方享有“德意志”這個傳統(tǒng)名字。
“神翻譯”無處不在
翻譯是個專業(yè)活兒,但一些“神翻譯”往往曲解原意,令人啼笑皆非。
創(chuàng)刊于1930年、每年都要評選世界企業(yè)500強的Fortune雜志在中國長期被譯為《幸福》,光看名稱不少人都會以為這是一本生活類刊物。直到它1996年開始發(fā)行中文版、官方定名為《財富》,錯誤譯名才走入歷史。
軍事方面最有爭議的譯名當屬美國海軍的“企業(yè)(Enterprise)”號。Enterprise的最常用含義當然是“企業(yè)”,但用“企業(yè)”來對應一個美國海軍傳承兩百余年、威力巨大的航空母艦的艦名,似乎不太恰當。最后,美國人自己解決了這個中文翻譯的難題。在2012年12月老一代“企業(yè)”號的退役儀式上,美國海軍宣布第三艘“福特”級航母的名字仍將是Enterprise,在美國官方的中文報道中,該艦被譯為“進取”號。
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翻譯問題怪不得中國譯者。美國頂尖高校之一的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習慣上被譯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事實上,該校應該叫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后者是該校捐資人的名字??墒?,作為人名,Johns非常罕見,即使以英語為母語者也經常把它與常見的教名約翰(John)弄混。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