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鮮
摘要:電視編輯是一種信息的選擇、加工、組織和傳播的思維過程,素質和思維是電視編輯的兩大基本支柱,思維居于核心地位。正確認識電視編輯的各種思維模式,樹立正確的思維觀念,掌握多元化的編輯技術和手法,把握畫面的元素構成,這是電視編輯必須解決的一個理論和實踐問題。
關鍵詞:地方電視臺;電視編輯;思維;素質;編輯技術
中圖分類號:G222.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19)02-0019-03
隨著中國傳媒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傳統(tǒng)廣播電視已經到了轉型升級的一個新階段,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當下廣電行業(yè)的多元化并不是高質量化、精品化,而受眾的審美追求、藝術鑒賞能力在不斷提升,如何制作出技術精良、富有審美內涵的精品節(jié)目,吸引受眾眼球,搶到節(jié)目的收視率,成為各級電視臺競爭的核心。作為地方電視臺,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無疑對我們的電視編輯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
1 電視藝術的內涵
VISIO—“看”,合起來就是遠距離傳送畫面的意思。電視通常以TV為代號,是從英文TELEVISION簡化而來,含義是“遙遠之地也能看得見的圖像?!?/p>
依據《辭海》的解釋,電視是“傳播圖像的一種廣播、通信方式。它是應用電子技術對靜止或活動的景物的影像進行光電傳換,然后將電信號傳遞出生,使遠方能即時重現影像?!?/p>
《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電視是“利用無線電波傳送物體影像的裝置。由發(fā)射臺把實物的影像變成電能信號傳輸出去,電視機把收到的信號再變成影像印在熒光屏上。”
隨著傳播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電視日益顯示出其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成為繼詩歌、音樂、繪畫、雕塑、建筑、舞蹈、戲劇、電影之后出現的“第九藝術”,成為“二十一世紀文化的象征”。電視的迅速發(fā)展使得原來固有的文化傳播方式相形見絀,當人類步入電子時代,生活在電視文化時期,就必然產生一種新的藝術形態(tài)——電視藝術。
“電視藝術”依據蘇聯(lián)美學家鮑列夫在《美學》中說明的是:“電視不僅是一種向廣大群眾傳輸電視信息的手段,還是能把從審美上加工過的,有關現實世界的印象傳到四面八方的一種新的藝術?!?/p>
學者高鑫在《電視美學前沿》一書中指出:“電視藝術就是作為當代一門全新的藝術形態(tài),它以數字電子視聽技術為依托,把聲像動態(tài)地結合為一體,借助電視系統(tǒng)對人的精神、情感、理念進行藝術化的顯現和演繹——凡是能給觀眾帶來什么愉悅的電視節(jié)目就是電視藝術?!?/p>
電視既是藝術的綜合,又是技術的綜合。由于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使得這種新興的藝術樣式產生了兩個方面的鮮明特點。就其創(chuàng)作者來說是制作的迅速和快捷;就其接受者來說是觀賞的方便和自由。藝術工作和技術工作相互交叉,相互配合,這對電視創(chuàng)作十分重要。
2 文字編輯對節(jié)目的立意、表現手法要有獨到的見解
電視是一種傳播媒介,因此電視節(jié)目具有大眾傳播的特點。
成功的電視片在講究藝術性的同時,必須兼顧作為大眾傳播的品性。大眾傳播是一個雙向的傳播活動,既包括傳播者——電視媒體,也包括傳播的受眾——觀眾。傳播者出于各種目的為受眾提供某種信息,以滿足某一層次公眾的需要,觀眾在接受信息時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電視節(jié)目的創(chuàng)作必須始終考慮觀眾,注重傳播效果。如此激烈的媒介競爭使得編輯重要性越加突出,而過剩的信息壓力、傳播途徑的便捷以及百花爭艷的媒介機構都為編輯工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一個欄目,它的靈魂是吸引受眾的關鍵。同樣的題材、同樣的事件,角度的選擇決定了這期節(jié)目的受眾群體,我們既要讓節(jié)目好看、出彩,又要求能成為大眾餐桌上的亮麗大餐,適合多個年齡段的觀眾收看。尤其是作為地方電視臺,必須能夠把握住我們當地受眾的收看心理,這就要求電視編輯在制作節(jié)目時要有真實的內容,講述一件事或表達某種意義時要做到多層次和立體化,要客觀公正,符合生活邏輯,以便向公眾提供一種可靠的信息。要有針對性,要適合于不同層次的受眾。因為任何一個電視節(jié)目都不可能對每個層次的受眾都顧及,這就要求在編輯節(jié)目時,根據節(jié)目對象的年齡層次、學識層次、興趣愛好等做好節(jié)目定位。有針對性地選擇題材、節(jié)目的形式,節(jié)目的深度以及畫面的表現節(jié)奏等。
現在的熒屏各家電視臺競相亮出自己的獨有欄目,但是又有眾多的雷同節(jié)目在上演,我們作為地方電視臺,既沒有那么寬的傳播途徑,也沒有那么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在信息量爆棚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的優(yōu)勢就是離信息很近,我們要把最基層的信息收集好、運用好、表現好。盡可能多的反映央視、省衛(wèi)視等大的媒體顧及不到的角落,與豐富的熒屏形成一個互補,讓節(jié)目內容貼近群眾生活,節(jié)目形式別具一格,在媒介中搶占到一席之地。這就是節(jié)目內容的取舍上文字編輯要把握的靈魂。避免刻意模仿和效仿,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內容,也失去了受眾群體。
3 畫面編輯在節(jié)目的表現手法上應有的思維與素質
電視媒體不同于報紙和廣播,它是有聲語言和畫面語言完美結合傳輸給大家的一種信息,播音員聲音的穿透力和畫面選擇、制作的視覺沖擊力是評價節(jié)目好壞的一條原則性標準。作為畫面編輯,不是簡單的把拍攝素材進行羅列,它是一個復雜而繁瑣的工作,是對策劃和拍攝結果的再加工,是對整個節(jié)目的二次創(chuàng)作,能夠賦予節(jié)目以美的認知和魅力。在節(jié)目的畫面編排及表現手法上要推陳出新,既要求畫面和文字完全融合,又要做到畫面表現形式多元化,避免單一式的平鋪直敘。同時還要掌握好表現形式的位置變換和恰到好處。千萬不可生搬硬套。作為地方電視臺,編輯軟件滯后、編輯手法落后制約著電視節(jié)目質量的提高,在現有的硬件設施條件下提高節(jié)目的視覺效果對畫面編輯提出了新的要求,既不想讓節(jié)目冠上地方臺的帽子,又很難在現有的各種配套設施下達到衛(wèi)視臺、中央臺的效果,文字編輯和畫面編輯在節(jié)目的立意和表現方法上很好的推敲,發(fā)揮地方電視臺的優(yōu)勢,迎合固定收視群體的口味,才能提高觀眾的喜愛度和收視率。
目前的編輯環(huán)境包括線性編輯系統(tǒng)和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線性編輯系統(tǒng)需要素材帶進行復制,利用低質量的帶子進行粗剪,利用高質量的母帶再進行合成輸出,程序多、設備多,編輯手法落后。當前后期圖像編輯普遍用的都是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方便、靈活,素材采集也很簡單,編輯在制作手法上可以很好地發(fā)揮。相對于其他藝術的受眾,電視觀眾的結構要復雜得多。電視觀眾由于生活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因而對電視節(jié)目內容的理解和需求也不同。不同的觀眾受年齡、知識結構、生活經驗、價值觀念、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他們對信息具有較強的選擇性。
觀眾對畫面信息的選擇,往往只愿意接受那些與自己有切身利益的親近的或價值觀念上接近的信息。此外,不同的人對同一信息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節(jié)目內容怎樣能夠適應不同階層的觀眾,滿足各種人群對電視傳媒的要求,就顯得十分重要。
作為一個電視編輯,要想使自己的節(jié)目有更多的觀眾并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必須研究觀眾心理,采取更為策略的方式去感化觀眾,并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認同你的思想和情感。電視編輯不僅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識、熟練使用編輯設備的技能,而且還要有一定的藝術素質,包括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追求高層次的藝術格調和審美標準的能力。
4 畫面編輯的綜合素質要進一步加強
電視作為媒介特殊表現形式,有聲語言、畫面組接、元素組合共同組成電視節(jié)目的表現體。文字是提綱、是靈魂,畫面是節(jié)目的血和肉,是節(jié)目的外在表現。作為畫面編輯,不僅要掌握畫面的組接原則、銜接原理,還要注意畫面的色調、構圖、色溫,從有限的素材資料中挑選出最有表現力、構圖最完美的畫面。在節(jié)目的表現形式上還會出現圖表、圖標、文字等,畫面編輯既要合理安排這些元素的位置,還有注意轉場的方式和方法,同時在制作時還要掌握對比色、互補色、近似色等色彩的搭配原理以及色彩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效果、視覺沖擊力等因素,注意畫面中點、線、面的結合。在地方電視臺,很多的畫面編輯不是科班出身,掌握的編輯理論多是從工作中摸索出來的,有時候形不成文字,但運用的卻也很是巧妙,但往往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做出來的節(jié)目能看但不耐看,有一種無聲的標志性東西,無形中就會被扣上地方電視臺的帽子。
圖像編輯就是電視節(jié)目的畫面編輯。電視畫面,一般是指屏幕上的圖像,既指單個圖像,也指整個節(jié)目的圖像。電視畫面是電視傳播媒介的表現形態(tài),也是構成電視節(jié)目的基礎。運動的、有聲的、有色的電視畫面是電視屏幕框架內所再現、表現的含有一定信息內容的具體、生動的直觀影像。電視畫面由框架、影像、構圖、色彩、聲音、文字、影調、運動等構成。電視畫面的構圖樣式很多,電視制作中須根據內容及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安排、精心創(chuàng)構。
4.1 把握素材剪輯原則
素材本身的質量是指技術質量,由拍攝時的攝像機質量以及攝制過程中對鏡頭的運用來決定。例如曝光是否正確。美學質量是指鏡頭畫面是否美觀,例如在拍攝時畫面中的物體構圖是否合理,色彩及光線運用是否正確。鏡頭畫面所表達的內容是否與節(jié)目最終的要求相一致,如果不能體現節(jié)目的要求,即使拍攝效果再好的鏡頭也應該舍棄。
作為圖像編輯,鏡頭的組接要合乎邏輯、突出主題。每種事物的運動、人的思維習慣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鏡頭的組接不僅是對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空間的敘述,而且還是藝術性地重新組合、還要進行藝術加工。畫面是一種無聲語言,要注意鏡頭的表意作用,鏡頭的組接必須合乎事物發(fā)展的邏輯,合乎人們生活習慣和思維邏輯,符合藝術剪輯的規(guī)律。
電視畫面中包含運動和靜止的元素,在鏡頭組接時,剪接點前后主體或攝像機的運動狀態(tài)必須要保持一致。也就是說,在剪輯時,前一個鏡頭的主體是運動的,那么組接的下一個鏡頭的主體也應該是運動的;相反,如果前一個鏡頭的主體是靜止的,組接的下一個鏡頭的主體也應該是靜止的。前后兩個鏡頭相接時,景別要有明顯的變化,否則將產生畫面的明顯跳動。
鏡頭的視角代表了觀眾的視角,它決定了畫面中主體的運動方向和關系方向。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方向和速度都會影響上下鏡頭連接后在視覺上及心理上的流程與否。在選擇鏡頭時一定要掌握軸線規(guī)律,避免跳軸現象。
作為地方電視臺的編輯,很多的編輯手法掌握的不夠熟練,駕馭畫面語言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但原則性的編輯要領、編輯規(guī)則必須掌握,避免節(jié)目中出現“小兒科”的硬傷現象。
4.2 字幕的創(chuàng)意符合美學要求
電視藝術是集視覺形象和聲音為一體的藝術形式,畫面作為表意傳情的重要手段,其表意功能早已為人們所共識,而字幕是電視作品內容表達和畫面構成的另一重要視覺元素,是電視圖像和聲音的補充,字幕與畫面相比有著更為清晰明確的表意功能。電視節(jié)目制作中,對字幕進行精心設計與制作,有效發(fā)揮出字幕的補充、配合、說明、強調、烘托、渲染以及擴大信息量和美化畫面構圖的作用。
有些題材內容用畫面不易直觀表現,加以適量的字幕就能形象地解釋抽象的原理,揭示復雜的技術過程,隱藏的內部結構,微妙的心理變化等等。
作為電視圖像編輯,在設計字幕時,要有藝術功底,把握字幕的大小、顏色、組合方式、播出方式、播出速度,喜訊、正面宣傳要用到紅色、桔紅等暖色系,嚴肅的政治任務首先考慮藍色系、紅色系等。在整個畫面的構圖中要運用好點、線、面的構成原理,同時要設計好字幕的背景,對節(jié)目能起到烘托和強化效果的作用。
4.3 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
電視節(jié)目中,音樂營造一種特定的背景氣氛,包括環(huán)境氣氛、時代氣氛、地方色彩和民族特點等,從而強化視覺效果,增強其藝術感染力。運用電視音樂概括一部電視片的主題思想或者表現創(chuàng)作者對人物或事件的態(tài)度和評價,更有其深化主題的功能。在選擇背景音樂時,要根據節(jié)目的題材、畫面內容以及解說詞等其他元素的配合,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選擇適合的音樂,要注意音樂的情緒、基調、節(jié)奏、表達的境界,把握節(jié)目所反映的思想色彩,合理鋪加背景音樂,對節(jié)目思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 電視編輯要有獨到思維
電視節(jié)目根本的目的就是一種信息的傳達,滿足受眾對信息的需求。作為電視編輯,思維方式要具有形象化、個性化、具體化的特征。電視傳達的應該是一種新穎、獨特的事與物,模仿和克隆并不能產生好的效果,節(jié)目也不具有生命力。黑格爾指出:“藝術所應該做的事不是把它的內容刨光磨平,成為這種平滑的概括化的東西,而是把它的內容加以獨特化,成為有生命的個性的東西?!本庉嫷膫€性化特征,也就形成了節(jié)目的獨特風格。
電視是直觀、形象信息的窗口,形象的選擇與建構是電視思維的第一要義和最基礎層次。人們運用形象思維工具,就可對事物的客觀形象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引起聯(lián)想與想象、創(chuàng)造新的物化形象等等。同時編輯的思維還應該是具體的,作為地方電視臺,接觸事物的最基層,了解事物的最根源,把握具體化的思維。保證節(jié)目的真實性、可視性。
電視編輯是電視節(jié)目創(chuàng)作的中堅力量,一部優(yōu)秀作品的誕生是編輯美學風格及精湛技巧的展現。作為地方電視臺的電視編輯,更應該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為豐富地方熒屏、提升節(jié)目品質、繁榮電視事業(yè)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