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潔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教師在設計課程時也要注意體現(xiàn)出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十分注重課程的相互關聯(lián)性,嘗試展開語文整體教學。我嘗試找出課文中具有相互關系的部分,將課文組合成相對獨立又有內(nèi)在關聯(lián)的閱讀組。這樣就能展現(xiàn)出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引導學生運用聯(lián)系法、對比法等方法分析課文,自主感悟課文中的隱性邏輯關系,從而促使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一、尋覓明顯共性,一線串珠
“一線串珠”的方法是展開整體化教學的好方法,使用這個方法能將一些有明顯共同點的課文放在一起進行教學。我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將各種課文整合在一起,如可以將具有相同內(nèi)容的課文整合在一起,也可以將運用了相同修辭手法的課文整合在一起。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可以嘗試找出這些課文中的共性,這樣學生就認識到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閱讀的效果會更好。
在指導學生學習六年級下冊第6課《北京的春節(jié)》時,我便將其和《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維吾爾》等課文整合在一起,鼓勵學生展開思考,說說這些課文的內(nèi)容具有怎樣的特點,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課文都是展現(xiàn)民族風情的文章,雖然描寫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是寫作的目的都是為了介紹民風民俗。我鼓勵學生說說每篇文章的寫作內(nèi)容有何不同,學生發(fā)現(xiàn)《北京的春節(jié)》展現(xiàn)的是節(jié)日的情景,《藏戲》展現(xiàn)的是少數(shù)民族的戲劇,而《各具特色的民居》描寫的是建筑物。這些作品都展現(xiàn)了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特點,展現(xiàn)了對于祖國山河的謳歌。我還鼓勵學生說說這些文章的寫作手法有什么共同點,并思考如果要讓其創(chuàng)作一篇同類型的作文,自己會如何選擇寫作的題材,會如何設計寫作的角度,會從哪些方面入手展開寫作。這樣就促使學生用“一線串珠”的方式找到文章的共性,提高讀寫能力。
在“一線串珠”的學習中,各個文本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學生可以分開展開學習,此外,還可以找出其中的共同點,圍繞其展開分析。這樣學生的學習就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能更合理地學習重要的知識點。
二、發(fā)現(xiàn)文本差異,比照閱讀
比照閱讀指的是同時將幾個小文本放在一起進行比照,嘗試找到其中的文本差異點,在相似點上入手進行比較。這樣的學習能讓學生更敏銳地看到文本中的差異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在指導學生學習六年級下冊第2課《匆匆》時,我鼓勵學生將其和《桃花心木》放在一起進行閱讀,并讓學生展開比較,說說這兩篇文章的異同點是什么。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篇文章雖然都是散文,但是寫作的手法卻有顯著的不同。我鼓勵學生首先抓住文章中的關鍵性詞句進行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篇文章雖然都寫了自己對于生活的感悟,但是《匆匆》主要用的是問句的形式,用問而不回答的方式展現(xiàn)出跳躍性,給人一種詩一般的感覺。而《桃花心木》一文則并不具有這樣的特點?!边€有學生認為:“這兩篇文章都展現(xiàn)了對于生活的感悟,但是《匆匆》用的是隱喻的手法,展現(xiàn)對于時光流逝的無奈之情,而《桃花心木》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式,展現(xiàn)對于人生的感悟。”在這樣的對比中,學生對于兩篇文章都有了更深的認識。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而利用比照閱讀的方式卻能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中,在比較中加深對于問題的理解。運用比較的方式能促使學生進行有一定深度的分析。這樣學生
三、嘗試遷移應用,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也是一個利用文章間相互關聯(lián)性展開閱讀教學的好方法。利用這個方法能讓學生拓展閱讀量,嘗試展開遷移和應用。我鼓勵學生圍繞課文的內(nèi)容展開拓展閱讀,并嘗試聯(lián)系生活體驗進行深入感受。同時我還嘗試將讀寫結合的方式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形式進行舉一反三的寫作,在應用中提高語用能力。
六年級上冊第5課《詹天佑》和第6課《懷念母親》都以人物作為寫作的內(nèi)容,我在教學中嘗試將如何展現(xiàn)人物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我首先鼓勵學生閱讀《詹天佑》,找一下作者選擇了哪幾件事情來展現(xiàn)詹天佑的形象,然后又鼓勵學生思考文章如何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詹天佑。在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后,我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懷念母親》等其他寫人的文章,嘗試自己找出文章中的關鍵信息。最后,我又引導學生展開遷移和應用,嘗試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如同學、老師、家長等,選擇能展現(xiàn)其人物形象的具體事例,并合理描寫其語言、動作、心理,展開人物類記敘文的寫作活動。
學者奧蘇貝爾認為,任何知識學習都必須含著遷移的內(nèi)容。其中,正遷移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能讓學生產(chǎn)生成就感。嘗試遷移應用的學習方法不僅展現(xiàn)了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性,同時還將聽說讀寫等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融合在一起,教學效果會更好。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課文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性,將有相似點、可比性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整體化教學,將促使學生逐步生成整體意識,避免零散化的閱讀。學生的閱讀效果會得到顯著提高,進而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店埠學區(qū)中心學校(23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