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超英
摘要: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外宣翻譯的重要性也日漸加深。而作為外宣翻譯交流的載體,紅色景點翻譯這一環(huán)必不可少。鑒于此,本文在跨文化構(gòu)建的理論框架下,探析了外宣翻譯的策略以及技巧,以達到外宣翻譯交流的預(yù)期值。
引言
作為外宣翻譯中的重要一環(huán),紅色景點外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外宣翻譯的主要目的就是向世界傳播來自中國的聲音。如今,外宣翻譯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這就要求我們正確宣揚國家形象,特別是傳播紅色文化。鑒于此,為了時刻保持與時俱進和統(tǒng)籌兼顧,若能從跨文化翻譯視角進行紅色景點外宣翻譯,著實有可行性。
1 理論概述
跨文化是對于與本民族文化有差異或沖突的文化現(xiàn)象、風(fēng)俗、習(xí)慣等有充分正確的認(rèn)識,并在此基礎(chǔ)上以包容的態(tài)度予以接受與適應(yīng)。應(yīng)用于實際,則是因地制宜考慮另一種文化區(qū)接觸語言,觸碰其精髓部分,加強目的國的宣傳力度。
美國著名文化翻譯家霍夫斯坦德的專著《跨文化理論》認(rèn)為,文化是在同一環(huán)境中所具備的共同心理的程序,文化不是個人屬性的特質(zhì),而是同一地區(qū)有著共同經(jīng)驗與相似教育的人所具備的心理秩序。不同群體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大眾有著迥異的心理程序,這種差別的存在是跨文化交際的基礎(chǔ)[1]。
2 跨文化視角下的紅色景點外宣翻譯方法
翻譯研究的最終目的是交流。而外宣資料的翻譯不是簡單的追求相互的完全對應(yīng),而是基于分析原意的基礎(chǔ)上來進行翻譯。直接對應(yīng)的翻譯早人們的慣性思維里面是人之常情,但是文本之間的翻譯著實需要花點功夫,就正式度而言,也需要譯者在傳達譯文基本含義的同時,考慮兩者文化背景,相互融合才能進行有效對接。鑒于此,譯者可以結(jié)合多種翻譯方法對湖湘紅色景點文本進行分析。
2.1 直譯加注
結(jié)合漢語語言和英語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尤其需要注重原文群體和譯文群體之間的語言差異,目前有的外宣資料翻譯采用直譯,不顧及文化間的差異,這樣會影響到文本的可接受性[2]。在翻譯中,考慮兩國文化差別這一項必不可少。若是只從原文出發(fā),所得到的譯文難免讓人混淆。所以說,通過直譯加注的翻譯方法來正確詮釋。例如:將“建設(shè)川北”翻譯為“CONSTRUCT NORTHERN SICHUAN (A CENTRAL PROVINCE IN CHINA)”。其實,從中國本土人的思維來看,川北指四川北部。但是對于外國游客來說,川北的含義并不那么明顯,不同于中國人思維的慣性表達,這里存在一個不對稱的現(xiàn)象。所以,通過直譯加注的方式來加以詮釋,添加了“中國的中部省會”來進行補充說明。
2.2 省譯法
英語翻譯的方法有許多,特別是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在進行外宣資料的分析和翻譯時,應(yīng)該選取其中貼切且合理的詞語展開翻譯,而不是一對一的對應(yīng),這樣只會增加譯文的累贅。況且,外宣翻譯的特點是簡潔,不是一大串詞語來增加它的理解難度。例如:“胡耀邦傾注很大心血創(chuàng)辦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報刊。譯文為“Hu Yaobang devoted himself to establishing journals suitable for the youth.”其中省譯了“閱讀”二字。譯文中巧妙的用短語代替了“適合閱讀”,增加了簡潔性。
3 跨文化視角下的紅色景點外宣翻譯策略
翻譯的兩大策略:異化和歸化。在進行外宣翻譯的同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翻譯的背后含義,這一點至關(guān)重要。
3.1 意譯法
漢語表達具有一些特定的旋律美和押韻美,如排比句的運用。如果是處在翻譯的氛圍下,完美字對字的翻譯是不可能的。鑒于此,意譯法較為合適。
例:他一邊艱難跋涉,一邊開展宣傳鼓動工作,經(jīng)受了艱苦的考驗,磨煉了革命意志。
譯:On the way full of difficulties and hardships, he consistently carried out the propaganda work.
從譯文來看,打破了原文固有的表達結(jié)構(gòu),重新進行構(gòu)建。特別是對于后兩句“經(jīng)受了...磨煉了...”的翻譯,濃縮成一句“On the way full of difficulties and hardships”。其實從字?jǐn)?shù)來看,眼前一亮,中英轉(zhuǎn)換的難度本就存在著,但是通過新的融合,所得出的譯文既精準(zhǔn)又貼合。
例:在長達60年的革命生涯中,從蘇區(qū)的“紅小鬼”到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
譯文:In his revolutionary career for 60 years, Hu Yaobang grew up from a Little Red Army Soldier。
“紅小鬼”指的是紅軍長征隊伍中一個特殊的群體,盡管還是些娃娃,卻跟隨部隊爬雪山,在戰(zhàn)火中走向成熟?!靶」怼笨赡軙豢闯葾 little ghost。一眼望過去,好像也沒錯,但這會導(dǎo)致兩種文化的失調(diào)。在漢語中,小鬼指的就是小孩子,絕非靈異生物。但在例句中,我們也可用來指小士兵“ A Little Soldier”。這樣的表達更加貼合,便于理解。
3.2 直譯法
一般情況下,直譯法的使用次數(shù)較多。它給予人一種直觀的感受,而且在詞匯句法結(jié)構(gòu)的處理上,允許適當(dāng)?shù)淖兓蜣D(zhuǎn)換,這一點區(qū)別于死譯。
例:1934年10月,胡耀邦隨中共中央機關(guān)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譯:Hu Yaobang started the Long March along with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Red Army in October 1934.
從句子整體來看,是基于漢語結(jié)構(gòu)進行的翻譯,對于時間狀語有了調(diào)整。整體思維來看,與直譯法相符,也重在意思表達清晰,簡潔。
結(jié)語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跨文化下外宣翻譯的重要性和指導(dǎo)性。在知曉原文意思的基礎(chǔ)上,添加文化意識,來對譯文進行潤色和校對,輸出最好的譯文。在某種程度上,這就要求譯者要采取合適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從兩種文化出發(fā),考慮源語和目的語的轉(zhuǎn)換。因此,在外宣翻譯時,要添加文化元素,采取靈活變通的表達方式,來達到譯文的精確值。
參考文獻
[1]武潔.跨文化翻譯視角下的外宣資料英譯分析[J].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8,18(04):93-96.
[2]杜柯含.淺析跨文化視角下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1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