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前,美蘇冷戰(zhàn)格局進一步加劇,美國政府為了孤立蘇聯(lián),分化拉攏中共,開始調整自身的對華政策。
1948年下半年至1949年初,在國共兩黨勝負大局已定的情勢下,美國政府原來推行的扶蔣反共政策已經無法繼續(xù)下去了。為了挽救政策困局,避免失去中國,美國政府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對華政策,認真考慮要轉變既有的對國共雙方的關系了。
首先,美國政府在軍事上、經濟上對國民黨的援助完全停止,政治上則袖手旁觀,等待塵埃落定。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通過停止軍事援助,減少經濟援助,冷卻政治外交關系以及發(fā)表中美關系白皮書等一系列舉措,逐步與蔣介石政權拉開距離,初步實現了從扶蔣反共向從中國內戰(zhàn)“脫身”的政策轉變。
其次,采用軟硬手段拉攏中共政權,孤立蘇聯(lián)。1948年9月,美國國務院政策設計司提出一份題為《重審并制定美國對華政策》的文件,并經過討論于10月間成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正式文件。該文件在對華政策目標上出現了一個微妙的變化,就是把“盡力阻止中共在中國取勝”變成了“盡力阻止中國成為蘇聯(lián)的附庸”。這就表明,美國對中共領導的中國革命的態(tài)度有所調整。
為此,美國打算一方面利用其經濟地位與新政權發(fā)展經濟關系,加深中國對日本和西方的貿易依賴,并設法利用中蘇矛盾離間中蘇關系,阻止二者結盟。另一方面,拿“承認新政權”的問題做文章,企圖迫使中共保證其在華特權。
(雅志摘自《文史精華》2019年第3期,劉建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