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鵬
自本月3日至7日,中國人權研究會在新疆舉辦“反恐、去極端化與人權保障”國際研討會,筆者作為參與討論的學者之一,對于打擊恐怖主義與人權關系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自21世紀初以來,為打擊恐怖主義而采取的措施一直是政治和法律的焦點。在恐怖主義的預防和控制過程中,在國際法和國內法領域呈現(xiàn)出許多新的問題,也給國際、國內政治和法律體系帶來了不少新的挑戰(zhàn)和新的研究領域。國際社會和有關國家在處理恐怖主義事務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促動人們對于反恐事務進行理論反思。
首先,就反恐措施的性質而言,應理解為其屬于人權措施的一部分、一方面。必須承認,在采取反恐措施的過程中考量人權是不可或缺的方面??植乐髁x由于其不可預測的攻擊行為以及不加區(qū)分的武裝攻擊行動而對公眾產(chǎn)生嚴重危害,因而構成巨大的人權災難。當我們接受恐怖主義具有反人權的行為性質之時,就很容易達成以下共識:反恐措施體系是人權行動的一部分,也是維護人權的一種方式。
其次,必須認真面對反恐措施與其他人權措施之間的沖突。經(jīng)驗告訴我們,權利,甚至基本人權在主體內部或各主體之間都是沖突的。所有社會都面臨著資源稀缺的問題,這意味著對任何形式的人權及其保護措施的要求都不可能達到極致。只有權利之間的平衡和協(xié)調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整體。作為人權措施的一部分,反恐的要求和措施也可能與人權的其他部分發(fā)生沖突。有必要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總體目標進行全面評估,基于這種方法,才有可能形成一個相對平衡的人權系統(tǒng)。
第三,反恐措施必須考慮時間和空間條件。不能在不考慮社會條件的情況下盲目地保護人權;公眾和政府也不能放松對恐怖主義組織和行為的警惕,隨意采取行動。在當前處理恐怖主義的問題上,一定要高度注重社會的信息化和全球化現(xiàn)狀,不能禁錮在傳統(tǒng)的地理、歷史、政治、文化思維中去思考恐怖主義的問題,而必須充分的考慮到當代世界恐怖主義所可能呈現(xiàn)的新形態(tài),可能出現(xiàn)的新問題。
當前,西方國家一些人和一些媒體對新疆的民生改善總是視而不見,原因是復雜的。包括西方民眾獲得中立、全面的信息不太容易,很多媒體表面上是全面中立的,實際上卻非常偏執(zhí),充滿了西方中心主義和白人優(yōu)越心態(tài)。同時,很多人也不愿意客觀全面地理解新疆、理解中國,他們更愿意把中國妖魔化,由此為本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困境尋求一種“過不在我”的借口,也為本國公眾責備政府找一個虛構的惡魔或者敵人。
新疆的反恐和去極端化構建了一個基本平穩(wěn)的社會環(huán)境??植乐髁x和極端化針對不特定的平民進行無預告的兇殘打擊,如果社會上容忍這些人采取行動,人們的基本安全無以保證,其他方面的人權也就都是奢侈的空談了。
筆者認為,要讓國際上更多人認識到這一點,就需要用事實說話。用新疆各地安定平和、繁榮昌盛的圖景,讓世界各國人民了解新疆的真實情況;用暴恐的兇殘事實和慘痛后果,讓人們認識到,“沒有基本安全就沒有人權”這個鐵的邏輯?!ㄗ髡呤羌执髮W人權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