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6月22日晴
讀書如望遠,山外還有山。
你未讀一本書時,可能覺得不讀也就那樣,于自己毫發(fā)無損,但當(dāng)你讀完之后你會慶幸自己讀了這本書。這就像我們生長在群山之中,以為世上的山都跟自己眼見的一般大小。待我們有一天走出去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的大山高山,遠要比我之前所見的來得巍峨雄偉。
讀書是沒有止境的,正如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也不可能領(lǐng)略所有的高山一樣。我們能做的,就是多行一點路,多讀一點書。
讀書有許多好處,前人將書籍比作人類進步的階梯,比作照亮前行之路的明燈,由此足見書籍在人們心中的份量。而我覺得書籍更像一扇窗,讓人坐在封閉的空間里,也能看到外面的大干世界。
一個人只有行很多的路。過很多的橋,看很多的云。讀很多的書,才會有廣博的見聞。生活中,兩個相熟的朋友見面時,常常互相打趣、調(diào)侃,稱“人窮更要多讀書”或者“人丑更要多讀書”。其實,讀書是不分貧窮還是富有、美麗或是丑陋的,只要人活著,就要多讀書。登山有益健康,讀書有益心靈。人生于世,不怕一無所有,就怕一無所知,無知者講話形同于人在鬧市中裸奔,不免出怪露丑。
讀書有時也需要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好比望遠要選擇高處。夜闌時分,萬籟俱寂,偶爾蟲聲唧唧,打破寧靜,更添雅意,在這樣的夜里讀書,無論對誰來說,都不啻是一種享受。一盞并不甚亮的燈,一本早已翻得破舊的書,一個埋首于書本中的人,組合在一起,顯得是那么的和諧。
書房里,四季的溫度相仿、場景相仿;書房外,春日里,花謝不散,秋日里,葉落不去,它們戀戀不舍,探其意,不過是為了能夠多讀一頁兩頁的書。當(dāng)然,人與物不同,草木讀的是時間的書,而我們讀文字的書。
浙江省慈溪市古塘街道金橋新村1弄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