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歷史的扉頁,五千年的悠悠歲月在中國人的心間積淀出一種偉大而崇高的“愛國精神”,正是這“愛國精神”讓一代代中華兒女魂牽夢縈,讓一代代華夏赤子舍生忘死,在歲月的史書中耀熠出巋然不滅的光。
百年前——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為了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代表在賣國條約上簽字,火燒趙家樓,痛毆賣國賊,率先點燃了反帝愛國的火焰,發(fā)動了彪炳史冊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從此成為中國人民特別是中國青年的一面旗幟。歲月如煙,流年似水。五四運動所包含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火炬,經(jīng)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傳遞,正由當代青年高擎著邁向新世紀。
五月青年如潮頭,總在地平線上跳動。無論100年前振臂一呼的新青年、七八十年前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兒女,還是“上山下鄉(xiāng)”年代的知識青年、上世紀90年代下海創(chuàng)業(yè)的追夢人,或是剛剛開始步入成年的“00 后”,青年的一舉一動總被密切關注,因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樣的信念奔騰于歷史,涌動于血液,歷久而彌新。
都說時代匆匆,但時代哪有腳?奔走的總是人。是青年的腳步,寫下青春之歌,讓人對青春之中國充滿希望。北大女生宋璽參軍遠赴亞丁灣護航,懷揣萬里赴戎機的壯心;外賣小哥雷海為在中國詩詞大會奪魁,平凡生活難掩詩心澎湃;有“90 后”博導走上工作崗位,芳林新葉吐翠綠;歸國創(chuàng)業(yè)的留學生日益增多,中國的時與勢撐起他們的雄心;平均年齡30 多歲的中國航天科研團隊,對探索更遙遠處的燦爛星空充滿信心。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斗,正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今天的中國青年,更能認識每個人的奮斗之于國家的意義。他們依然銘記著“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更清楚這樣的愿景并非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可以實現(xiàn)。他們深知自己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中國創(chuàng)造”就能更上層樓,因而創(chuàng)客空間里不斷有新想法誕生;他們深知自己有溫度,中國就溫暖,因而自發(fā)投入公益事業(yè)的青年社團與日俱增;他們深知自己有擔當,中國就更美好,因而愿意為時代奉獻青春力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事實上,“80 后”“90 后”在其成長歷程中,一次次刷新社會對青年的期待,用破繭成蝶的成長給人們驚喜。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新時代賦予我們青年新使命。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要刻苦錘煉本領,用新時代的標尺審視自己,在新征程的熔爐中鍛造自己,敏銳思維、寬廣格局,增強技能、堅毅品格。作為中鹽寧夏公司的新青年,我們要自覺踐行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高尚品格,立足崗位、忠于職守、兢兢業(yè)業(yè),精益求精,以刻苦鉆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做一顆“用不生銹的螺絲釘”,努力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平凡的崗位上爭創(chuàng)一流業(yè)績。要提高思想認識,認真學習貫徹中鹽集團和寧夏公司2019年度工作會議精神,把力量凝聚到中鹽集團加快實現(xiàn)建設世界一流的“國家鹽業(yè)公司+優(yōu)秀化工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上來,緊緊圍繞“減負荷、增動力”“兩個堅持”的指導思想和“五個方面”重點工作,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把自己鍛造成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一代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