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平 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中考優(yōu)秀指導教師,現(xiàn)任教于江蘇省南京市科利華中學。
2018, 日新月異的年頭;2018,氣象萬千的時代。請以“_____________在2018”為題,發(fā)揮想象,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選擇文學名著中的一個人物填在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
2018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題“__________在2018”是一道包蘊豐富、形式活潑的題目,對于考量考生真實的寫作水平,引領考生扎實訓練寫作本領,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首先,這道題注重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導語“2018,日新月異的年頭;2018,氣象萬千的時代”可以看出,這道題意在引領考生關注社會,關注當下,關注生活。此題前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和寫作修改題中關于人工智能的內(nèi)容,能對考生有所啟發(fā),因此,在完成前面題目的基礎上,聯(lián)系當今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確定一個高遠的立意是不難的。
其次,這道題秉承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精神,遵循教學要求。課標提出:“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倍滩闹胁粌H有“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寫實與虛構”“學寫故事”等寫作訓練單元,而且有“我的語文生活”等綜合性學習活動,因此,這道題不過是教材中多個內(nèi)容的組合與變形,難度并不大。
再次,這道題承繼地方命題傳統(tǒng),傳達出讀寫結合的理念。從2012年起,連續(xù)3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題“帶一本書去旅行”“書里有個我”“只是因為那本書”都以“讀書”為考查方向,將寫作和閱讀緊密相連。而2017年的“無情歲月有味詩”則突出考查了考生的想象能力。可見,2018年的作文題是對以往作文題的呼應與承接,表現(xiàn)出命題的一貫性與穩(wěn)定性。
最后,這道題力求考量考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為要讓文學名著中的一個人物穿越到今天,因此需要從名著中該人物的個性出發(fā),展開想象,將其與新時代聯(lián)系起來。沿著人物的性格特征構思,需要思維的準確與周密;讓人物在今天生活,則需要思維的開放與靈活。完成此題需要感性與理性共同作用,能寫出佳作,一定是思維品質較高的表現(xiàn)。
[[[ ]]]評卷掃描
從閱卷情況看,這道題喚醒了考生的創(chuàng)造力,激活了他們的思維,考場中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作文:有的順著人物個性的發(fā)展寫其在當今社會的轉變,如意欲靠個人奮斗闖出一片天地的祥子來到今天,不是被各種困厄吞沒,而是看到了合作的價值,參與組建了網(wǎng)約車公司;有的根據(jù)人物內(nèi)心矛盾寫其在當今社會的成長,如糾結于自尊與渴望的簡·愛來到今天,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早已實現(xiàn)了精神平等,漸漸理解了尊嚴與愛情完全可以并存;有的根據(jù)人物命運寫其在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如神通廣大、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孫悟空來到今天,得到了自主選擇和多元發(fā)展的機會,開辦了一所直通未來的超級學校,培養(yǎng)學生多種多樣的才干……新時代的種種新氣象從考生筆端揮灑而出,令人驚嘆。
然而,我們在驚喜于文章中流露出的這些情懷與智慧之余,也為不少考生惋惜不已。
其一,個別考生審題不清。題目明明要求在橫線上填寫名著中的人物,他們填寫的卻是“我”“奮斗”“高科技”“保爾的精神”等,導致文章不切題。雖然老師們在復習時一再關照:題目無廢字,導語、題干、要求沒有一個字不重要……可仍有一些考生在考場上不夠冷靜,未審清題目就落筆,導致文章與題目要求南轅北轍。更有少部分考生壓根不審題,而是直接抄寫試卷上的現(xiàn)代文閱讀內(nèi)容,或是默寫自己背誦過的文章,自然無法得分。
其二,少數(shù)考生構思不明。在理解題意后,他們沒有整體、嚴密、細致地構想,而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于是出現(xiàn)了一些名著中的人物穿越到今天,吃喝玩樂一通,贊嘆幾聲社會發(fā)展迅速,便翩然而去、不知所蹤的文章。這樣的文章并非沒有構思,只是匆匆草草,不夠用心。
其三,一些考生讀書不精。一些得分不高的作文表達水平尚可,但因為對人物個性把握不準確,所敘述的故事便缺少邏輯起點,顯得莫名其妙。如林沖怒殺西門慶、林黛玉參加城市馬拉松等,顯得牽強附會不自然。還有些考生因為對人物理解不深,便將人物符號化,讓其來到今天與自己談心,鼓勵自己好好學習,這都是讀書不到位的結果。
其四,不少考生表達乏味。盡管考生的文章中仍存在語病、別字現(xiàn)象,但多數(shù)能達到文從字順的基本要求。然而多數(shù)得分平平的文章,敘述如報流水賬,抒情如倒白開水,語言毫無聲色,仿佛是初學寫作的稚童,讀來令人生倦。
面對這樣的作文題,同學們必須讓思維快速運轉起來,以找到最佳突破口。一般來說,可以分以下四步走。
第一步,迅速判明題目類型,理解題意。這道題填空前為半命題形式,填空后則為全命題形式。題目為簡單的主謂賓結構,主語即所填人物。因此,文章要寫的是這個人物的經(jīng)歷、見聞、感受等,既可以直接用第三人稱,也可以簡單交代后用第一人稱。謂語“在”是表明狀態(tài),并非指“來到”等行為動作,因此,穿越的交通工具、方式途徑等,都不是重點。賓語“2018”是一個抽象概念,意為“新時代”。整體看,這個題目是要用想象構思名著中的一個人物在當今社會的故事。
第二步,審慎選擇人物與場景,確定主題。既然名著中的人物是故事的主角,那一定得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否則便難以根據(jù)其性格展開想象。因此,同學們要果斷拋棄大家熱議但自己不喜歡、不了解的人物,也不要總想著成年人給自己提出的“勿要冷偏”的“忠告”,而是一定要從自己最熟悉、最有感受的人物形象中選擇一位。只有選擇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人物,才能從其個性或命運出發(fā),合理構思故事。
除了選擇合適的人物外,同學們還要注意選擇“2018”的情境,這個情境與人物應該有一定的聯(lián)系。例如,范進和孔乙己是熱衷科舉的讀書人,他們更適合出現(xiàn)在今天的學校、考場、補習班之類的場合;林沖、武松等人武藝高強,他們更適合出現(xiàn)在今天的武術學校、健身房等處所。同學們固然可以選定幾個場景,以移步換景的方式展開故事,但因為題目限定了600字左右的篇幅,因此,多個場景的變化必然導致情節(jié)發(fā)展過快,人物的個性、心理、情感等無法充分表現(xiàn),難成佳作,所以老師不建議你們做這樣的選擇。
當人物與其應出現(xiàn)的場景確定后,同學們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這個人物為什么要來到這個時空,他的到來究竟有什么意義。這樣的思考不能省,否則文章便缺少主題,就像人沒有主心骨一樣,難以立起來。主題的確定固然需要對自然、社會、人生有一定的觀察甚至洞察,但并不玄妙,從當今生活實際出發(fā),無外乎保護環(huán)境、關愛他人(關心世事)、奮發(fā)有為等。同學們只要根據(jù)所選的人物與場景,選擇確定自己特別想表達的一點即可。
第三步,緊密聯(lián)系人物、場景與主題,構思故事。雖然題目要求發(fā)揮想象,但構思故事絕不是胡編亂造,否則就算寫成了,也得不到好成績。只有將人物、場景和主題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才能編織出感人而精彩的故事。例如,將閏土、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園與愛護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就有可能寫出一個既合情也合理的故事,而且可以讓人物個性充分展開。勤勞耐苦的閏土總把豐收的希望寄托在求神拜佛上,而當他來到“2018”,卻發(fā)現(xiàn)即使是自然災害,也基本不會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于是思想開始轉變。當然,這個轉變的過程可以曲折些,細節(jié)描寫可以豐富些,人物的形象也會因此更加飽滿。這樣的故事必然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第四步,精心思考行文路徑和方式,謀篇布局。好的故事還需要好的講述。故事按什么順序講?先安排何人出場?故事的曲折怎樣呈現(xiàn)?是采用抒情、平實還是幽默的語言來表現(xiàn)?這些都需要精打細算,否則就算有好的構思,文章也難免粗糙,難以實現(xiàn)最初的預想。
以上幾步看起來循序漸進,其實在考場中,只是頭腦中迅速流轉的數(shù)個念頭,有時甚至數(shù)念并行。因此,同學們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要多鍛煉自己的綜合思維能力,以保證面對考題時思維的速度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