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偉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宜興紫砂壺起源于北宋,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追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脈絡,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深刻體現(xiàn)了紫砂藝術海納百川的包容性。2008年,宜興紫砂壺制作技藝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工藝價值受到人們的肯定,紫砂壺是傳統(tǒng)的藝術,其造型精彩紛呈,裝飾工藝千變萬化,體現(xiàn)了人們的智慧和個性,紫砂壺藝代代相承,與人們的生活相互交融,在不斷的發(fā)展中,逐漸蛻變?yōu)閷嵱门c觀賞價值兼?zhèn)涞乃囆g品,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林獨樹一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今大多數(shù)紫砂壺型都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沒有傳統(tǒng),紫砂壺就等于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紫砂壺造型創(chuàng)新的來源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在傳統(tǒng)器型的基礎上根據實用性和審美做出細微的改變;二是立意不變,將傳統(tǒng)器型進行恰當?shù)馗闹苹蛉诤?;三是將傳統(tǒng)技藝融會貫通,根據自己的思想和審美完全自創(chuàng)壺型。紫砂壺“梅花周盤”(見圖1)是在傳統(tǒng)器型“周盤壺”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具有鮮明的發(fā)展軌跡和文化脈絡,先說“周盤壺”,“周盤壺”乃曼生十八式之一,據說是曼生秉燭夜讀之時,因為案幾上的羅盤觸發(fā)靈感設計而成,此壺一經面世,便受到人們的喜愛,經過后代藝人的傳承不斷發(fā)展,知名紫砂藝人俞國良、王寅春的創(chuàng)新影響深遠,俞國良將周盤融入花瓣元素,改為筋紋器,而王寅春更是奠定了當代“梅花周盤壺”的基礎,開創(chuàng)了此壺型的先風??v觀整壺,壺身呈扁圓柱形,底部無足,穩(wěn)定地立于平面,重心沉穩(wěn),身筒骨肉亭勻、剛柔并濟,整個壺身以內凹的筋紋線條劃分為均勻的六部分,筋紋線以壺鈕為中心向壺蓋、壺身延伸,上下貫通,線條流暢爽利、一氣呵成,極具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筋紋內凹,周身的壺面鼓起,給人以凹凸有致之感,形成飽滿的張力;肩部以折角過渡,折角平緩自然,與短頸銜接得恰到好處;壺蓋采用壓蓋形式,蓋面平整,與壺足相呼應,給人以端莊大方之感,壺蓋呈曲線狀,各邊弧線與壺口相對應,嚴絲合縫、計算準確、工藝細致、貼合緊密;壺鈕為扁柱鈕,造型如同小版的身筒,比例協(xié)調、方圓并濟、周正有力;三彎流從身筒蓄勢而出,轉折勻挺有度,粗細變化均勻,圈把方圓并濟,從肩部勻勢而起,壺流根部與壺把上部有恰到好處的轉承,過渡自然,流、把皆飾以筋紋線條,與壺身相輔相成,給人以剛柔并濟之感。整壺在周盤的基礎上,以六瓣梅花形進行塑造,線面清晰、形制嚴謹,由上俯視似梅花朵朵,壺鈕似蕊,蓋面蓋圈、壺肩皆為一朵朵盛放的花,氣韻貫通,是雅俗共賞的佳器。
圖1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運轉,相對地球而言,我們每個人都不過是其中微小如塵埃的一份子,天地尚且在不停地運轉,何況身而為人,有什么資格不去努力拼搏呢?我們腳下的大地承載著自然萬物,包容博大,我們如果有這種寬容的胸襟,有什么不能承受呢?“周盤壺”暗韻太極,蘊藏著深厚的哲理,造型方圓周正、剛柔并濟,有形而無窮,讓人感受到任憑大風大浪,我自巍然不動的氣度。在“周盤壺”的造型上融入梅花,集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于一體,更是別有一番意趣。梅花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它傲雪凌霜,盛開在百花凋零的冬天,枝干遒勁、一派鐵骨錚錚,盛開的花朵卻是嬌艷柔美、一派嫵媚,讓人心動,梅花盛開在蕭瑟的冬季,盛開在無人注意的角落,可始終明媚動人,盡情地綻放自己,并釋放出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自古以來,梅花都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題材,“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關于梅花的詩詞書畫數(shù)不勝數(shù),將梅花不畏風雪、堅韌不屈的傲雪精神以及不與百花爭春的高潔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梅樹甘于寂寞、不畏風雪,是剛;梅花嫵媚脫俗,為世界增添亮色,是柔,梅花剛柔并濟、至方至圓的精神與周盤相契合,取梅花和周盤相融,可謂天作之合。心煩意亂之時,或遇重大抉擇之時,執(zhí)“梅花周盤壺”品清茶,體悟茶味的先苦后甜,靜觀茶葉的浮沉起落,體悟生活的智慧,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不問前程、心圓而寬。
藝術創(chuàng)作是文化保存和再提煉的過程,一件成功的紫砂作品不僅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更具備深厚的文化價值,既保存了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又融合時代審美和情趣,與現(xiàn)實生活相互交融,給人以精神的感悟和啟迪,從而贏得人們的認可和青睞。紫砂壺“梅花周盤”雅俗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