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協(xié)恩
(作者為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江陰市華西新市村黨委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今年5月底,總書記再次強調: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這十二個字,實際上就是我們當好一名基層干部的基本遵循。
吳仁寶老書記就是“守初心”的杰出典范,他把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當成自己最大的幸福;他說一個共產黨員,就是為民利益的一面旗幟;他要求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他強調干部要有權威,一是廉潔,二是懂行,廉潔才有權,懂行才有威;他倡導作為一名干部,職務沒有終身制,但為人民服務可以終身制。所有這些,都是老書記“為民初心”的體現(xiàn)。老書記6年前走后,我總結了三條,這也是我和華西干部要向他終身對照、學習的三條:他是一個理想信念堅定的人,他是一個能夠留下思想的人,他是一個把幸福留給別人的人。老書記這一生始終做到“聽中央的不走樣、聽外部的不走神、聽老百姓的不走偏”,他在任何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都能解放思想,60、70年代,人家“抓革命、促生產”,他實行“抓生產、促革命”。改革開放后,他又帶領華西人實現(xiàn)了四次思想大解放:80年代把握“統(tǒng)與分”的辯證;90年代化解“公與私”的矛盾;新世紀初實現(xiàn)“量到質”的轉型;十八大后明確“好與久”的思路。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把華西經濟帶上了一個新臺階。1961年建村時華西交稅0.85萬元,2018年底交稅14.86億元,增長了17.48萬倍;1961年人均年收入53元,2018年底人均年收入9.05萬元,增長了1707倍,實現(xiàn)了“地創(chuàng)高產出,人創(chuàng)高素質”。老書記用改革實踐證明了社會主義可以富華西,從而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倳浫ツ陜纱螌θA西作出重要批示,并派中央政策研究室調研華西,形成的調研報告中稱:華西村發(fā)展情況很好,經濟平穩(wěn)、轉型成功、總體健康。經濟結構合理、村莊和諧有序,村民當家做主生活幸福。華西村黨委領導有力、工作得力,落實黨中央精神堅定不移。華西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xiāng)村振興的一面旗幟!
6月27號舉行的全省縣委書記政治能力建設專題培訓班開班式上,婁書記針對一些地方在思想認識、思路謀劃和工作推進上存在的偏差和誤區(qū),一口氣提出了“九個有沒有”。我在華西的半年度總結會上提出,“九個有沒有”非常值得華西干部對照和反思,比如有沒有滿足于過去賴以成功的經驗做法,不研究規(guī)律甚至不按規(guī)律辦事的路徑依賴?有沒有對歷史遺留問題能拖則拖,不愿正視問題、不敢解決問題的僥幸心理?我要求黨員干部一定要仔細對照、查擺不足、自找差距,把缺點、不足留在上半年,把進步、提升放在下半年!一個人為什么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用錯了“手電筒”和“鏡子”,有的人只習慣于用“手電筒”照別人,而忽視了用“鏡子”照自己。我始終覺得,差距只有自己找,像一把手如果自己不去找差距,就聽不到真話,只看得到自己的優(yōu)點。一把手如果想聽真話,只能到工作中去聽真話;如果不想聽真話,就永遠聽不到真話!俗話說:打鐵必須自身硬、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們干部一定要管住自己,管住自己就是成功,改掉缺點就是進步,帶動他人就是提升。只要是人,本性中就會有私心、惰性和貪念,要完全去除是不可能的。只能用教育來引導,用制度來約束,用自律來管?。∥覀冏鍪?,成績讓別人講,缺點靠自己改。一個人,不要高估自己,要不斷提升自己;不要低估自己,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否定自己,要善于改正自己。
我們基層干部,上管海陸空、下管垃圾桶;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既要講法治,也要講德治,尤其是要兩頭保持一致,既同上面保持一致,又同下面保持一致。幾十年的基層鍛煉,我也深深體會到:我們基層不是貫徹,而是落實。除了落實,還是落實!現(xiàn)在,華西每個月有八個會:經濟分析例會、村民大會、黨員聯(lián)戶學習會、聯(lián)戶組長和村民代表會、支部會議、青年智慧論壇、文學沙龍和讀書會。這些會既是中央精神的落實會,也是暢所欲言的交流會,最大的特點,就是請大家提意見和建議。黨員干部除了要有責任心,更要講忠誠。一個人沒有忠誠,能力再強也一文不值。什么叫忠誠?用毛主席的話說,叫“又紅又?!?。忠誠容不得半點含糊,一定要絕對,如果忠誠不絕對,那就是絕對不忠誠!中央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引導大家做忠誠、干凈、擔當的黨員干部。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華西富起來后,始終做到不忘國家、不忘集體、不忘左鄰右舍及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華西現(xiàn)在每年對外幫扶的資金達1億多元。像幫帶周邊20個村共同發(fā)展,我們每年都要為他們支出9600多萬元。2006年至今,華西還以“智力扶貧”的方式為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培訓基層干部近50萬人次。
黨員干部就是解決困難的,如果沒有困難,要我們干部干什么?所以,我們要多處理“難事”,而非“易事”;要多進行“解決”,而非“解釋”;要多樹立“標桿”,而非“標榜”。作為一個一把手,一是服務、二是擔當。所謂“服務”,就是要給下面人打打“下手”、當當“保姆”、做做“店小二”,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所謂“擔當”,就是要給他們成長空間、給他們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給他們施展平臺,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曲折的時候,要為他們“遮風擋雨”,哪怕有的時候他們出現(xiàn)一點失誤和差錯,也要容錯。黨員擔使命,發(fā)展有后勁。經濟發(fā)展現(xiàn)在已不是簡單地“沖”,而是要更高質量地“進”。華西主要做好“三句話”:一是寧做小池里的大魚,不做大池里的小魚;二是不以華西為世界,而以世界為華西;三是打造傳統(tǒng)產業(yè)、服務業(yè)、高科技產業(yè)“三輪驅動”。回顧華西這些年的轉型之路,雖然規(guī)模沒有增加、工業(yè)用地沒有增加、用工沒有增加,但每年實現(xiàn)的可用資金在增加、上交的稅收在增加,這說明經濟結構在優(yōu)化、企業(yè)的效率在提升、人均產出在增加,轉型升級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倳浽趹c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強調了一個“改與不改”: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我在2014年也提出了華西的“變與不變”:要變的是方式和方法,不變的是道路和信仰;要變的是能力和創(chuàng)新,不變的是根基和底線;要變的是體制和機制,不變的是責任和使命。
回顧十八大以來的這些年,我們農村的干部群眾總結了兩句話:總書記頂天,村書記立地!我也切身感受到:黨是真正管好了黨、治好了黨。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人一定要有一點家國情懷的,干部有家國情懷,老百姓就有家鄉(xiāng)情結。鄉(xiāng)村振興,歸根結底我們基層干部先要振興,華西的干部將始終做到三條:一是確立長期行為,自我堅持;二是聽老百姓的意見,自找差距;三是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自我提升。作為個人來講,幾十年來,我唯一的愛好,就是工作;我唯一的目標,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我唯一的愿望,就是退休以后,村民們也能喊我一聲“老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