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春,跟著電影《流浪地球》“火”起來的,除了演員、導演,還有一個奶爸,他就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元卓教授。他給女兒復盤電影知識時,隨手畫的6 張講解圖在網(wǎng)絡上被轉發(fā),使他瞬間變成了“網(wǎng)紅”。
2019 年農(nóng)歷大年初三,王元卓和妻子帶著兩個女兒去看電影《流浪地球》??赐昊丶液螅踉繉?0 歲的女兒說:“,看完電影可以寫一篇觀后感了?!薄鞍职?,可是我根本沒看懂呀,怎么寫呢?”
王元卓便將女兒叫進書房,隨手拿起紙和筆,一邊畫圖,一邊給女兒講起了和《流浪地球》相關的科學知識。王元卓知道自己講的內(nèi)容比較深奧,10 歲的女兒最多能聽懂30%,于是就采取了手繪的方式。太陽系由哪些行星構成?太陽、木星、地球有什么樣的關系?太陽的核聚變反應是如何發(fā)生的?引力彈弓效應如何通俗理解……
王元卓沒有想到自己的手繪講解圖上傳網(wǎng)絡后,連《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轉發(fā)了?!笆掷L講解圖大受關注,我深深地感受到大家在科普方面的需求。”王元卓說。
此后,王元卓決定和女兒一起籌劃,手繪一本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讀物。他們計劃選取十多個科學理論來進行手繪講解,書名暫定為《科幻的科普》。之所以從科幻電影出發(fā),王元卓認為,經(jīng)典的科幻電影能夠給孩子更加直觀的感受,為他們的想象力提供素材,也更容易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
“這就是在她們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從一個父親的角度來說,科普不一定是讓孩子們都當科學家,而是讓她們的人生多一種可能性,多一種選擇;從一位科學和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來說,科普是對全民科學素養(yǎng)的一種提升?!蓖踉看蛄藗€比喻,如果一座山峰坐落在高原上,即便山峰本身很矮,但海拔依然很高;如果坐落在平原地帶,即便山峰本身很高,但海拔依然很難出眾?!肮姷目茖W素養(yǎng)就是科學山峰的起點,公眾的科學素養(yǎng)高了,自然便會涌現(xiàn)出更多的科學家和科技成果?!?/p>
其實,對于王元卓的女兒來說,手繪講解圖是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小事了。王元卓工作很忙,但只要在家里,他就會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孩子學習、玩耍。
某一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大女兒想要一個機器人作為禮物。王元卓就利用廢舊的月餅盒和孩子一起做了一個智能機器人,并取名叫瓦力。大女兒愛不釋手,可是有天不小心把瓦力給弄丟了。見大女兒哭得傷心,王元卓答應她再做一個新的機器人。
新做成的瓦力2 號體積更大了,而且從構思、設計、采購原料、收集材料,到動手制作機器人的每一個零部件,王元卓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出謀劃策、操作實施。
后來,王元卓又帶著女兒制作了真正的“家用兒童陪伴機器人”——瓦力3 號。它是一個雙足機器人和一個履帶機器人的組合體,既可以實現(xiàn)在各種地形的行駛,又可以完成很多高難度的動作,還具備了無線定位、尋跡避障、語音識別、智能問答等功能。
“只有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參與才會有代入感。科普也是一樣,不能純粹地說教,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夠融入進去,從而激發(fā)她們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蓖踉空f,直到現(xiàn)在女兒還記得當年和爸爸一起制作機器人的事情。
在陪伴女兒們成長的過程中,王元卓經(jīng)常聽到周圍家長抱怨孩子難帶,可他說:“回想陪伴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又何嘗不是她們陪伴著我們成長呢?與其心不在焉地花幾個小時待在孩子身邊,還不如給她們一個小時的高質(zhì)量陪伴。”
在家里,隨處可以看見王元卓夫妻陪伴孩子的痕跡:一起手繪的葫蘆瓶,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的機器人,全家人共同完成的新春主題墻畫,還有5 年前王元卓用100 多頁手繪圖畫記錄的全家人生活的美好瞬間……
就連最常見的翻花繩、堆樂高玩具,王元卓都和女兒們玩出了不同的花樣。每逢周末,王元卓都會和女兒們用樂高玩具搭建城市,城市中有街道,有玩具車,也有紅綠燈,有交警;在恐龍園的旁邊還有公園,公園里面有池塘。王元卓會和女兒們一起根據(jù)搭建的場景,講述不同情節(jié)、不同主題的故事。
探險、奇幻、愛情……一個個天馬行空的故事無謂對與錯,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好。王元卓每次看到女兒們絞盡腦汁的認真表情,總會忍不住拿起手機拍照留念。
而提起讓女兒們高興的事,王元卓做得最多的就是帶她們到處旅游,陪她們玩挖沙游戲,一路留下了歡歌笑語。
王元卓說:“只有當父母與孩子之間有了情感共鳴,才能對孩子的行為產(chǎn)生影響,才算是真正的陪伴?!?/p>
2019 年年初,王元卓制作完成了第七本記錄女兒們成長的故事書。這本200 多頁的成長筆記,通過照片、文字、手繪圖等方式記錄了女兒們成長的點滴。王元卓直言,自己是“女兒奴”,如果孩子們長大后打開書的一瞬間,嘴角是上揚的,他就心滿意足了。